人生的意义就是思考其意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anlivan 天体物理工作者,家乡云南昆明。

博文

『读文献』(二十一)嗜铁细菌在类火星环境下的存活率和存活时间

已有 3983 次阅读 2014-7-27 21:07 |个人分类:知识|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微生物, 火星环境

   为了长久的存在,走向太空是人类文明的必由之路。走向太空的最初步骤就是到达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报告我们的近邻——火星。火星是环境和地球最为相近的太阳系行星,但仍然不适合(至少就目前而言)生命(至少是普通生命)存在。如果有一天人类要到火星开辟新的生存空间,那么探索和改造火星环境就是必须进行的活动。
   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在火星上明确发现生命或生命迹象。但这并不能表明,如果把生命放到火星上,这些生命是否能存活并繁衍。探索这个问题的一个可能思路如下:

找地球上和火星环境类似的地方->提取此地的微生物->实验室模拟火星环境,放入这些微生物,看存活率、适应性、以及对环境的改变->如果不能成活,看修改什么实验条件能成活(水?温度?改造微生物基因)->找到改造火星的微生物及操作方法

   目前科学家已经完成了这些步骤的一半——在模拟的火星环境下研究了一种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的存活率和存活时间(Bauermeister et al 2014)。研究显示七日成活率接近50%。当然,这些实验距离最终目标还很远,现在还不清楚这种细菌能否在模拟的火星环境中繁衍、进化,至于改正火星环境,那就差得更远。但是,毕竟这是第一步,已经很不错了。



参考文献
Anja Bauermeister, Petra Rettberg, Hans-Curt Flemming 2014, Planetary and Space Science, 98, 205



https://m.sciencenet.cn/blog-117333-815113.html

上一篇:星际介质研究必读文献(必要非充分)
下一篇:思考题(二十五)如何说明分子云是薄的?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7: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