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出海(原卧龙之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ailiang

博文

吃不了苦,还是不读为好 精选

已有 11593 次阅读 2013-2-23 14:4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吃不了苦,还是不读为好

喻海良,2013/2/23

前天写了一篇《我为什么反对博士生导师资格制度》,蒋永华老师留言,“每一个老师,不过是一种蔬菜、水果而已,学生要拿到博士学位,关键要靠自己”我甚是赞同,研究生想拿学位,关键靠自己。而且,我经历了三个单位,发现研究生培养大部分情况下相似。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老师的作用只是关键时候“引导”,而不是老师手把手教着学生做研究。当然,导师还提供一些学生想试验自己想法的场所和经费。

也因此,研究生要想顺利拿到学位,特别是货真价值的学位,吃不了苦,我还是建议不要读了。的确,老祖宗有言在先,要为人上人,必吃苦中苦。孙悟空也是吃遍了各种苦辣,才练的一身本事。今天看到《北大研究生发声明退学抵制“苦力科研”》,想写一些,读研究生,要吃那些苦呢?

1)寂寞之苦。做研究生是一项很寂寞的事情,基本上每天做的事情都是那样的“枯燥无味”。以我自己读研期间的生活路线为例:早晨8点左右起床,吃饭。然后到实验室,不是查文献,就是看文献,看完之后就是自己写记录。然后,再吃中午饭,下午的工作依然差不多。晚上,大部分时间还是猫在实验室。其中可能发生变化的是,偶尔做几个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大家都很忙,各自忙各自的,连个聊天的机会都不多。因此,如果吃不了寂寞之苦,还是早点远离科研为好。

2)生活之苦。很多人认为读研究生了,学校和导师都会提供一些补贴,生活自然就好了。其实不然,他们提供的那些待遇远远赶不上物价的上涨速度。而且,研究生们,年龄大了,很多人都不好意思向家长要钱了。如果想买一个好一点的电脑、手机、耳机,可能半年的补助一次就花光了。如果再攀比一下那些有钱的学生的生活,那简直是苦上加苦。

在这里,也为导师们说一句话,一个学生如果要求得到一定的待遇,必须为导师创造更多的价值,至少是等价的价值。这世界没有人愿意做赔本的买卖。

3)工作之苦。现在研究生毕业,都要求有“三个”左右的“创新点”。有时候,回过头来,觉得这一条要求很好笑。现在这么多研究生,哪有那么容易去找到创新点。有时候,一个博士生找到一条创新点就很不错了,非得让他们折腾出多条来。但是学生是没有办法的,因为学校现在有这些要求,因此,研究生的工作压力是逐年增加的。因为,任何一个领域,最开始是容易出成果的,随着不断的深入,想再创新,是非常困难的。或许,这也是传统学科逐渐日落西山的主要原因。

有时候,在这些创新点方面,也为某导师难过,一年培养3个博士4个硕士,即使导师最聪明,去哪里给他们寻找这么多创新点了。或许,正因此,研究生是否顺利毕业,大部分要靠自己的。

4)琐事之苦。在这方面,国外的研究生相对好很多,老板基本上不会安排学生做一些与自己不相干的事情。但是,在国内,研究生就没有这么幸福了。导师安排报销、买机票、陪客人吃饭等似乎是寻常事,见怪不怪。如果研究生不做这些琐事,他很有可能被导师“边缘化”,到时候,更落得一个不好下场。

5)相思之苦。对于自己梦中情人,可能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当然,这里说的相思之苦,不是自己的情人,而是自己的导师。现在的导师都很忙,不是想方设法去拿项目,就是想方设法去找投资。他们也不容易,要养活一大帮人,没有一点课题、经费,那是不可能长久的。也由于这些问题,学生长期见不到学生的事情,也会持续很久。

……

想起唐僧度过了九九八十一难,才获得真经。读一个研究生,或许也是如此。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https://m.sciencenet.cn/blog-117889-664421.html

上一篇:我为什么反对“博士生导师资格”制度
下一篇:不久之后,男人或许都向往个女博士老婆

48 迟菲 张红光 张士宏 魏武 王善勇 孙学军 褚昭明 张业明 孔梅 李伟 王浩 邝志和 李伟钢 徐明昆 任元 马军 曹俊兴 晋华 龙良鲲 唐凌峰 赖波 周姗姗 陈冬生 陈亮 韦玉程 孙亮 杨顺楷 石锋 罗帆 张雁祥 苏光松 刘瑞亭 刘强 李志红 吴明火 陈智文 zhangling anran123 wgq3867 心静如水 gxs2012 ahsys zhongmiaozhimen dich yunmu jhhoustu lftkf yf998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7: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