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njzhj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snjzhj

博文

纪念老爸--七年前的文章

已有 2582 次阅读 2013-12-15 22:16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我的爸爸是一个极其善良的老人,但也是一个吃过无数苦,历尽磨难和屈辱的中国老人。

   从小时候起,爸爸就教育他的子女:为人要善,他和他的子女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全靠他的奶奶一直烧香念佛以及不断的接济比他们还穷的人有关,在他的脑海里,有极其简单和朴素的为人处世原则。尽管他一直不富裕,但只要看见乞丐,肯定会慷慨解囊;他从不与人吵架,在发生争论的时候,最多深深地叹口气,一个人躲起来,不再理睬;他很认命,认为自己过得很不错,比起他的父辈,他的寿命已经足够长了。

   爸爸三岁丧母,与一个哥哥一起随他们的父亲一起生活。爷爷是一个米店的老板,在奶奶去世后,娶了第二个老婆。写到这里,大家肯定知道他们哥儿两个的命运了。在性格暴躁的爷爷的棍棒之下,我的大伯离家出走,侥幸地参加了新四军,成为了一名共和国的革命军官,后来在四川离休,大伯的事情我将在以后的文章中继续讲述。大伯离家之后,爷爷的拳头和棍棒自然落在了我那不到十岁的爸爸身上,爸爸的反抗也只能是离家出走。

   爸爸一人不畏艰难,一人跋涉四十多里,独自回到泰州东部的小娄庄。在这里,他受到了我的祖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一段时间应该是爸爸一生中比较幸福的时光。据妈妈后来回忆说,他们曾经在田间地头一起玩耍过,只不过那时候他们还两小无猜,还不知道他们二人会在一起渡过一生。总之,爸爸的童年是在缺少父母之爱的情况下渡过的。
   我的爷爷第二个老婆带来了一个女儿,我应该应该称她为姑妈,但不知为什么,小时候我们一直叫她“姨妈”,而称“姨妈”的妈妈为“婆婆”。现在,我猜测:我们家的长辈一直不承认这个奶奶。
   “婆婆”在继子和女儿的亲疏问题上分得很清楚,爸爸曾经叹着气与我们说过这样的事。一天,10岁的爸爸从外面回来,嚷着要吃饭,“婆婆”凶巴巴的说:“吵什么,饭在篮子里”。爸爸垫起脚,取下篮子,里面放的是昨天吃剩的、已经变味的麦饼,但爸爸不敢吭气,只好拿起一块馊饼,走到另外一个房间。这时,我的“姨妈”回来了,“婆婆”立即招呼爷爷、“姑妈”一起吃饭,他们三人吃的是米饭和新鲜的菜肴,而我年幼的爸爸只能一个人和着眼泪,隔着门板闻着菜香吞下馊饼。这样的事不止一次、两次,而是伴随着爸爸一直成人。当时我们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就像在听着别人的故事,但今天写到这儿的时候,我已经泪流满面。由于小时候营养不良,我爸爸的身体素质一直不好,身高比参加新四军的大伯要矮十五公分。大家知道,新四军在敌后的日子是多么艰难,挨饿受冻不说,整天精神上也处于极度紧张状态。但即使这样,估计我大伯的日子恐怕也比我爸爸强许多。
   “婆婆”不仅在吃的问题上刁难爸爸,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内外有别。“姑妈”中师毕业,后来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而爷爷的亲生儿子,只受过最初等的三年小学教育。
在重男轻女的中国,爷爷又有一定的财产,为什么爸爸会受到如此的遭遇呢?爸爸一直搞不明白,而我也百思不得其解。
    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发点感慨:一个家庭宁可没有天地、没有房子,甚至没有爸爸,可千万没有亲爱的妈妈。
    写这些内容,不仅记录爸爸困苦的童年,也想告诉诸位读者,一定要相信因果报应。“婆婆”在年老之后,一直后悔、忏悔她所做的一切,曾经哭着拉着我的手说:孩子,我对不起你们一家,对不起你的大伯和爸爸,现在每年我都会烧纸给你的爷爷。“姑妈”与一位中学老师结婚,定居在泰州,但一直无后,后来抱养了一个女儿,但也没有能够善终,因性格不合和其他经济原因,脱离了父女关系。估计我的这些不是嫡亲的长辈,会原谅我上述的不敬之言吧。愿菩萨保佑他们的在天之灵。





https://m.sciencenet.cn/blog-1184727-750099.html

上一篇:爸爸去世过程中看到的僧人,联想中国佛教
下一篇: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1 lily2013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3: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