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官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bosci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微信号:china_sci

博文

在宋代建盏中发现一种高纯度晶相

已有 1920 次阅读 2014-9-25 14:02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关键词:学者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
在宋代建盏中发现一种高纯度晶相

 

本报讯(记者黄辛 通讯员吴永铮)日前,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研究员李伟东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所研究员刘志合作领导一支国际团队,借助同步辐射微束X射线衍射谱、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谱和显微拉曼光谱等先进表征方法,对建盏兔毫釉和油滴釉进行了多手段研究。他们首次发现在银色油滴中的氧化铁析晶是高纯度的罕见的epsilon-Fe2O3晶相,在棕色兔毫中有epsilon-Fe2O3与赤铁矿晶相共存。

这一发现推进了人们对建盏精美釉面条纹和斑点来源的认知,同时对相似烧成条件下其他瓷器的釉析晶及呈色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角度和比较标准。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科学报告》发表。同时,《美国陶瓷学会期刊》、《美国考古学会期刊》及一些媒体也进行了报道。

中国古代建窑黑釉盏为北宋帝王所赏识,用作隆重赐茶专用的茶具。此后建盏制作工艺的失传,更为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与福建博物院合作,对建盏进行系统研究,李伟东等细致表征了建盏黑釉的显微结构,并指出釉面条纹或斑点的形成是氧化铁因过饱和在釉表面析晶所致。

研究表明,建盏制备所用的高铁黏土及龙窑中的特殊温度和气氛条件,造成了epsilon-Fe2O3的形成。科学家目前的任务是优化制备条件,以获得无杂相的epsilon-Fe2O3。

中国科学报》 (2014-09-25 第4版 综合)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http://weibo.com/kexuebao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腾讯微博http://t.qq.com/kexueshibao-2008?preview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请在公众号中搜索【中国科学报社】,微信号:china_sci




https://m.sciencenet.cn/blog-1208826-830704.html

上一篇:第三方检测:成长中的烦恼
下一篇: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在京开幕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8: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