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il199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sil1990

博文

从长江沉船-“东方之星”沉没说起:关于安全的意义

已有 3487 次阅读 2015-6-4 12:56 |个人分类:新闻热风|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公共安全, 安全意识, 长江沉船, 安全意义, 事故调查与处理

触目惊心的数据:

6月1日22时10分(也有称21时30分许)——因龙卷风翻沉(意味着事故性质在事故刚发生就被定义为自然灾害,那么之后的事故处理也可看见端倪了,事故调查尚未进行就已定性,这种逃避责任的嫌疑值得深究);

6月3日(11时)救援79人,14人生还,65人遇难(其余都定性为失踪missing-ChinaDaily);

旅客405人、旅行社随行工作人员5人(工作人员性质需要说明)、船员46人(有安全员吗,我推测是没有);

年龄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只有3岁,大多数游客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六七十岁的老年乘客居多(老年人风险更大);

“东方之星”轮船长76.5米,总吨位2200,有客位534位(船体身没有超载,但有超高吗?);

1994年建造,服役年限超过15年(这在旅游信息里面有没有体现?有消息称有不安全行驶记录)

在1997年改装过,部分结构与原始资料对比可能会发生变化(那个时候是达不到现有安全标准的。想想注册安全工程师一事就觉得安全要被再次拔高);

130多名消防队员,35名团员、6条冲锋舟,解放军空军6架飞机、海军三大舰队140余名潜水兵,3架直升机,现场已有约3000人参与救援(人山人海,各司其职);

长江中下游地区逐步进入雨季,龙卷风较为频繁,出现12级以上龙卷风,1小时内最大降雨量达97毫米,超出日常短时强降雨的3倍,根据雷达判断,当时的接地风力不大,约为每秒9.2米,影响范围很小(从本次事发区域看,出现明显灾情的龙卷风总体来说五年一遇)。

    此次事故的本质原因应该归结于船的安全系数不高(怀疑为重心过高,抗侧翻能力降低),直接原因为恶劣天气,间接原因为船员没能及时下锚停船。
   导致大量人员死亡的直接原因是船体倒扣,人体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生存时间很短;间接原因分析如下:据生还者分析多为年轻人、船员,因此跟年龄(人员本质安全),以及船体熟悉程度(应急演练、安全培训)有关,由于是夜间,事故发生时几乎所有乘客都已入睡,未能再第一时间(应急响应)做出应急反应、安全逃离;游船客房在水压下无法打开,也无水下应急逃生通道(应急通道),室内未配备氧气呼吸装置(应急装置,目前也只有飞机上有,船上、车上是没有的,当然航母、太空梭除外),加之水温对人体的影响导致死亡率上升,缺乏大型救援设备等众多因素导致生还几率极低。
本次救援三个措施:切割船体、水下救援、沿岸救援是较为有效的,但是导致救援速度慢、救援效果不理想的因素除自然环境恶劣以及船体本身复杂之外,还有就是救援队伍缺乏水下救援经验(就算派遣蛟龙号来也帮不上忙,各国也无专业的水底、海底救援队伍)。
    作为安全人,能做的就是将事故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划为可用的知识,以指导安全预防工作,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处理的关键:设备设施本质安全、人员安全意识与技能、环境危险预测与控制、应急预案演练、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装置、应急救援通道、应急救援方案、应急救援响应等。

   安全意识涉及到方方面,我们要刻意去关注。
   逝者已去,接下来的任务将更为艰巨。从哪些方面对本次灾难进行思考、分析并有所作为,将关乎社会乃至国际舆论的导向。

   

热切盼望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和南京工业大学事故分析与鉴定研究室的工作人员也能做出响应,各个院校、企业能从中汲取经验,化为安全知识。




https://m.sciencenet.cn/blog-1227046-895464.html

上一篇:安全工程的同学们
下一篇:作为师兄师姐,怎样指导师弟师妹做研究、写论文?

6 史晓雷 姚小鸥 韩玉芬 柏舟 魏焱明 毕明超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7: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