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对日本传统“武士道精神”的分析批判

已有 6747 次阅读 2007-6-29 00:27 |个人分类:国际政治|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作为中国学者,我们经常反省自己的传统文化,例如笔者就曾写过一篇题为《试论理学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负面影响》[1],对宋明理学提出了反思性的批判——后来曾将此文发表于“博客中国”,结果遭来许多激烈的非议。

 

我认为,反思性的批判是一种自我越超的手段,对于追求自我进步是十分必要的,只是不要把它当作唯一的自我超越的手段,因为看问题总得一分为二才合乎现实生活的辩证法。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的辩证统一,才是实现自我超越的康庄大道。

 

但是,对于异质文化的反思批判,近年来却少见于中国学界,或许是因为中国学者普遍感到对别的民族的文化不宜说三道四。

 

然而,在全球化时代,一个民族的文化已不只是影响其本民族,亦影响到其他民族,尤其严重影响到与之相邻的民族——这种现象应可称之为“文化全球化”。显然,在“文化全球化”时代,各民族都有权利对影响其本民族的别的民族的文化做出自己的评价。

 

正是基于这个观点,吾今尝试对日本传统“武士道精神”做出我的分析批判,这当然并不意味着我对它作全盘否定,而且作为一个崇尚生活辩证法的学者,我也并不认为应该全盘否定它,因为在辩证法看来,任何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的作用都有其两面性——或积极或消极的双重作用。本文是从其消极性方面来进行分析批判的,因为这种消极性已经影响到甚至严重伤及我们中国人的民族感情。

 

在日本颇受推崇的传统“武士道精神”,在战场上表现为中国观众所熟悉的兵败而剖腹自杀之类的行为,这种腥味也让有些中国观众感到它多少有些“英雄悲壮”。其实,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就是一种永不投降、永不认输的精神。这种精神看起来显得日本民族很勇敢,而其实这不是一种勇敢,而乃是一种胆怯,一种不敢面对和正视失败之现实的胆怯!

 

显然,这种胆怯是源于其对自身本质力量的不自信,本质上乃是缺乏自尊的表现。

 

凡为人有自尊者,无不有自信。自信,就是对自身本质力量的自我肯定。勇敢则是基于这种自我肯定而自信不仅有战胜别人,而且有战胜自我的力量的气质和行为。中国古语有云:“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也。”日本传统“武士道精神”所表征的不过是其民族自以为有力的自骄气质。这种气质不是真正的强者气质,而恰恰是貌似有力而实则内虚的弱者气质,是内在地缺乏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精神的表现。

 

正是这种缺乏自尊和缺乏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精神的传统“武士道精神”,使得日本政客特别是其右翼分子至今都不肯深刻反省自己政府在历史上所犯下的法西斯战争罪行,不肯真诚地承认其历史罪过。

 

其如此缺乏忏悔意识,又如何能获得“上帝”(亚洲人民、世界人民)的宽恕而得到救赎而升天呢?

 

奉劝日本政客真正为自己民族的根本利益着想,正视自己政府的“原罪”,以虔诚的忏悔来获得“上帝”的宽恕,从而为自己所代表的民族创造其进入“天国”的条件;否则,如果一意孤行下去,迟早必然给自己的民族带来大的灾难,并最终被“上帝”罚入“地狱”!

 

然而,如果传统“武士道精神”仍然为日本国民所普遍崇尚的话,我感到我们的上述期望是难以变成现实的。所以,我更希望日本学者应该对作为其特有的民族文化现象的传统“武士道精神”开展反思性的批判,以实现其民族文化历史性的自我超越,如此来真正的树立其民族自尊,进而勇敢地面对其自身的现实和周围世界的现实,以真诚的忏悔其政府的历史罪过,来重新赢得世人特别是亚洲人民的尊重与信任。



[1]本文曾以《理学与传统社会的发展》为题发表于《江海学刊》1996年“中国现代化研究专集”,收入拙著《哲学与文化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时,对某些文句上作了修改和调整,并略有删节和补充。



https://m.sciencenet.cn/blog-126-3928.html

上一篇:释“观音”
下一篇:言论自由真的跟文化没什么关系吗?

0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7: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