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办孔子学院是让中国尽快融入世界的一个必要手段

已有 3887 次阅读 2012-5-25 02:41 |个人分类:传统文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孔子学院

最近因美国称不会为孔子学院教师续签 6.30前须离境而引出了关于中国在外国办孔子学院的热议,有论者对此事持有非议(参见:《孔子学院海外热是无中生有》,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7101-574460.html ),尽管非议者都各持有一定理据,但我认为这些理据都不足以否定中国在外国办孔子学院这件事本身的意义,我们还是应该用文化战略眼光来看待这件事。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产物,反过来又成为人际交往的工具,文化正是人们在他们运用语言来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交往的活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因此,语言是文化赖以产生的前提,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文化一经产生,又与语言构成一种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因此,语言的变化和发展是反映文化的变化和发展的。

 

语言与人际交往和文化的关系是如此密切,以至于异质文化之间的人际交往(包括文化交往)总是从交往主体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开始,并且必须以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作为其必要的前提和重要的途径。

 

中国的对外开放是跨文化的人际交往,这种交往必须通过中国人与外国人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才能实现。中国人要在这种人际交往中体现和保持自己的主动性,不只是要自己积极地学习外国语,还要积极推动外国人来学习中文,如此不只是充分显示中国对外开放的彻底性,更重要的是,积极地学习外国语可以加快中国人了解世界的进程,积极推动外国人来学习中文可以加快外国人了解中国的进程,只有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才能加快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亦即加快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进程。

 

中国在外国兴办孔子学院,是推动外国人来学习中文的积极行为,是让中国尽快融入世界的一个必要手段。

 

中国早日融入世界,这不只是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整个世界的发展,因为中国之融入世界的过程就是中国与世界之间由互相不了解以至于经常互相冲突到互相了解以至于和睦相处的转变过程。



https://m.sciencenet.cn/blog-126-574657.html

上一篇:两颗星:张嘉译、吴秀波
下一篇:“语言热”的“势利”

8 吕喆 陈学雷 武夷山 杨秀海 仇文利 曾新林 汤治国 shixin1988092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9: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