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中国传统“弯弯绕”话语文化简史

已有 7539 次阅读 2014-11-22 23:02 |个人分类:传统文化|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浩然《金光大道》里有个叫“弯弯绕”的,浩然给他起这个绰号,是因他自我认为有“浩然之气”而讨厌有一种人说话老是喜欢绕来绕去绕十七八个弯子。

 

其实,“弯弯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话语文化现象。

 

西晋文学家、思想家傅玄(217-278曾作《口铭》曰:“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傅玄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是东汉汉阳太守,父亲是魏国扶风太守,傅玄自己则做过晋武帝时候的驸马都尉,被封爵为鹑觚子,他所生当的年代,官场斗争激烈而残酷。傅玄显然是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悟出了“祸从口出”的教训,这不是一般的教训,必定是血的教训!

 

中国历史上不知多少人死于口出之祸!明代已盛行“拱默保位”的官风,到“文字狱”盛行的清代,一般文人学者只好埋头于书堆,一心做考据之功。到了清末乱世,文人学者才敢公然指点江山。到时局稳定下来,“祸从口出”的历史故事就又一再重现了。

 

祸从口出”是晋代以后中国政治史的一个真实写照,也因此有话不得不说者就只能“弯弯绕”了。久而久之,“弯弯绕”成为中国学者评论时政的一种常用笔法——“曲笔”。连鲁迅这样的“辣货”在评论时政时也或多或少用些“曲笔”,到租界里才敢放肆一些,但也得佯狂,故作“狂人”地“胡说八道”。

 

新中国成立以后,一些不仅像浩然那样自认为有“浩然之气”而且确实也多少有些“浩然之气”的知识分子,以为说话须“弯弯绕”写作须用“曲笔”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于是开始直抒胸臆地评论时政,但不久,他们就“祸从口出”而被评为“右派”,从此与“四类分子”(地、富、反、坏)并列,成为“五类分子”之一。

 

自从“祸从口出”的“右派”出现以后,“弯弯绕”和“曲笔”的传统话语文化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背毛主席的语录,成为一时风尚。“文革”时期,连红卫兵之间的“论战”也是采用“打语录仗”的形式:彼此都断章取义地引用毛主席的语录来为他们自己代言,“以子之予,攻子之盾”地互相口诛笔伐。——这是“文革”时代特有的“弯弯绕”和“曲笔”形式。

 

改革开放以后,80年代,学者们评论时政主要是采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主题讨论形式,在这种讨论中,论者们习惯上仍然采取“弯弯绕”和“曲笔”的话语方式,或表现为“崇洋”之论——其实质是让洋人来为自己代言,或表现为“复古”之论——其实质是让古人来为自己代言。

 

进入网络时代以来,“弯弯绕”和“曲笔”的传统话语文化又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一些网民为了逃避网监对禁忌之语的屏蔽,除了使用“裆”、“ZF”之类的字符以外,一句含糊其辞的“你懂的”更是胜过千言万语——这是网络时代最为典型的“弯弯绕”和“曲笔”形式。

 

语言是人类的家园,但生怕“祸从口出”的中国人竟然呆在自己的家园里都会有惶恐不安之感!





https://m.sciencenet.cn/blog-126-845470.html

上一篇:21世纪,12岁成年
下一篇:俄罗斯会看着自己再次陷入剧变吗?

10 曹聪 沈海军 霍艾伦 周少祥 赵美娣 侯成亚 武夷山 逄焕东 曾新林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5: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