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工作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xfyuwp

博文

谁在手拿孤例横扫?—对《南方周末》一篇评论的评论

已有 2479 次阅读 2014-4-15 14:30 |个人分类:文章|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英语, 中国, 日本, 诺贝尔奖, 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第1288期刊登了吴澧先生的评论文章《手拿孤例,横扫天下》。文章对以点盖面、以偏概全的现象进行了批评。从观点本身来看,本无可厚非,讲的是并不难懂的道理。在中国广为人知的成语“盲人摸象”表达的应是类似的意思。

   但通篇读了该文后,到是给人留下了一些模糊的印象,难以断定是谁在手拿孤例横扫了。

吴先生最先举出的例子是他见到的围绕英语不佳也未出过国的日本学者益川敏英获得诺贝尔奖的有关评论,引用了其中最逗得一条,该条评论认为益川敏英能获奖是打了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一记响亮耳光”。吴先生认为这种论证方式太滑稽。

   我赞同这一看法,单就这条评论而言,确有以偏概全之嫌。

   吴先生又谈到了围绕“德国之声”免去张丹红中文部副主任一事的讨论,举出了一篇题为《西方新闻自由的政治困境》的文章为例子,认为拿德国一个政府新闻机构的人事变动来指责西方新闻自由的虚伪也属“手拿孤例,横扫天下”。

   在接着又举了两个事件后,吴先生亮出了他的最终观点,提出了一个结论性的质疑:“如果要问为什么日本人能得诺贝尔科学奖而中国大陆没有,不如先问我们这里有多少人的思想方法当得起‘科学’两字。”

   姑且先不论吴文对所举之事的分析是否在理,仅就这最后一问,实在令人困惑不解。日本现在是一个世界科技强国,有人能获得诺贝尔奖本不足为奇。中国在最近百年多的时间里许多方面确实落后了也是事实,无需掩饰。但中国正在努力,中国近年来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包括在科技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绩,引起了世人关注。这些进步和成绩的取得难道真的没有科学的思想方法作指导吗?我不清楚吴先生质疑的基础是什么,是否真的如他在文中所崇尚的那样:“大量引用的是统计资料,而不是趣闻和孤例。”在我看来,除了引了几个事件,并没有给出可以信服的依据。采用的也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思维方式。

   既然吴先生是在指责“手拿孤例,横扫天下”的风气,就更应该以此为戒,提出问题、得出结论都应以充分的资料和事实分析为依据,而不是以同样的逻辑,手拿几例,横扫中国大陆。

   另一方面,即便是孤例,也会有其深入挖掘的价值。虽不必用来横扫一切,但一叶知秋,通过个案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合理的逻辑推论,同样可以触及到事物的本质。

   以吴文中所举“德国之声”免去张丹红中文部副主任的事件为例,真的仅仅是简单的人事变动吗?显然过于轻描淡写了。若真就这么简单,该不会引起广泛关注。有多少人没事会去关心“德国之声”的人事变动呢?张丹红毕竟没有被提升,而是被免了职,其原因也很清楚。这一事件的背后总能反映出其特定的政治倾向吧!据有人介绍,今年的一段时间里,在德国攻击中国的舆论甚嚣尘上,一些为中国辩护的德国人也感受到了不小压力。这绝不是用一个孤立事件所能解释的。如果说用政治困境一词不够准确,那么说这种状况与西方媒体一直标榜的言论自由自相矛盾总不为过吧。

   如果吴先生坚持认为中国大陆确实没有多少人的思想方法当得起“科学”两字,希望能拿出有说服力的分析数据来。若仅举出几例,大概在任何国家都不难找到。



(原文写于2008-10-22 11:36:55  新浪博客)



https://m.sciencenet.cn/blog-1310230-785149.html

上一篇:东瀛纪事(3)----青山久子
下一篇:赴神州北极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23: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