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扬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yang1971

博文

俏皮话一组

已有 3746 次阅读 2014-8-15 20:15 |个人分类:个人看法|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题记:今天是8月15日,是日本无条件投降六十九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陈安博主发文谈论了日本的国民性。其中还提到了日美的应急能力比中国更好些,我对此很不以为然,就评论了几句。即使不能完全说明了我个人的看法,至少满足了我自己说俏皮话的欲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819726.html



[5]姬扬  2014-8-15 15:40    

陈安真是会开玩笑。  

美国佬当然巴不得日本人都学习这三十七武士的光辉榜样了,怎么把你也忽悠住了呢?退一步讲,就算你认可这种价值观,中国的榜样也比他们可高大上多了:两千年前的田横五百壮士。

另外,作为应急专家,你当然知道中美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看看最近的代表性事件吧:美国的奥尔良水灾,日本的福岛事故,中国的汶川地震。

了解这些事件中各国政府和人民对突发性事件的应对情况,如果还能够认为日本和美国就是高大上的话,那么你一定是为自己的这篇文章提前做好了应急预案了吧?

当然,如果你真的是以超人和兰博做榜样,那倒确实是让人无话可说,就算是我们派出齐天大圣孙悟空,也肯定比不上的了---吹牛皮嘛,当然是好莱坞最牛了,中国人只能是瞠乎其后了。  


博主回复(2014-8-15 16:04):不过,我倒是觉得,在应急管理方面,我应该申请去当三国的总教师爷啊,呵呵

博主回复(2014-8-15 16:02):四十七,四十七

新奥尔良飓风死了不少人,东日本大地震也死了不少。如果这样的飓风在我国,或者这样的地震在我国,姬兄觉得会如何?


[7]姬扬  2014-8-15 16:55    

陈兄,比的不是死人的多少,而是应急的表现。

就以这三个事件来说吧:

美国的奥尔良水灾,政府先是观望(小布什还度假去了),然后是美国大兵荷枪实弹地进入灾区,还听说隔壁的州拦截灾民的。

日本的福岛事故,政府先是淡定的很,然后是自卫队装模做样地表演直升机浇花,搞大发了以后又是黑社会组织老年敢死队往里冲。现在三年多了,蛤蟆都三条腿了,茄子都长成人形要成精了,福岛以外四百公里的地下水都检查出放射性了,美国西海岸都快遭到核反击了,可是日本政府在干什么呢?

我们的汶川地震呢,大家都熟悉吧,就算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和日美的差别就不可以道里计吧。单单说解放军进入灾区不带武器,就把老外们搞得瞠目结舌了。

这些还不算什么,看看各国人民的表现吧。日美的灾区里,趁火打劫的有之,坐而待援的有之,而在汶川灾区,不等不靠、团结互助的例子还少吗,更别说全国人民一起伸出援手的事情了。


博主回复(2014-8-15 17:02):看完这一段我放心了,姬兄非但不懂应急管理,而且连基本的事实都不了解。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汶川地震后的打砸抢特别多,你大概看电视都看的不相信这话了吧?呵呵 .


[8]姬扬  2014-8-15 17:09    

特别多是跟谁比呢?跟平时比当然多了,但是咱们不是在和日美比吗?

嗯,中国打砸抢的特别多,所以解放军都赤手空拳地去了,因为他们个个都是少林寺修行过的。

美国的打砸抢很少,美国大兵个个都荷枪实弹,因为这样才能在照相时表现出威武之师的样子。


博主回复(2014-8-15 17:15):我们人多,所以数量也多。相对于日美,不是相对于我们自己。姬兄还想知道啥?

     

[9]姬扬  2014-8-15 17:20    难道比的是绝对数量?这么比的话,中国在什么方面也是坏事多啊,人口就是好几倍啊,灾区人口可能都有数量及的差别了吧。


[10]姬扬  2014-8-15 17:24    

也许你想说的是,美国大兵荷枪实弹,那是因为平时军民鱼水情深、知根知底?

日本自卫队表演直升机浇花,那是因为心里装着群众、救灾不忘娱乐人民?

解放军赤手空拳,只带着救灾物资,一定是因为平时不了解情况,反映了应急预案不足?

不管怎么想,我都有智商不足的感觉。    


博主回复(2014-8-15 20:15):言尽于此吧,你最后的自我评价还是挺对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1319915-819840.html

上一篇: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下一篇:半导体科技推动农业革命

1 王春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3: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