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扬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yang1971

博文

代言人的实例

已有 2946 次阅读 2015-11-13 07:43 |个人分类:察见渊鱼者不祥|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有些人看起来侃侃而谈、很有思想的样子,其实他们只是在读稿子,也许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意思。一旦稿子没了,他们就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其实他们就是代言人而已。以前我举过几个例子,但最明显的大概就是新闻主播了。今天看到一段视频:台湾女主播周怡德大吃螺丝,被网友戏称“夭夭主播”。女主播怎么会突然大失水准、语无伦次?什么样的突发状况使得她表现失常?原来是这样的,“我要向昨天的观众致歉,我的隐形眼镜播报时断掉了,来不及及时反应、表现不佳,向各位观众致歉。”显然,没了隐形眼镜,她就看不到播音提示机了。

乔姆斯基就说过,美国的总统候选人“只是跟着电视演讲提示机照本宣科,除了别人告诉他的东西,他一无所知,甚至有可能连别人告诉他的东西也不知道。”“里根演讲的时候,周围摆放着好几个提示机,他就可以把头转来转去,好像是在看周围的听众,实际上他只不过是从一台提示机切换到另一台而已。”

他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实际上我就这样做过,那种经历非常古怪:你看到了那些词,然后从自己嘴里讲出来,但是它们并不经过你的脑子。”如果必须使用提示机的话,即使乔姆斯基都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更别说其他普通人了。

当然,有些代言人的记性好,他们不用提示机,所有的词儿都背下来了。但是同样的,他们还是不知道自己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思考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就像罗素说的那样,“很多人宁愿死掉也不肯思考”。

 

 

 

 

 

 

 

150年来中国的精英出身什么家庭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5_11_12_341076.shtml 

 

150年来中国的精英出身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李政道之子、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中清(JamesLee)、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梁晨领导的合作团队发现,在1949年后,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一场革命,以往为社会上层子女所垄断的状况被打破。

在过去的150年中,中国的教育精英,即受过良好教育、最具优势的职业群体有四个阶段的转化:

18651905年,即清政府废除科举之前,超过70%的教育精英是官员子弟,来自全国各地的“绅士”阶层;

19061952年,超过60%的教育精英是地方专业人士和商人子弟,尤其是江南和珠三角地区;

19531993年,约超过40%的教育精英是来自全国的无产阶级工人子弟;

19942014年,超过50%的教育精英来自各地区的有产家庭,与特定的重点高中。

 

 

为什么中外双方都觉得对方的中学教育做得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912820.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1319915-934764.html

上一篇:百篇博文小结 3
下一篇:谈谈为什么要刻苦学习

11 赵建民 谢力 李兆良 徐令予 王春艳 李颖业 张忆文 徐磊 李学宽 武夷山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