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939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m9393

博文

对韩春雨论文质疑的再思考

已有 6337 次阅读 2016-10-16 14:41 |个人分类:博客|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韩春雨论文质疑, 13位学者

对韩春雨论文质疑的再思考

都世民

1.韩春雨论文共同作者沈啸回应:“如果最后证明文章的东西是虚构的,我表示非常遗憾,我参与到里面了,我不会逃避这个责任。”沈啸的回应是恰当的,体现“文责自負”、欢迎批评、学者风度。

2.沈啸回应:这次事件无论结果如何,是个标杆性事件,对各界都有很大的启迪。政府、媒体、科研单位以及科研工作者在未来如何应对这样的科学事件,怎样行为才能让一个事情按最理性的方式进行,怎样才是对检验成果和推进成果的研发是最适当而有效的方式,我们都需要思考一下。

这次事件没有结束,正在转化。但是事件对论文作者、发文刋物、审稿人、编辑、质疑者、相关单位、基金管理机构、媒体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以下问题:

论文质疑与论文打假要严格区分,认为论文造假或疑为论文造假,怀疑论文真实性就是怀疑论文有错或造假,不必躲闪或改换说法。对论文打假、叫骂论文作者造假应出示造假证据,给不出证据就是无理、非理性处事。媒体不能借此事炒作,一再发文。反之,若有证据说明造假,就应揭露真面目。目前没有造假证据,应视为论文质疑,质疑者应向发文刊物提交质疑信件和质疑论文,由发文刊物处理。这是国际惯例。作为科研人员都阅读过国际期刋,刊物上时有质疑文章和更正文章简讯,作为学者和教授们不会不知道或不懂此规矩。

3.沈啸回应:究竟是否应该在论文上公布实验技术和细节,《自然》官方对于“数据和材料的可利用(Availability if data and materials)”的规定是:“发表的论文必须能够让其他人按照文章所说的技术细节进行重复。因此,作者应提供相关的材料、数据和相关协定以便读者能够据此进行重复。任何隐瞒或限制相关材料或说明的行为都会被揭发。”韩春雨在今年8月8日提供过一份protocol,但仍未有人宣布该实验可被重复。“我只能说他认为他的实验就是按照那个protocol做的,但至于为什么其他学者按照protocol做不出来,我不知道。”

《自然》这一规定是该期刊所特有的,不是所有期刊在征稿细则中都有此规定。但这里没有规定时间。质疑学者提出公布细节是合理的,这不是众所周知的。但公布细节时间发生争议,这存在下列问题:作为论文作者及共同作者应该回应并尽快告知质疑者相关细节,让其重复已公布的试验结果。现在校方和共同作者都希望质疑学者再等一等,质疑学者们应该耐心等一等。光明日报评论员文章也早提醒质疑学者多给点时间。实际上笔者认为论文作者所在学校和政府有关部门已经介入,认为有必要等一等。

从质疑者急于得到回复可以理解,但出发点不同,有人认为有假,韩做不出来;有人认为有错,是假阳性,想推翻结论;有人想利用此技术好抢占置高点;不排除有人以为自己是国际名牌机构出来的,看不起河北科大能做出这样成果,有的媒体也会这么认为。其实任何名牌机构总体水平是高一些,但不等于非名牌一流机构都创造不出一流成果。历史早有证明。大家互相学习,竟争不是目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给河北科大一些时间,让他们在申报专利和实用化开发上多做些工作,再交流也不迟。如果一定要坚持重复试验,是否先不认为韩造假或有错,自己改变思路,查找不重复原因,也许会有新的发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作为中国人,应以国家利益为重,团结创新,为国争光!




https://m.sciencenet.cn/blog-1339385-1009082.html

上一篇:希望科学网发布以下链接
下一篇:请教科学网总编

22 黄仁勇 许培扬 钟振余 蔡小宁 刘用生 丁克强 孙启良 梅志平 姚小鸥 韦玉川 李世春 侯成亚 陈南晖 郭军华 张金才 李红雨 biofans yuken duny uan nm2 gji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0: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