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939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m9393

博文

关注科学网发文质疑央視播放节目造假

已有 6993 次阅读 2017-2-28 14:43 |个人分类:博客|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关注科学网发文质疑央視播放节目造假

都世民

2017-2-27 科学网发表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学技术史,理学博士学位 副研究员 史晓雷博客 警惕呀!新时期的“耳朵识字” ,被科学网加精置顶。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央视 伪科学 挑战不可能呢 陈燕 声呐 耳朵识字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1927-1036337.html 现将文中要点摘录如下:

1.有感而发,认为这样的节目(以挑战不可能的面目出现)有严重误导,特别对少年儿童(他们就是节目中的道具)误导太甚,使他们从小认为这类特异功能或别的什么神功存在。从本质而言,这类节目就是伪科学骗局。
2.认为像央视这样的媒体,装神弄鬼,哗众取宠,完全背离了我国《科普法》第十六条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应当发挥各自优势做好科普宣传工作

3.认为像央视这样的媒体,完全背离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精神

4.是开历史倒车。

5.盲人陈燕利用所谓声呐辨别物体和人,识别率令人称奇,现场一片叫好。看完不禁莞尔,这不是新时代的耳朵识字吗?怎么又在神州大地卷土重来了。央视该节目的编导及主持人、现场的评委还有大名鼎鼎的神探李昌钰!如果不是有意纵容,也是对公众极大误导。其根据是:

1陈燕辨识的过程中,疑点重重,使笔者对其真实的视力情况表示怀疑。陈燕并非全盲,而是利用眼罩下方的光线在偷看辨识物。否则,她抬头的目的何在?

2至于她嘴里的发声和双手拍打,无非是一些幌子。

3陈燕应该是久经表演的大师

4陈燕接着问撒贝宁说,节目组有可能弄不是模特和孩子的东西吗?这仍然是一个性质的问题,让观众以为她已经利用声呐感知到了异常,但仍不确定怎么回事。其实陈燕当时应该已心知肚明,因为几次仰头早把问题解决了。

5陈燕的表演和其行为判断,这就是一场伪科学骗局,是新时代的耳朵识字

6用科学术语包装自己。涉及到陈燕的几次挑战不可能栏目均是用科学术语把陈燕好好包装了一番。什么声呐、声波、反射、探测,还有前面周华健提到的建立模型什么的,都是伪科学常用的包装材料

7陈燕发出的不到1000Hz(那种狼嚎的声音低沉,故频率更低)的声波,波长大,遇到障碍物衍射效果明显,那么反射就差。依靠这种反射波,就能辨别真假儿童,甚至还能辨别出前后或者并列形式站立的,只能是特异功能了。

8陈燕既然声称自己可以根据回声辨识物体的本领,就应该拿出证据证明这一事实来。但是证明的过程不是靠央视这种表演,而要靠科学实验。

9特异功能的科学实验保证眼罩能够全部遮挡、不透光;或者在全黑的屋子里进行陈燕辨识时,避免其来回走动和仰头,因为在来回走动及仰头的过程中,容易从眼罩的侧缝中作弊保证一定的样本量,但不用28个,10个就可以了

10小撒显然不是托,而是和董卿等评委一样,是善良的被欺骗者。

11网络上已经有人指出陈燕在过去某次访谈中承认自己并非全盲,这为前文的质疑提供了很好的注脚。

作者提供的相关链接:

ahttp://tv.cntv.cn/video/VSET100239633575/51dcaceb456a40c195d82081ed5bda4b)。

bhttp://tv.cntv.cn/video/VSET100239633575/c1c16d262b7f4d85810ef52d641cb468

chttps://list.youku.com/show/id_z24cd8e90fb1011e1b16f.html

讨论

1.史晓雷的博客是质疑还是确认造假和宣传伪科学?笔者认为是确认。

2.既然是确认,提供的根据充分吗?作者怀疑的对象是全国官方重要媒体,如果是造假,又宣传伪科学,是否意味着这是政冶事件。这篇文章经科学网审查並且加精,说明文章重要性。科学网对这篇文章的处理属于什么层次,尚不清楚。

3.神探李昌钰先生是评委,是著名警方人士,如果陳燕造假,是眼罩问题,他不可能听任播放这类节目!如果科学网有重量级科学家看出破绽,应该明确指出,不能给社会造成恶劣影响?如果不是造假,这位作者的断言会造成什么影响?

4.关于耳朵识别,其表现並非陳燕一人。其机理不清楚,一开始撒贝宁说是雷达.现在说是声纳,都与脑科学及感官无关,不能使人信服,国家有关部门应组织科研人员研究。质疑应该允许,可以引起广泛注意,但断言造假必须有根据,不能胡言乱语。

5.央视主持人撒贝宁和评委董卿等都是被欺骗者,如果这一结论成立,他们不适合作主持人和评委。笔者不认同这一说法成立。

6.笔者认为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有积极意义,是央视节目走向科学的重要一步,应该欢迎广大科技人员、专家学者观看、评议,但没有根据的断言造假,会给社会造成恶劣影响,应该被禁止!




https://m.sciencenet.cn/blog-1339385-1036614.html

上一篇:迎春
下一篇:透明脑与相关问题探讨-----脑与派生脑(2)

3 蔡小宁 icgwang gaoshannanka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5: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