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939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m9393

博文

眼见为实 眼不见也为实 ----探索耳与心脑科学研究(1)

已有 3672 次阅读 2015-11-12 10:03 |个人分类:小宇宙探索|系统分类:博客资讯|关键词:学者| 央视, 盲人, 心脑科学

                眼见为实 眼不见也为实

                ----探索耳与心脑科学研究(1)                

                                   都世民

                        眼见为实

笔者在周日中午央视平台,先后看到两位盲人挑战不可能,其中一男一女,都是年轻人。还有一位女青年韩晶晶,以每分钟60圈速度转360圈。紧接着以10秒速度,小跑过独木桥。这三位年青人既向自我挑战不可能,也是向当今科学家挑战,如何解读这种常人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是特异功能吗!还是灵异事件吗?到底奥秘在哪里?

这两位盲人挑战什么不可能?

其中一位女青年盲人凭耳朵听力,可以分辨面前是真人或是假人(即塑料模特),还能辨别面前是几人,甚至有人在摇动衣服,她也能说出这一变化,使观众感觉如同有眼人看见一样。

另一位盲人是从30个声杯中说出其编号。首先让他按编好顺序听一遍,或重复未听清的声杯发声。然后打乱,再让他用耳识别其编号,他能准确无误地说出声杯编号。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的。人的耳朵具有产生听觉和平衡觉的功能。正常人的耳朵大约可分辨出40万种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有些微弱只能使耳膜移动氢分子直径的十分之一。也有人认为耳朵只具有传感器功能,产生听觉在于心和脑。不难看出央视平台展现的三位年青人,成功地挑战了自我潜能,都与耳朵功能有关。

                               眼不见也为实

1.盲人耳听也为实

盲人丧失视力,但他们有听觉,本文列举两例都是超常人的听觉。为什么他们听觉不仅能听声音,而且能识别声杯的序号,能判别面前的障碍物是真人还是假人模特,能判别真人是否在动。

如果是平常人蒙上眼睛,让其仿效盲人的做法,能否有同样效果呢?笔者认为不太可能。当然,有的侦察员能用耳朵分辨许多鸟声,这是长期训练结果。这其中是有差别的。

2.眼不能见的大与小

宇宙之大,人类有认识过程。早先西方国家的人“坐井观天”,将宇宙看成“地心说”,认为是以地球为中心。后来又提出以太阳为中心的学说。直到伽里略发明望远镜,再加上航天技术、射电天文技术和雷达技术的推进,尤如人类从井底爬出来,才发现宇宙如此之大,现在发现天上星星是数亿颗,以光年计算与遥远天体的距离。

奇怪的是,我们东方国家的祖先,在两千五百年前,就知道这宇宙是三千大千世界,是无穷大。这说明佛学高明。按现代人观念,眼见为实,两千五百年前没有望远镜,也没有火箭和航天飞机,也没有射电天文和大型雷达,这描述眼不见的宇宙,却被实践验证是真的。

再说这“小”字的含义,我上学时,老师告诉世界上原子是最小,如今却说“上帝粒子”、“夸克”比原子还小。我们祖先在《金刚经》中又指出这个世界可以“碎为微尘”,这个世界就是“一合相”。而“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指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一些论述又被现代最前沿科技成果所证实。

3.肉眼不能见的“明”与“暗”

在漆黑的夜晚,没有一丝灯光,也没有星光和月光,此时伸手不见五指。实际上手客观存在,就是看不见。

人要想看见周围物体必须先有光源,无论是阳光还是月光或灯光。光源发出的光经周围物体反射,反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光通过我们的眼球到达视网膜,产生了“影像”,并由协同工作,才能看到世间万物。

光把周围物体映入到人的眼睛,从角膜进入眼,角膜是眼球表面的一层薄膜。然而,光通过虹膜(眼前部含色素的薄膜),中间是瞳孔。虹膜通过收缩瞳孔控制光的进入量。例如,光强的时候,瞳孔就收缩到大头针大小,以控制过多的光进入。光弱的时候,瞳孔就放大以便进入更多的光。光到达晶状体。晶状体把光投射到视网膜上。角膜进行最大的屈光,而晶状体悬器精地聚焦。
根据物体的远近自动调节,能清晰地观看。物体近时,眼睛的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凸度增加。看远物时,睫状肌松驰,晶状体凸度减小。晶状体后面和视网膜前是玻璃体,它含有一种透明的胶状物质,叫玻璃状液。光通过玻璃体进入视网膜。视网膜覆盖眼睛的三分之二,控制视觉宽度。视觉清晰时,光能直接聚焦在视网膜上。

视网膜由几百万个专门从事接受光的细胞组成的,叫视网膜杆锥体,它把光变成电流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送到脑部。视网膜杆锥体有在黑暗中观察和识别各种颜色的功能。位于视网膜中部的黄斑是锥体最多的部分。黄斑中部的小凹状体是锥体最集中的地方。黄斑负责中心视觉,能识别颜色和物体的细节。(以上参见百度词条)

应当指出的是,如果没有光源,人是看不见周围物体。这不意味周围物体不存在。上述解释忽略了“心”的存在。《金刚经》指出:“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南怀谨先生对这段解释是:人闭上眼睛,到了一个黑暗的房间,他看不见了,永远摸不出来。假使真想明心见性、见道,“若菩萨心不住于法而行布施”,一切无所住,这是真正的解脱,真正的放下,此人绝对可以见道。等于这个人有了慧眼,有了眼睛,又在太阳底下,当然万象森罗,什么都看得很清楚。

笔者理解,我们在研究一个课题时,常常遵循本学科的理念,这是有所住,总是跳不到圈外。一旦灵感触发,似乎如梦初醒,这灵感与自已学科并无关联,却让你跳出圈外。一下子让你真的明白,你的问题如何解决。

4.变化周期长短让不能见

世界上万物都在变化之中,一年四季是变化象征,周期为一年。一个人的生命周期短则几天,长则一百多年。一棵树的变化周期可达数百年。可是佛学指出大宇宙的变化周期是千万亿年,人的寿命与其相比,如同弹指一瞬间。人又怎么能看见宇宙的变化,所能感受的是日起日落,一年四季,天晴天阴的变化。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变化不等于它不存在。

5.电与交变电磁场也是肉眼不可见

电流是客观存在,人的肉眼看不见,只能借助仪器设备方能看到,可以测量出它的量值。现代人不会否认它的存在。

然而一百多年前,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巨著时,说光就是电磁波!预言电磁波存在。当时主流学术界都不支持他,他的老师和学生也不支持他,他讲课时只有两个学生听。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肉眼看不见电磁波,当时无法证明其存在。直到他去世后,才被赫兹所证实,如今不会有人再否认电磁波存在。

然而,如今生物学家说黑视素有天线功能,黑视素的“光天线”能抵抗褪色【1】,诺奖得主莫泽夫妇说人体内有导航细胞,有小GPS系统,也就是说人体内有电磁波。真的有吗?【2-4】小宇宙毕竟不同于大宇宙,有没有电磁波是需要科学试验证明的!

          跨学科和跨时空的科技报道要严谨

最近世卫组织和英国神经学家、营养学家对中国烹饪和植物油的用法发表研究结果和建议,应该说是好事。【5】可是仔细一想,有下列问题:

1.食品致癌应该给出试验证据,发生概率。高低温也没有给出温度范围。癌症发病决不是食物一种因素。不能说某种成份可能导致癌症就一定发生。现在一家人有癌症患者往往是一人,不是全家。这说明食物致癌不一定是主因。不靠谱。

2.营养学家和神经学家跨学科断言人吃某种食物会致癌,应该向中国科学家屠吆吆学习,青蒿素有无毒性,首先自己以身试药,然后团队试药,再到临床验证。为什么主流学术界不试验就断言,至少应给出发生概率或某种恰当建议。

3.这类报道会导致一些企业破产和大批人员失业。也会影响出口。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以下倾向:,

1.迷信微纳层面的发现,忽视宏观层面的验证,随意解读。有人甚至说雾霾会缩短人的寿命几年,雾霾有害不可否认,但是人的寿命那位科学家能预测?首先让他先预测一下自己,看准不准确。

2.科技报道有时有商业背景和经济利益,存在炒作之嫌。

3.科技报道有时利用展望未来发展前景,被媒体炒作,科技人员想当科学家,媒体想增加点击率。想扩大影响面。

                  盲人挑战潜能说明什么?

上面介绍了百度词条有关耳的工作原理。笔者认为有下列问题:

1.盲人耳朵识别必须有声源,包括主动发声或被动接收声波。

2.耳朵接收声波后,声波产生的信息经过什么载体传输?

3.耳朵产生的信息是直接与脑的什么区域相连?

4.耳朵产生的电怎样将信息传输出去的?

5.耳朵产生的信息存储在哪里?

6.耳朵识别的判定是大脑完成,还是“心”起作用?此时若用脑成像系统测量会有什么结果?两位盲人实测结果会有什么差异?

7.盲人在识别判定时,在什么情况下要重复试验?是心中干扰还是外界干扰?或是多个信息难以区分,比如声频、强度等。

关于耳朵其他方面问题在以后文章中继续讨论。

 

 

参考资料

1“光基因学新工具有望治疗感光受体退化性眼病患者”。科技日报2015512

2杨先碧,“大脑中的GPS-指引我们找到回家的路”,大自然探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2015年第一期,52-57

3医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发现速度神经细胞 2015-7-17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aop/ncurrent/full/nature14622.html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906050.html 

4第五对诺奖夫妇,作者艾莉森.阿博特(A1ison Abbott),译者汪梅子,来源:环球科学,201412期。

5】唐李晗 吴洁,英科学家称植物油致癌 中国专家称低温使用无害,来源:科学网,2015/11/9

6英科学家:植物油炒菜可致癌来源:华商报2015-11-09

  




https://m.sciencenet.cn/blog-1339385-934574.html

上一篇:植物油炒菜可致癌 你信吗?!
下一篇:“神箭”穿电扇 挑战不可能

3 许培扬 钟振余 潘权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8: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