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939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m9393

博文

小宇宙内有引力波吗?---- 探索大小宇宙的关联

已有 2391 次阅读 2016-2-22 09:28 |个人分类:博客|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引力波, 莫泽, 大小宇宙探索, NASA、LIG0

               小宇宙内有引力波吗?    

                ---- 探索大小宇宙的关联  

                        都世民

当媒体以显要位置报道LIG0捕捉到引力波时【1】,一片赞扬声,并给予高度评价【2、3】。随后不久,质疑声、调侃声应声而起【4-6】。科学网以科学家蔡小夫为新闻头条回应质疑时,蔡小夫表示对质疑的理解和肯定【7、8】。但他认为应该相信LIG0捕捉到引力波。随后LIG0参与者陈雁北教授对质疑有关问题作了深度解读【9、10】。这使中国科研人员有了进一步了解。

尽管如此,引力波事件已不是单纯学术争论,而是公众话题。至少以下问题没有共识:

1.两黑洞融合是复杂的天体事件,单凭LIG0采用的激光干涉仪的间接测量方法【11】和LIG0对该天体事件建模,用数字求解引力波方程和数据处理相关工作,自认为理论与实验吻合。至于天文台验证没有公布具体内容。问题在于LIG0对该天体事件建模过去没有试验验证,对引力波的特性描述,例如频率范围、工作波长、波的传播速度及衰减的数学表示式是需要验证的,对于波的分区也无明确判定准则。也就是说,复杂的天体探索单凭这单一间接数据很难让人相信真的捕捉到引力波。现在已有报道,不久的将来还会有双黑洞并合,将会是什么结果?试目以待。【12】

2.当前大宇宙探索中,暗物质问题,是美国NASA通过计算机模拟,认为有暗物质粒子可以穿过地球【13】。至今笔者尚未见到这个世界,有某种波或粒子可以穿过地球,这种暗物质粒子如果存在,不可能不影响引力波粒子的传播,LIG0对该天体事件建模与实验都没有考虑暗物质存在。

3.试问:我们是相信NASA的说法还是相信LIG0的说法?这种关联不会感到奇怪吧?!如果相信NASA的说法,再考虑陈雁北所说:波的衰减与距离13亿光年成反比,这引力波到地球的强度是多少?还能收到吗!如果相信LIGO说法,这引力波行进途中与任何物质作用忽略,如有的媒体形容是空荡荡的,对引力波没有影响。那么NASA掀起的寻找暗物质就有挑起大科技竞赛的嫌疑,是变相的金融战争!

4.小宇宙有没有引力波?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原因如下:

1)诺奖得主莫泽夫妇发现大脑有GPS,详见《环球科学》今年第二期。有人说这是比喻,为什么不以手机通信或座机通信作比方,只能认为莫泽夫妇在自己试验中意识到有波的存在。

2)笔者至今未找到大脑中有电磁波,也没有天线。会不会有微弱的引力波存在?

3)生物医学界普遍认为: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单位。如果将细胞比作大宇宙中的人,而人体看成大宇宙中星体,当人体接近或碰撞时,有没有引力波粒子传到细胞里。如果莫泽夫妇能证明引力波的存在,这大脑中的细胞都被拟人化了,可以有感官细胞、位置细胞、定向细胞、速度细胞、导航细胞。

4)莫泽:我不认为速度细胞是大脑导航系统的最后—块拼图。也许这么说更合适:在此之后发现的其他细胞可能不会像速度细胞一样专职负责某一功能。目前发现的与导航有关的细胞总数,大概占到了内嗅皮层细胞的50%以上,也许是60%或7O%的样子。而且,也许那些已发现和未发现的细胞还有其他我们不知道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我们目前只是发现了不同的细胞种类,却依然不清楚它们之闯是如何互动的。笔者感到奇怪:如果对万亿细胞进行分类,又不知道它们之间如何互动.势必有一种波粒子激活了这些细胞。【14】

5)如果小宇宙内有引力波,能否解释异性交配后,诞生新的生命。能否将两黑洞看成两异性动物并合的过程,问题是两异性动物质量容易测量,能量怎么计量?并合后有没有引力波产生?不难想象细胞与人体相比,人体是很大质量!

6)反过来说,两黑洞并合所说的29、36和62太阳质量是怎么得出的?有人解释为4亿亿亿亿核弹同时爆炸产生的能量,用什么量纲表示这能量?并合后会产生什么?其他能量去向那里?LIG0应该有个说法才是!

7)总之,当今前沿科技、大科技带来的新问题:人变机器、机器超过人、细胞人性化、蛋白质可以定向、细胞不死,人可以长生不老,成“神仙”。这一切是媒体标注的当代“科学家”的结论!你能不信吗?!你怀疑引力波没有捕捉到,有人公然说你反相对论。爱因斯坦自己对引力波的存在与否也有反复,你能说爱因斯坦反什么呢!

8)笔者认为:有一种人总认为中国科技落后,根源是古代文化出了问题,因为唐宋诗歌盛行,不重视科技。他们想否定中国老祖宗。我想什么是科学也不用争论了,想一想如今科技界存在的难题是不是太简单思维了!是否应改变思维,用复杂思维模式研究大小宇宙。引力波探测不能只用一种间接方法就定论,应寻找其它方法:例如引力波雷达研制;观测黑洞并合时,周围星体的亮度、能量等变化。

                            参考资料

1】乔辉 ,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来源:腾讯太空 发布时间:2016/2/12

2引力波:爱因斯坦放出的“百年传言”最终成真来源:中国科学报2016-02-16。

3】科學家發現引力波 廣義相對論最後預言獲證,http://www.CRNTT.com   2016-02-12

4何毓琦 阴谋[论]、科学骗局与相对论(和引力波)2016-2-18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65-955655.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何毓琦博客

5杨正瓴引力波:这次探测到了吗?来自科学网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57091.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杨正瓴博客
6科学标准、广义相对论、引力波测量 2016-2-19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4922-957212.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朱寅博客,

7】王佳雯,关注科学家回应引力波探测质疑,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6/2/18

8蔡一夫:从少年班到宇宙学教授文章来源: kedo.gov.cn 2016-01-22 15:14

9陈雁北:就引力波探测质疑答读者问知社学术圈 2016-02-18

10】张轩中,专访引力波专家陈雁北  来源:蝌蚪五线谱,2016-02-19

11引力波探测的简单说明  科学网2016-2-20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957517.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姬扬博客,

12科学家发现银河系中或拥有许多黑洞双星系统来源:腾讯太空,20160215日。

13】地球可能被暗物质“毛发”环绕:根部最密集,来源:新浪科技2015-11-25 11:17。 

14】大脑GPS:还有很多待解谜团——专访2014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爱德华.I.莫泽,本刊记者廖红艳马宏。环球科学,2016年第2期。

【15】斯蒂芬.泰尔,大脑计划陷入困境,译者马骁骁,环球科学,2015.11. 

 




https://m.sciencenet.cn/blog-1339385-957775.html

上一篇:科普引力波遇到的难题二
下一篇:为什么“引力波”把人越弄越糊涂?

2 马德义 seaoce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3: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