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edh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fedhw 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博文

火起一刻值千金

已有 2671 次阅读 2017-5-18 14:0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技术, 勇气

河南长垣皇冠KTV火灾视频   喜隆多购物中心火灾视频  万达广场售楼处火灾视频

跟随视频重新“回到”火场,有一点令人费解:假如这些起火点当时无人在场,鉴于火势蔓延的速度,遭受如此巨大的损失,自然让人无话可说,然而从视频中可以明显地看到:KTV当时有2-3人,麦当劳有3-4人,售楼部目测有约20人,现场附近都有灭火器,为什么却没人使用?

责怪有一定道理,然而还是不妨看一下当事人两三分钟内的反应:首先是漠然,其次是惊慌。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突如其来的火灾烟雾及爆炸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实际表现为惊慌失措,从而忽略灭火设施的存在和使用,要想在当时的情境下使其尽快消除恐惧心理,基本不现实。

就普通人而言,能够镇定自若地即时灭火,需要一定勇气甚至底气,而勇气来源于技术的可靠性、有效性及确保自身安全。只有当现场的灭火设施无论从使用还是数量上,均能够给当事人提供足够的心理支撑和安全感,伴随记忆中的成功灭火案例,这种恐惧感才可能自然减弱,才会有勇气第一时间采取行动。而至少在这三起案例中表明:附近的灭火设施并不能为他们提供这类心理支撑或者心理暗示,所以自顾逃离也就不足为奇,除非当时有人把灭火剂递到手边。区区几罐空气清新剂、充电状态的电动车以及发生短路的沙盘模型,火起之初的威力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并非不可控。

其实每一次灭火救援的失利,都会给旁观者留下心理阴影,长此以往,产生畏惧心理,当自己面对初起火灾,尚未发一枪一弹,已自动“缴械”,连尝试或努力的意愿都没有,不敢相信自己具备控火能力,未战已先言败,悲哉。

然而现实却是:仅仅只需要三分钟的犹豫、懈怠、观望、慌乱、逃避到无为,就可能让事态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因此,单纯的责怪毫无意义,火起三分钟内所有人的形形色色的表现,都值得不厌其烦地去回顾和深究,“温故”方可“知新”,反过来讲,如果能把每个“三分钟”都利用到极致,历史完全可能被重新“改写”,与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劳师以远,大动干戈,倒不如在这几分钟里提前多下点“功夫”,追求速战速决,绝不拖泥带水。

面对一桩桩已经发生和未来可能发生的火灾,我们所应当关心的问题不仅仅是指导当事人怎么做,或是反复强调管理,而是应当关注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甚至更不利的情形下,他们实际会做什么,能够做到哪种程度,如果大多数人的行为始终达不到预期,只能说明技术仍有“问题”,人如果不能“适应”技术,就必须“让”技术进一步去“适应”人。

上述场景绝不会只是最后一次,换个时间,换个地点,换个人的表现也许会更加离谱,灭火技术人命关天,其效能发挥不该“因人而异”,只有当一项技术适用于胆量最“小”、反应最“慢”、经验最“少”、技能最“弱”的人,才是合格的灭火技术




https://m.sciencenet.cn/blog-1350551-1055679.html

上一篇:有没有人提出科学预言?
下一篇:以水攻火绝非万能

6 宁利中 李颖业 徐令予 魏焱明 haipengzhangdr dulizhi9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01: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