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专利文献对睡美人文献的引用

已有 4794 次阅读 2017-2-14 11:07 |个人分类:科学计量学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专利文献睡美人文献的引用

武夷山


科学文献中的“睡美人”现象是荷兰科学计量学家Anthony F. J. van Raan教授提出的。Scientometrics(科学计量学)杂志2017年2月4日在线发表了他的新探索:专利文献对睡美人文献的引用情况。文章题目是:Sleeping beauties cited in patents: Is there also a dormitory of inventions?(专利引用中的睡美人:也存在着沉睡状态的发明吗)。文章摘要说:

“科学中的睡美人”指的是长期不受注意(“睡眠”)、后来几乎是突然地受到很多关注(“被王子唤醒”)的文献。我们在过去的研究中发现,睡美人文献约有半数是应用导向型的,应此,它们属于潜在的睡眠期创新成果。本文我们研究一个新主题:被专利引用的睡美人,以此来探索是否存在着沉睡状态的发明。据我们所知,这类研究还没人做过。我们研究了睡美人文献的发表到其首次被专利引用之间的时滞。我们发现,专利引用可能发生在睡美人被唤醒之后,也可能发生在睡美人被唤醒之前;睡眠深度,即睡眠期间的被引数,对睡美人日后的科学技术影响并无预测力。令人吃惊的是,睡美人文献被专利引用的次数要比“普通”论文被专利引用的次数更多。专利引用睡美人文献的情形中,只有少量是属于睡美人文献作者在其专利申请书中自引其论文,多数还是能反映专利发明人与论文作者之间的某种关联的。我们开发了一种方法,分步骤探讨专利引用的睡美人文献的认知环境。首先,我们分析睡美人文献处理的主题是否新颖,方法是:看看在睡眠期内和唤醒之后,那些严格属于某主题的论文和属于较宽泛主题的论文在全部科学文献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历时演进。 第二,通过分析那些引用了睡美人文献的最初一批论文,来研究唤醒过程。 第三,我们分别就刚刚唤醒之后的时段和最近的时段,创建了主题相关论文和施引论文的概念图。最后,我们对睡美人文献的被引-施引关系进行了广泛的评估。我们发现,可调的(tunable)共引分析是个强有力的工具,可用以发现王子,发现与睡美人文献直接相关的其他重要的应用导向型成果,比如,在自己的专利申请书和科学论文中都引用了睡美人文献的那些作者所写的论文,很可能就是意义重大的应用导向型成果。  

博主:在没有读到全文的情况下,对摘要原文的理解不一定准确。若有哪里理解、表达得不对,请博友指正。  




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1033549.html

上一篇:孩子奇思妙想导致的8项发明
下一篇:担任非官方博文大赛评审者----日记摘抄545

7 杜建 刘炜 许培扬 章成志 杨国立 李杰 马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1: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