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疗救地球 精选

已有 3588 次阅读 2019-11-22 10:00 |个人分类:书评书介|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疗救地球

■武夷山

(发表于《中国科学报》2019年11月22日)


他始终强调要采用人性化的、关爱的方式去行事,这其实是在提醒读者:为了真正实现良好的碳减排效果,首先要赢得人心和思想。


2019年9月,TGH Press(TGH出版社)出版了美国作家、影视制作人和媒体人斯蒂芬·埃里克森的著作The Great Healing:Five Compassions That can Save Our World(本文作者译为“伟大的疗救:通过善待五种对象来拯救世界”)。

本书考察了农业在全球变暖中的角色,提出了该采取何种个体行动和集体行动来拯救地球,以避免由人类行为造成的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并保护尽可能多的生物物种。“拯救”“避免”和“保护”,便是伟大的疗救事业。不过,此书的写法颇为奇特。埃里克森认为,“为人类生存而战”是一场激荡人心的好戏,他安排的剧中角色是不同的生物,包括海妖Hazel、小猪Thomas Q.、帝王蝶Lucinda、虫子伯爵、微生物Pat,以及一些家畜、一些猫鼬和很多人。

剧中不同角色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但面对着共同的命运。剧情是:找到造成相互联系的各种危机(乡村衰败、食品不安全和不健康、慢性病蔓延、气候变化,等等)的那个“大恶棍”。作者在交代事实和数据之前,先讲述了一些让人心碎的故事:工厂化农庄附近的孩子们得了哮喘病;小猪崽一生下来,猪妈妈就被带离,小猪崽从未享受到丝毫亲情,而且终生被囚禁,从未能跨出猪栏一步;十几岁的孩子就受到肥胖症的困扰;家庭农场主们奋起反对对他们不利的农业政策,等等。

埃里克森写道,在美国,工业化农业、工厂化种植、大农场,这些就是导致危机的“大恶棍”。动物集中饲养作业不仅不人道,而且大量施用的激素和抗生素催生出抗药性很强的病原体。单一植物种植的农业生产路径必将大量施用杀虫剂和除草剂,使土壤微生物群系遭受灭顶之灾,而它们本是大自然最有效的碳储存系统。本书认为,大规模的再生有机农业可以对碳减排作出重大贡献。

埃里克森号召美国人都来奉行“慈悲为怀的行动主义”,具体内容包括:让大家都意识到农业和食物问题的严峻性;利用购买力的杠杆来减少肉类消费量;通过选民的压力修改《农业法案》,通过绿色新政法。

本书的五章就是慈悲为怀的五个方面:如何善待动物,如何善待自己,如何善待土地,如何善待社区,如何善待民主制。埃里克森的写作充满激情,然而叙述清晰,他对每一个话题都有较透彻的把握。但是,他有时行文重复过多,显得啰唆。本书有大量文献支撑,脚注就超过了900个。埃里克森将气候科学、丰富的数据、公共政策的内容与众多人物和动物的切身经历很好地联系在一起,使得本书与类似主题的其他著作迥然不同。他始终强调要采用人性化的、关爱的方式去行事,这其实是在提醒读者:为了真正实现良好的碳减排效果,首先要赢得人心和思想。

此书还有四位“贡献者”,他们为本书提供了3篇散文、很多照片和一首诗歌。他们是:美国著名小说家、诗人、农民、环保主义者、作家和教师温德尔·贝里,笔者曾翻译过他的两首诗歌,发表在科学网博客上;医学博士Joel Fuhrman,他有6部著作登上过《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包括Eat to Live(本文作者译为“吃好才能活好”);Alan Lewis,他是一家健康食物组织的政府事务主任,曾在葡萄牙、海地和多米尼加生活过不少时间,对于不同地理、文化和经济环境下的多样化农业生产和食物体系心有戚戚;Jo-Anne McArthur,她是加拿大著名调查摄影记者。

埃里克森特别认同现年90岁的生态哲学家乔安娜·梅西的看法。梅西说,在原始社会中,都会为年轻人举行成人礼,因为到了这个年龄段,年轻人就应该认识到,人必有一死,从而庄严地承担起成年人的权利和责任。其实,在地球层次上,人类现在也到了这个“年龄段”,应认识到人类这个物种也是会灭绝的。因此,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唤醒“地球成人”,让他们承担起应有的权利和责任。埃里克森就是希望通过本书的生动文字,让更多的地球人真正“步入成年”。

《中国科学报》 (2019-11-22 第7版 书评)




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1207111.html

上一篇:[转载]梁永佳:超越社会科学的“中西二分”
下一篇:初中时画的几幅小画

16 郑永军 王从彦 周健 李建国 李学宽 王卫 陈昌春 晏成和 李毅伟 杨正瓴 郁志勇 朱新亮 黄永义 王立新 程少堂 杨悦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8: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