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无形学院”与吃吃喝喝聊聊

已有 6728 次阅读 2009-7-24 06:48 |个人分类:他山之石|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无形学院”与吃吃喝喝聊聊

武夷山

 

    维基百科是这样介绍“无形学院”的(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4%A1%E5%BD%A2%E5%AD%B8%E9%99%A2):

無形學院一詞首先出現於Robert Boyle 1646年和1647年寫的兩封信中,信裡描述倫敦小酒館中的午餐會,當時尚無正式的期刊出版,科學家總是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寫成書籍,而且透過私人通信、書店瀏覽和私下傳閱等方式來進行交流,此即為無形學院。

科學家一方面生產資訊,將研究成果透過正式與非正式的管道傳播出去,另一方面尋求資訊,亦藉由正式與非正式的傳播管道得到資訊,正式的傳播管道以圖書和期刊為主,非正式的管道則包括出席會議、電話交談、私人通信、以及交換論文初稿等。經由非正式的社交接觸與資訊交換,科學家建立起彼此的友誼與討論的習慣,掌握最新科學發展的訊息,此非正式管道即形成無形學院。

廣義的無形學院,泛指科學家之間一套非正式的溝通關係,此現象迄今依然存在,所以,探討學術資訊傳播與尋求行為上,無形學院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则是这样介绍“英国无形学院”的(http://myy.cass.cn/file/2006011321881.html):

英国历史上出现过两个无形学院。第一个产生于17世纪初,以约翰·威尔金斯(John Wilkins)为首的一批自然科学家经常聚会讨论自然科学问题,并约定把神学与政治排除在讨论范围之外。这个自发的、非正式的科学团体,被化学家波义耳称为无形学院,它后来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的组织基础。第二个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是以著名科学家J·D·贝尔纳为代表的左翼科学家团体。他们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热情地参加当时在英国出现的SRS运动,探讨科学与社会互动的关系问题。这个团体中最活跃的有霍格本、J·B·S·霍尔丹以及李约瑟、贝尔纳等。在整个30年代的英国,一批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演说、报告、文章和书籍,不断地从这些左翼科学家那里发表出来,形成了一股传播广泛的小潮流。这个以剑桥大学为活动中心的左派无形学院,中心人物是贝尔纳。贝尔纳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他在30年代初期开始系统探究自然科学史、科学的社会作用、社会经济因素对科技发展作用等问题,并在1939年发表了《科学的社会功能》这部巨著。在书中,贝尔纳比较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下科学的地位,论述科学的教育普及问题,指出资本主义的制度已经对科学的积极方面的社会功能的实现造成了阻碍,应当由社会主义来代表资本主义。左派无形学院的活动在《科学的社会功能》问世后可说是达到了高潮。以后,由于苏联发生肃反扩大化的清洗运动,剑桥左派的无形学院也受到沉重打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无形学院逐渐解体,不再成为一个有力的学术派别。

 

总之,无形学院指的是学者之间非正式的交流。既然是非正式的交流,“吃吃喝喝聊聊”是很重要的,咖啡尤其不可少。很多优秀的创意,都是在吃吃喝喝聊聊的轻松气氛里诞生的。196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马克斯. 佩鲁茨曾在剑桥自己的研究所内开了一个美食餐厅,吸引科学家到这里来见面闲聊,因为闲聊中很有可能激发科学创造的灵感。(见:科学八卦之七)。

下面再举另一个例子。

莫里斯. 戈德史密斯 (Maurice Goldsmith19131997)是英国著名科学学与科学政策研究学者。Outlook on Science Policy杂志1997年第3期登载了戈德史密斯的讣告。讣告中说

阿兰. 马凯说过, 做科学政策研究的通常方式是:找一个研究题目,确定一个可能的资助来源,争取其资助,做研究,写报告。莫里斯的非同寻常的做法是:找一个研究题目,确定在该领域有潜在影响力的人选――然后邀请他们一起吃饭。从某一角度说,这是很成功的方式。

阿兰. 马凯是英国著名结晶物理学家和具有马克思主义色彩的科学学专家,我曾翻译过他的文章,“科学气氛”(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5274)。戈德史密斯和马凯两人都为科学学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他俩合编的《科学的科学》由中国科学学专家赵红州先生和蒋国华先生译为中文,1985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马凯为什么要特意强调戈德史密斯的“请客吃饭”呢?因为,他本人就是贝尔纳的弟子,深深尝过无形学院的甜头。

中国的公款吃喝风很盛,浪费巨大,应该坚决反对。但是,求学问道者之间的“吃吃喝喝聊聊”还是应该提倡的。

遗憾的是,本人在吃吃喝喝方面属于超级低能儿(聊聊还凑合),这就意味着在无形学院里我不是最棒的学生。我的学术成就平平,与此也许不无关系哦。



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245242.html

上一篇:缠足与整容(外二则)
下一篇:广告与博文

22 傅蕴德 李侠 赵星 杨学祥 刘玉平 阎建民 刘进平 陈中红 吴飞鹏 钟炳 杨秀海 周春雷 李宁 黄富强 吕喆 迟菲 刘玉仙 王力 蔣勁松 苏金燕 王立 马光文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9: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