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科学与烹调艺术的对话 精选

已有 5734 次阅读 2009-7-29 06:52 |个人分类:科文交汇|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科学与烹调艺术的对话

武夷山编译

(发表于《新华书目报 科技新书目》2009725)

 

有这么一家餐厅:每年只营业半年,每天只卖晚餐,每晚只有20桌,全世界的名流要求订餐,但全年仅能满足8000人就餐,无论你什么时候去预约,得到的答案都是全满……
?: |; Y9 ^# U( R1 E+ Z1 W, A* V4 V- b
  可偏偏餐饮界权威杂志都对之追捧有加,把能在此用餐当作是种天大的享受和荣誉。这就是曾被英国《餐馆》杂志评为世界50家最佳餐馆之首的西班牙巴塞罗那附近的elBulli餐厅。[1

  
2009115的《自然》杂志发表了美国作家Jascha Hoffman
对该餐厅厨师长Ferran Adrià的采访。 Ferran Adria近年来一直是分子料理的领军人物。但他自己给他的烹饪方式的定义为解构主义料理,他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 提供意想不到的口味、温度和组织结构的对比。[2

 

问:食客在elBulli能得到什么?

答:不仅能得到吃的,而且能得到一番体验。烹调是一种语言。我用它来表达我自己,每人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它,就像看戏一样。每人都带走一番新体验。在人类的多数活动中,总归会发现幽默、讽刺与欺骗。而厨房是找不到这些东西的一个地方。

问:目前你在做什么?

答:眼下,我和我的团队正在鼓捣一种很怪的菜品原料:小牛的软骨。我们还在设计一种新型的中国松花蛋。每年当中,我花半年在巴塞罗那自己的工作室中设计、琢磨菜谱,另外半年在elBull的厨房里阐述我的思想。

问:开发新菜品有多难?

答:去年,我们做了4000次试验,只有300次左右有结果。每人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这是追求创意的必然结果。重要的是,总有很多设想在酝酿之中。其中有些设想将是可行的,从这些可行的设想中最终创出我们的新菜品。

问:你会去征求别人的建议吗?

答:如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每当我们的创意团队有什么具体需求,我们会去求助专家,比如科学家或历史学家。不过,若说到日常的菜品原料,我们一般不会去找科研人员做咨询。我们的工作是系统性的:你必须组织得很好,才能营造出无拘无束的感觉。自己不先弄明白,是不可能掌握我们的功夫的――就好像没吃过亚马逊果(Amazonian fruit),却要去描述品尝亚马逊果的滋味。

问:你到哪里去找新的菜品原料?

答:最近我去了一趟亚马逊,那里有好极了的水果,有些水果在科学上还属于未知事物。在丛林条件下,很多水果会天然发酵。我还研究博物馆中的水果,市场上的水果,也与生物学家一道研究它们。

问:你的工作提出了一些什么科学问题吗?

答:我的工作在科学界还是发生着影响的。上个月,我去哈佛大学物理系讨论相关问题。科学与烹调之间的对话并非新鲜事。面包制作就是一种化学过程,已有几百年历史,食品工业依赖于化学家已有一个世纪之久。但是,直到最近,才出现了科学与烹饪艺术之间的对话。

 

参考文献

[1]    http://www.mehoo.net/redirect.php?tid=97&goto=lastpost$ h& x9 V" Z6 {) F'

[2]    http://space.taobao.com/e1c6f34392e32a2d34f5a21e5c39d969/show_blog-22462302.htm



谈谈科学
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246196.html

上一篇:茶叶与鸦片(外一则)
下一篇:环保:小小纸张不可忽视(外二则)

20 赵星 苏青 杨玲 黎在珣 张光明 刘玉平 刘进平 马中良 王号 吴飞鹏 陈安 钟炳 杨秀海 马丽丹 迟菲 杨芳 刘玉仙 蔣勁松 王立 马光文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1: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