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汉字的模块性与大规模制造 精选

已有 6108 次阅读 2009-10-4 06:58 |个人分类:阅读笔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汉字的模块性与大规模制造

武夷山

 

200034出版的《新科学家》杂志发表了对Lothar Ledderose撰写的《万物: 中国艺术中的模块与大规模制造》(Ten Thousand ThingsModule and Mass Production in Chinese Art,,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0)一书的评介。评介文章说,该书谈到了汉字的模块性(Modules)与大规模制造的关系。

Lothar Ledderose指出:公元前3世纪,中国就能生产出几千件护卫秦陵的大小一致的兵马俑。11世纪时,中国的工匠造了一座塔,其三万个木构件是分别制造出来的。1718世纪,中国向西方出口了数以亿计的瓷器。可见,自古以来,中国人能够大量生产艺术品而不牺牲质量、生产速度和价格。他们何以做到这一点?

他认为,根源在于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中国人认为,宇宙就是由一万种事物构成的。例如,大约200个偏旁部首,就能够组成五万多个汉字。

本书目录如下:

Table of Contents:

Acknowledgments vi
Introduction 1
1 The System of Script 9
2 Casting Bronze the Complicated Way 25
3 A Magic Army for the Emperor 51
4 Factory Art 75
5 Building Blocks, Brackets, and Beams 103
6 The Word in Print 139
7 The Bureaucracy of Hell 163
8 Freedom of the Brush? 187
Notes 215
Bibliography 229
Glossary of Chinese Terms 252
Index 256
Picture Sources 264

http://press.princeton.edu/titles/6690.html

 

博主:不仅仅是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制作过程已经含有大规模制造的因素。而且,秦始皇陵出土的一些战车上的部件是可以互换的,而可互换的标准化部件的生产一般也是与大规模制造相联系的。以上事实,我们都知道。但是,将大规模制造与汉字的模块性挂钩,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挂钩,却是很新颖的看法。

假如这种联系是确凿的而不是牵强附会的,那我们就不免要叹息:当代中国人不仅没有像古人那样好好利用汉字的模块性,还差一点彻底否定了汉字。

Lothar Ledder生于1942年,是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教授,世界著名的权威学者。2005年他获得Balzan奖。Balzan基金會每年從全球的人文社會科學、文學、藝術、自然科學、數學、物理、及醫學等學門中遴選4位最優秀的學者(或學術機構)授予獎項(http://newsletter.sinica.edu.tw/news/read_news.php?nid=614)。奖金额为100万瑞士法郎,奖金使用的限制条件是:一半奖金必须用于有年轻学者参与的研究项目(http://en.wikipedia.org/wiki/Balzan_Prize)。

 



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259571.html

上一篇:含有“月光”字样的英语名言
下一篇:Let there be belief

17 赵星 张志东 鲍得海 张檀琴 陈绥阳 俞立平 钟炳 杨秀海 吕喆 吕乃基 王力 贾伟 王立 马光文 李泳 yinglu zhaowanfu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11: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