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一个美国外科专家看中国医学文化

已有 6022 次阅读 2009-11-7 07:33 |个人分类:阅读笔记|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一个美国外科专家看中国医学文化

武夷山

《医学与哲学》杂志2000年第6期发表了郑希耕的《思想的诞生――采访美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Iacono教授》,Robert P. Iacono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

我的个性可能比较敏感,对于我来讲,感受一些东西是容易的,但接受另一些东西是困难的,这可能和另一些人相反,他们并不敏于感受,但是却习惯了接受。

美国学术界充满了教条,与此相比,中国更开放一些,它的阴阳理论便是一种功能性的理论。是你看不到的,是“梦幻”一般的。中国的医学文化和自然有着深刻的联系,它相信自然,而不像在美国一样,只相信“科学”的解释,而不去管我们离自然是否越来越远。我想这可能是我和中国之间的特殊缘分。

对很多医生来讲,他们做出诊断就已经满足了……他可以平静地告诉你,一年以后你会怎样,五年之后你又会怎样,再过几年你就去等死吧,非常准确而科学,非常的冷静和骄傲,至于你的病那是你的病与我无关……

博主: 应当说, Iacono大夫还是抓住了中国文化的某些特质的,比如, 注重感受。“感受”是他的英语表达,我们中国说得更多的是“感悟”。比如很多人批评中医讲不清道理,殊不知好中医都知道:有太多的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即波兰尼所说的tacit knowledge。后学者一旦自己悟出了前辈们的那番貌似无理的道理,就兴奋不已,对前辈佩服不已。我们永远需要做出将隐含知识转化为明晰知识的努力,但永远不要梦想能百分之百地转化。因此,对于这类学问,感悟是第一位的。

我记得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19072000)说过(出处记不清了):美国学生爱提问,中国学生不爱提问,一般认为是中国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其实,美国学生经常是瞎问,问了之后也没有多大收获,而中国学生谨慎提问之前已经是过了脑子的,提问后的效果不一样。

我的理解是:在注重感悟的环境下长大的人,会花较多的时间去自己想,去悟,而不是去问。爱提问与不爱提问,各有利弊,不能简单下结论。



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269192.html

上一篇: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一幅显微图像艺术作品
下一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与专利的平均发明人数为何不一致?(外二则)

28 杨学祥 黎在珣 孟津 王桂颖 陈儒军 陈绥阳 蒋敏强 俞立平 王号 钟炳 杨秀海 陈国文 马丽丹 徐鸿儒 吉宗祥 刘钢 关法春 柳东阳 刘岩 李学宽 郑文达 刘晓瑭 丛远新 孟羽 ligang168168 zy88093139 yinglu colorfulll

发表评论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01: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