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本土知识中的敬畏 精选

已有 5169 次阅读 2012-3-11 06:55 |个人分类:阅读笔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知识

本土知识中的敬畏

武夷山

 

我国几年前曾经发生过要不要“敬畏自然”的大辩论,我有自己的立场,但没有参与辩论。日前看到Design Issues杂志2011年第4期上澳大利亚学者Norman W. Sheehan的文章,Indigenous Knowledge and Respectful Design(本土知识与敬畏式设计),觉得里面一段话说得好极了,大致翻译一下其意思:

 

本土知识之运作是基于这样的假定:世界是有生命的,是活生生的,一如人类是有生命的和活生生的一样。敬畏是基于这样一种古老的认识:我们只是世界的短暂过客,世界在我们出生之前就存在了很久,在我们离开之后还将为别人继续存在下去。如此看来,我们永远不可能了解任何行动的完整含义;于是,本土知识意义上的“敬畏”说的是:就像我们要去识别、探寻和评估意义一样,我们要显示出关怀和知晓(awareness),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的观点总是不完整的。在某些情况下,传统型的敬畏是一种有积极含义的不作为(不采取行动),也就是说,我们静静地观察其他人的变动中的(行为)模式,作为肯定生命价值的未来行动之基础。

 

博主:对于“无为而无不为”,一向有多种理解,本文其实提供了又一个视角:今人出于敬畏而无为,不作为(inaction),不去毁掉生命的根基,为子孙后代留下起码的资源基础和较大的腾挪空间,他们才可以“无不为”。

“本土知识”和“传统知识”基本上是同义词。我2003年写过“重视传统知识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有兴趣者请点击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57&do=blog&id=3334



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546378.html

上一篇:企业常用的研发测度指标
下一篇:百年尺度上的河东河西

37 钟炳 孙学军 王芳 黄锦芳 张玉秀 庄世宇 柏舟 曹聪 樊晓英 刘波 魏瑞斌 赵星 胡泽文 吕乃基 陆俊茜 刘鹰翔 井然哲 陈湘明 蔣勁松 刘玉仙 刘钢 骆小红 赵凤光 曹建军 史智才 刘宇 王桂颖 李宇斌 杨正瓴 翟自洋 anonymity nickbobo crossludo sanwenshi xqhuang tuner zzjtc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1: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