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库恩的学科矩阵

已有 7089 次阅读 2012-6-13 06:39 |个人分类:阅读笔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矩阵, 学科

库恩的学科矩阵

武夷山

 

Design Issues杂志(国际设计界同行认为这是设计专业排行老二的期刊,仅次于Design Studies2009年第1期发表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跨学科设计研究所建筑学教授David Wang和华盛顿州立大学社会学在读博士生Ali O. Ilhan(他此前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理工大学获得工业设计硕士学位)的文章,Holding Creativity Together: A Sociological Theory of the Design Profession(拢住创造力:设计职业的社会学理论)。文章提到:

托马斯. 库恩在1962年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加了一个“后记”(Postscript),在“后记”中,他首次提出“学科矩阵”的概念,该矩阵的四个单元是:

符号概括。F=ma是典型的例子。

追求模型(commitment to models)。例如,气体分子的行为好比弹性台球的相互碰撞,据此就可以建模。

价值偏好。普遍认为,能进行定量预测,就比只能做定性预测要好。这就反映了一种价值判断。

模板示例(exemplar)。指学生们所学习的教材和实验室实例之类的东西。没有实验室实例,学生就很难掌握相关隐性知识。

 

台湾学者黄贞祥(笔名Gene)对disciplinary matrix这个术语的翻译与解释,见下文( http://www.sciscape.org/articles/genius/):

对于「典范」(paradigms)这名词,孔恩定义过两次,第一次在书中第一章,即典范的原始意义。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物理学》(Physica)、托勒密(Ptolemy)的《天文学》(Almagest)、牛顿的《原理》(Principia)及《光学》(Opticks)、富兰克林(Franklin)的《电学》(Electricity)、拉瓦锡(Lavoisier)的《化学》(Chemistry)以及莱尔(Lyell)的《地质学》(Geology)等著作拥有两大特征──第一、作者的成就实属空前,并吸收竞争学派中的忠诚归附者,第二、著作中仍留有许多问题能让这一群研究者来研究解决发展[1] 。拥有这两个特征的科学成就称之为「典范」。孔恩后来为了解决「典范」的定义暧昧的问题, 他在第二版的后记中再做了一次更精确的定义──作为一个「群体承诺型态」(the constellation of group commitments)的典范是一组有序的「学科结构」(disciplinary matrix):一、符号式的通则,如公式、定律等;二、形而上学式的信念与模型图像,如原子论、机械论式的最高原则;三、共享的价值和美学取向,如「精确预测」、「和谐」、「简洁」、「太阳中心」、「天上完美的圆形」等;四、共享的具体例子,或「范例」(exemplar),如何从「范例」发展成具有「家族类似性」(family resemblance)的新例子[2]

 

 

参考网站:

http://philosophy.wisc.edu/forster/220/notes_8.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581602.html

上一篇:从吐司说到戴梦得
下一篇:论文写作的3C: 完整性、清晰性、可信性

15 陈湘明 钟炳 徐传胜 李伟钢 胡业生 李学宽 李泳 曹聪 刘宇 刘钢 郑融 强涛 傅蕴德 李毅伟 anonymit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3: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