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柯杨:做个厚道的医学人

已有 3168 次阅读 2012-9-3 16:43 |个人分类:换一个角度|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文章来源:转载

(博主按:请大家注意下文中不同寻常的“占车位”故事。)

 

柯杨:做个厚道的医学人

——在2012年医学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2-07-04 http://www.bjmu.edu.cn/art/2012/7/4/art_4866_74278.html

 

亲爱的同学们:

每到毕业时节,我都会与老师们一样心里涌出万千思绪。当看到你们身着毕业盛装在学校里留影时,我既为你们高兴又会感慨于无法挽留的时光;既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自豪,又会感慨于对很多不尽如人意处的无能为力。刚才同学们的感言与感谢更让我非常惭愧和歉疚。但不管怎样,你们的笑脸带给我们的是强烈的幸福感!我要代表韩校长代表学校向你们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在这里,我还想感谢与你们一同成长的这段岁月,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们的信任、理解、支持,乃至批评,同学们,谢谢你们!

这些年,在和同学们的交流中,我常常受感染于同学们的青春活力和奋斗的激情,同时,我也能强烈感受到你们渴望成功的焦虑和对未来的迷茫。这让我更加珍惜此刻,能和同学们面对面的交流,总想在临别之际,说说心里话,和大家聊聊关于当下关于未来的话题。

今年恰逢北医百岁华诞,这让我们有机会通过回望历史,追寻母校的传统和精神,从而使今天的我们得以在未来的道路上传承有脉。

百年的北医孕育出无数优秀学子,他们无论奋斗在医务战线还是其它任何行业,无论是日常的工作还是重大事件,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基层或是边疆,“优秀”已成了北医人的重要标识。是什么样的传统、什么样的精神内涵成就了北医人的优秀呢?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还有什么更能反映北医的传统呢?

前不久,为迎接北医百年庆典,学校开展了征集和凝练北医校训的活动。在与北医老前辈、老同志、广大师生校友的反复沟通中,韩校长提出了“厚道”这两个字。这让我深受启发。今天听到同学们也有人说出了这两个字,非常欣喜。真是不约而同!我觉得这两个字既简洁又精准,既包罗万象又意犹未尽,既实在质朴又雍容大气,关键是这两个字几乎涵盖了北医人的优秀特质,又时时可以训育我们为人为学的品格修养。这些年来,因为我的工作岗位,使我有机会接触到无数的北医人,老师、学生、校友……,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北医人在知识技术之“道”上追求厚重,对待专业精益求精,永无止境,一辈子辛辛苦苦终生学习乐此不疲。并在做事上以严谨规范著称;在品德操守之“道”上追求厚重,勇担社会责任,坚守师德、医德,坚持实事求是的学术标准,不骄不躁,行胜于言;以及在理解自然之大“道”上追求厚重,理解人性尤其他人的人性,关爱病人,不但会用“技术”,也懂得顺应自然,做事不极端,温良敦厚,巧妙地把握“度”。

我认为,不管“厚道”是否最终可以成为北医的校训,一代代北医人中“厚道”的典范已是不胜枚举。

王忠诚冒着接受大量放射线使身体受伤害的危险,积累了2500多例神经外科病例,成为最宝贵的临床经验。这一在医学人中很有代表性的行为就是一种厚道;青蒿素使成千上万病患受益,而屠呦呦的名字半个世纪后才被世人知晓,这是一种厚道;钟南山为证明缺氧时的肺功能,自我吸入一氧化碳,获得无价的科学数据,这是一种厚道;王宝光、斑玛丹增、莫锋,这几个不同时代的北医人,共同选择了扎根千里之外的西部和边疆地区,无论严寒酷暑,不管山高水险,甘愿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百姓,甘愿用别人的幸福体现个人的价值,并从中感受自己的幸福,这也是一种厚道;汶川、玉树地震时,北医各医院的医护人员一呼百应,上前线到危险的地区没人有二话。他们在灾区团结奋斗高水平发挥才干,胜利完成救死扶伤的任务,得到社会的好评,这是一种厚道;在充满竞争和浮躁的社会,北医人不忽悠坚持学术水准,坚守道德底线,哪怕暂时吃点亏也无怨无悔,这也是一种厚道。

同学们,医学是崇高但艰辛的事业,医学不是青春饭。你们选择医学,忍耐大量的背书、考试,忍耐比其它任何专业更多的学时、更长的学制,甚至有人在成家后拖儿带女还要追求学业。而且,与其它专业比,医学生最刻苦,在守纪律、尊校规上做的最好,这都是令老师们心疼的厚道,也是你们未来更好发展的基础。

我能理解,最让同学们感到困惑和动摇的是现今的社会环境,中国在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的同时,在社会转型和过渡时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急功近利、诚信缺失、腐败现象、社会不公,等等,这些都强化了我们对当下和未来的茫然。在同学们念书的这些年里,与我们关系最密切、大家最关注的可能算是目前令人十分沮丧的医患关系。当今社会医患之间的冷漠与不信任似乎成了常态,甚至屡屡发生令人发指的暴力伤害医护人员的恶性事件。理性的分析,医患关系的恶化是复杂成因:尚未理顺的医疗体制、基层医疗的缺失、技术发展对原有医疗模式的影响、社会保障尤其医疗保险体制的健全过程、患者对医疗的期望值与维权意识、社会诚信度、以及医学人的人文精神等等……面对这样一个看似一时无解的困局,最近有一位杰出校友钱煦院士受邀与学生座谈,他在报告中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不但诠释了“厚道”让同学们受益匪浅,他的一篇回忆文章也让我对医患关系这个“困局”顿感释然。他在文章里回忆妻子钱胡匡政女士在取得小儿科医师行医执照后,并没有去开业赚钱,而是去了环境偏僻、治安较差的纽约东哈林区,为市政府儿童健康诊所服务。她在那里给来看病的小孩和母亲充分的照顾和爱护。一个多月后,她告诉钱煦先生:“我前些时候觉得很奇怪,每天到诊所要找停车位时,总有一辆车离开,就让我停进去,不必到处找。我今天才发现这是因为小孩家长们轮流每天替我占车位。”钱先生也很感动,他说,别人认为不安全的地方,由于妻子对人的奉献及大爱,变成了最安全的地方。或许对于我们来说,这样的温情是久违的奢侈,但是即使在最恶劣的状态下,我们不是依然可以听到病患对医生最真挚的感谢和赞美吗?希望同学们不要忘记,真诚的种子才能结出真诚的果实,社会的良心需要我们主动担当,主动坚守。任何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帮助都是人性本身的需求。我们要有信心,毕竟极端分子是疯狂的失去理智的极少数,毕竟改善医患关系我们仍掌握着主动权。

同学们,与往年一样,就在你们即将远行之时,我还是忍不住想对你们做最后的叮嘱。

在你们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知识和技术很重要,这也是我们医学人最自觉最关注的“强项”,但这不是一个人获得成功与幸福的全部。一个身心健康的人,首先应该珍惜生命、懂得生活、热爱生活,并在此基础上释放个人能力实现个人价值。作为医学生,在各种其它的能力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与人交流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在北医历次的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中,北医人的优秀素质无一例外地受到充分肯定,但同时指出的缺点也无一例外地集中在内向、交流能力不强。我认为交流能力不强是医者大忌,而好的交流能力能使业务强的人如虎添翼。有效的交流与配合建立在对人性的充分理解与关爱上,这就是人文精神之重要内容。除了教育的影响,人文精神的养成更多地靠融入社会,敞开胸怀,将社会当学校,让生活做老师,在与人交往中主动反思领悟。因此,这个成长成熟的过程今后靠各位同学自己的努力了。同时,希望你们在纷繁的社会,既要坚定信心又要放下功利心,既要努力奋进又要摒弃浮躁,“无欲则刚”。我相信,具备了良好基础的你们,守住了“厚道”,就是守住了成功之“道”。

亲爱的同学们,在此依依惜别之际,我衷心祝愿你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顺利、走得精彩。作为百岁北医的毕业生,你们就要带着老师们的希望远行,我们将继续在这片土地坚守。放心地展翅高飞吧,这里永远是你们的家!

衷心祝福大家!

<!--<$[信息内容]>end-->


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608829.html

上一篇:[转载]数学教授的人文情结
下一篇:人的技术与动物的技术

4 赵凤光 曹聪 翟自洋 陈祥龙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6: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