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内外有别的深层原因

已有 4639 次阅读 2012-12-24 06:33 |个人分类:换一个角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原因

内外有别的深层原因

武夷山

 

20101027日出版的《新科学家》杂志发表了题为Social Ties That Bound(具有约束力的社会纽带)的文章,里面谈到:

 

人类有一种拟人化(anthropomorphize)倾向,即将非人的事物视同为人,例如,人们对堕胎的看法、对动物权利的看法、对赌博的态度等,都体现出拟人化倾向。这一品质是大脑企图给不可预测的事物赋予意义的过程所产生的副产品,它也使人在孤独状态时“社会脑”照样运转。

既然人类可以在无生命事物中看见人的性质,那研究人员就问了:会不会有拟人的反面,将处于社区之外的人给非人化(dehumanize)?

实验表明,参与实验的受试者若处于执掌权力的地位,就更可能把别人视作可丢弃的卒子,而不是视作有感情的人。

我们在社交网络内待得越舒服,对圈外人的态度可能就越不仗义(honorable)。

 

博主:中国人相对说来注重私德(例如孝顺),不注重公德(例如随地吐痰),是否也可以用上述视角来说明?



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645757.html

上一篇:从计算力学看赵州桥
下一篇:[转载]当创新“问诊”传统中医

29 戎可 陈安 王芳 李宁 陈小润 钟炳 王春艳 李伟钢 陈桂华 王桂颖 李泳 陆俊茜 曾杰 马雷 刘玉仙 赵凤光 陈沐 王涛 曹聪 何学锋 翟自洋 张骥 李方和 罗帆 关法春 陈永金 庄世宇 aliala fans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9: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