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机器人的市场 精选

已有 9371 次阅读 2013-10-8 10:06 |个人分类:东鳞西爪|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机器人

机器人的市场

武夷山

 

据《技术评论》杂志201378月号报道,20112012年,美国市场上共售出32万台工业机器人,其中,用于农业的占1.2%,用于工业的占19.1%,用于服务业的占79.7%。而美国服务业产出占GDP80%左右,可见机器人的地位已经很重要。

 

日本是全球机器人最大市场。1997年,日本机器人保有量接近42万台,达到顶峰,之后开始回落。(http://www.docin.com/p-659328178.html

 

另据报道(http://www.chinairn.com/print/3149353.html),截至2012年底,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为101765台,年度新增20902台,仅次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由于中国有着全球最大的劳动力市场,机器人替代空间巨大,中国将会在2014年超过日本,成为工业机器人需求量最大的市场

 

今年7月,IRF(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ShinsukeSakakibara在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上公布,2012年全球机器人总销量的70%集中在5个国家(日本、中国、美国、韩国和德国)。日本的机器人购买量继续小幅上升,达到28700台。工业机器人总销量远低于2005年创出的历史最高水平。

 2012年中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机器人市场。尽管中国机器人购买量在2012年仅有小幅上升,达23000台,但是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2005年至2012年期间,工业机器人的销售量以年均25%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http://info.machine.hc360.com/2013/07/091540450671.shtml

中国军事研究院研究员孙柏林认为(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30911/145444645.html):

第一,生产线上引入工业机器人确实替代了人力劳动,但是不能静态地将此归纳为“机器吃人”。从历史角度看,更多、更具效率的机器的使用,不仅极大地释放了生产力,而且增加了生产的迂回性,衍生出了数目众多的新产业,相应地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同样如此:在减少生产线劳动力数量的同时,也创造出了其他的用工需求。因此,劳动力需求减少和就业创造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就中国而言,工业机器人的引入本身,就是企业对劳动力不再无限供给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并不一定会造成严重失业。

  第二,影响就业结构。引入工业机器人后,制造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方式也将随之进行适应性调整。制造业企业中的一线低技能工人,甚至是部分熟练工将被工业机器人替代,而调试、维护和控制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性岗位将会相对增加。在产业层面上,随着产业的高端化,特别是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将会增加知识型员工的需求,也会相应地带动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增加。换言之,工业机器人的引入将使就业结构高端化。长远来看,未来智能工业机器人还将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

 

 



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731023.html

上一篇:Use the Right Word摘抄(1)
下一篇:The Wonder of Words阅读笔记(20)----亚历山大大帝别解

32 李世春 鲍海飞 许培扬 吉宗祥 李天成 蒋迅 徐晓 李健 杨正瓴 曹聪 孟羽 王桂颖 赵凤光 樊晓英 马磊 钟炳 喻海良 吴吉良 杨学祥 李伟钢 金拓 李毅伟 李泳 王春艳 吕乃基 陆泽橼 clp286 ljxm aliala hitlby yunmu wujunbo2014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1: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