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新亚文化讲座录》摘抄

已有 4092 次阅读 2014-4-17 06:36 |个人分类:阅读笔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新亚文化讲座录》摘抄

武夷山

 

《新亚文化讲座录》,新亚书院出版,1962年。我是80年代中期借阅此书的。

 

易系辞传中的认识论

刘百闻

   认识本身能不能认识的问题,通常有独断、怀疑与批判三种态度。

孟子: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哉?

独断。

庄子: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怀疑。

孔子: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吾叩其两端而竭焉。

批判。

   初、中、上、几、际、穷等均为易的时间概念。

   空间概念:位

   处境(Situation)有多种。承:下乘上;乘:上乘下;比:相近;应:远而相应。

   易的“知来”,并不是完全在乎趋吉避凶,而是全在乎辨是与非。

 

美与文学

佘雪曼

(他的简介见http://www.baike.com/wiki/佘雪曼)

  美的本字应作媄。说文:媄,女好也。

  文的本字为“左+三撇”(字库中找不到此字),从“三撇”(那个部首)。

故:“彤”为丹漆的彩饰,“修”为人体的美好,“彫”为雕刻的花纹,“彪”为虎皮的文彩,皆有美义。

 

老庄与易庸

钱穆

庄子是豁达豪放人,事事不在乎。老子是一谨小慎微者,步步留心,处处在意。

庄子讲是非,境界高;老子讲得失,境界浅,此后黄老之学,变成阴谋术数,阴险狠鸷,尤非老子及庄子所及料。

春秋时代人的思想,颇想把宇宙界暂时撇开,来专一解决人生界诸问题,子产便是代表。孔子思想实有一个极深邃的天人合一观之倾向,然只是引而不发。孟子性善论,还只是从天过渡到人,偏重于人。庄子要把人重回归到天,然又用力过重,故荀子说其知有天而不知有人,但荀子又把天与人斩截划分得太分明了。老子始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明确口号,而在修身治国平天下一切人生界实际事务上,都有一套精密的想法。较之孟子是恢宏了,较之庄子是落实了,但较之孔子,则仍嫌其精明有余,厚德不足。

 




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785679.html

上一篇:不同的风险框架
下一篇:美国能源部的科技视频节目总汇

4 尤明庆 许培扬 郑小康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9: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