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公主花园:城市农耕的乐土

已有 2399 次阅读 2015-5-7 15:40 |个人分类:他山之石|系统分类:图片百科|关键词:学者|文章来源:转载

公主花园:城市农耕的乐土

(http://ny.china.com.cn/home1/show-755.html

  来源:转转会  发表时间:2015-2-26


   联合国人口学家的预测,到了 2050 年全世界人口将高达 97 亿,届时将有 80% 的人口居住在大城市中,人类将面对各种环境严峻的问题,除了有限的自然资源、农业用地不敷使用之外,因污染及超限使用所产生的环境变迁,也将对人类环境与自然资源极为严重的冲击。

   其中,农地资源的快速消失以及环境污染所形成的粮食危机,将成为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

   城市农耕(Urban Farming)组织这样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茁壮起来,全世界的许多大城市如柏林、纽约、旧金山、温哥华、中国上海等都开始有这类的组织及活动。

   其中柏林的公主花园(prinzessinnengarten)从2009年开始已经成为理想〝城市农耕〞(Urbn Farming)的最佳代言。

   城市农耕(Urban Farming)这个理念最早源于古巴,它是诗意的、乌托邦的,却又是无奈的。

   每一位哈瓦那的小孩从出生之日起,就得跟着妈妈一起去田里耕种,妈妈会告诉你如何利用厨余作肥料、如何计算一场暴雨对谷物的损害、告诉你萝卜的花是可以吃的。

   1990年苏联解体后,古巴失去了外援。为了自救,古巴政府鼓励人民在城市周边发展农业。哈瓦那市内的垃圾收集站、闲置水泥荒地、废弃的工地被改造为城市农庄,从此被绿色蔬菜、瓜果香草所覆盖。而且,古巴农业部为了节省燃油,鼓励农民改用牛只耕种,以天然肥料代替高价化肥。经年累月,古巴的农业回归到了“有机种植”的年代。

   如今,哈瓦那的 “城市农庄”可提供人口 200 万的哈瓦那居民 70%的蔬菜来源。这些由废地围起来的农庄,大大小小散落在城市的角落中,往往住家转角就有一座绿意盎然的菜圃,旁边还设有小型蔬果亭,售卖当天新鲜采摘的菠菜、莴苣、生菜和葱。有趣的是,许多社区中的家庭实行分工,负责种植不同的食物,以物物交换。如此奇景,惹得全世界每天都有人专程为了古巴的城市农耕而前来考察学习。

   于是,从 2000 年后,“城市农耕潮”开始从南美蔓延至全球,它以社区菜园的形式在都市中生根开花。在委内瑞拉拉加斯的城郊区,有 800 块公共土地供市民种植 ;在伦敦,近 1000 万居民中,就有 14% 的居民生产自用食物;到了加拿大、美国的比例则更为庞大,几乎每两户人家就有一户有自我耕种的经验。而相对地广人稀的美加市郊,亚洲的日本和中国台湾、香港则更名副其实。除了阳台和屋顶,政府或土地拥有者会把土地分成小块出租给个人。比如香港的环保妈妈组织,就把屋顶改造成菜园租赁给个人种植蔬菜。

   公主花园:城市农耕的乐土

   2009年夏天的一个清晨,德国柏林的一则广告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广告上说 :“快来吧,把你的创意献给公主花园。”一天之内,150 多人聚集在一废弃了近半个世纪的广场上,他们一起清理陈年的垃圾,从白天到夜晚,当整整两吨的垃圾被清空之后,眼前出现了一块平整、干净的空地。这是德国纪录片导演Robert Shaw与职业摄影师Marco Clausen刊登的广告,源于一次去古巴的旅行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规划。

   在哈瓦那,古巴人直接在城市中种植蔬菜、自给自足,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然物质生活上并不富足,但人们的内心却很快乐。这一发现莫名地令Robert和Marco感动了,回国后,他们大胆而迅速地创建了农耕花园。
正巧距离柏林墙 200 米之遥的Moritzplatz 地区,政府有意出租这片荒地,于是几个月之后,一个占地 6000 平方米的“公主花园”便在众人的耕耘下诞生了。Marco 二人将公主花园经营成为一个非营利的组织,一处公共的农耕地,在花园里没有“私人财产”的概念,任何人都能自由出入和摘走园中的成果,前提是他们是这里的耕耘者。

   许多志愿者参与劳作、耕种、收获,一切与金钱无关,许多人却在此开启了自我的另一种人生。作为柏林少数的城市农耕基地,来自世界各地的农业专家常常在这里举办各类讲座,如何育苗、堆肥、做土壤,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借此机会彼此熟悉,也爱上了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自然教育以一种真实、有趣的方式在花园中展开,清晨早起浇灌植物的任务,也由小小志愿者完成。

   如今,公主花园已经种植了不下 400 种蔬菜和香草,还有 7 个蜂房,同时有 1 家餐厅和 1 个咖啡吧的园地。约有稳定在 20 个上下的成员日复一日地来打理花园中的作物并各司其职, 每个星期来参与花园灌溉的“即兴人士”则多达百余位,也有一部分志愿者专职照顾那些毫无经验的新手。

   来自日本的志愿者,在这里开辟了亚洲种植区域,一些曾经只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种植的蔬菜,如今也于公主花园中生根发芽。

   在城市中饲养蜜蜂不再是梦想,养蜂人把自己多年的经验带进公主花园,与爱蜂人一起研究蜜蜂的生活。

   跨国界的“土特产”

   “公主花园”是一片彻头彻尾的试验田。包括 Marco 二人在内,这里一开始就没有谁是专家,耐心地试探,合作着摸索,出错了便调整方法,花园和花园的耕耘者们是同步成长起来的,花园的生态模式也自细节中施行。一呼百应前来的邻居是农耕计划有力开动的保障,鉴于 Moritzplatz 所在的社区聚集了来自各国的移民,花园的基础建设就开始显露它的“跨国界气质”,愿意加入农耕的志愿者纷纷将家中的“土特产”带到了花园中:光是土豆就有产自印度﹑土耳其﹑摩纳哥和俄罗斯等地的 15 个品种,芹菜则来自意大利﹑德国和日本,非洲和南美安第斯山脉的西红柿也可以在花园中找到,萝卜﹑南瓜﹑甘蓝﹑甜菜,香草……则更多。后来,许多热心人会在出远门旅行时记得为花园捎回一些特殊的种子。

   花园的环保生态体系同样精细。大多蔬菜种植在货筐里,它们可以被相当轻松地搬动 ;废弃的纸质牛奶盒们被剪掉顶部,它们的体积用来培育罗勒﹑薄荷或芫荽,恰好物尽其用 ;土豆之类不可以太曝露的作物则在麻织米袋中悄悄成长 。

   花园餐厅中所需的食材都近水楼台地摘自自家花园,而咖啡馆中用尽的包装盒们又可以“挪用”为花园中的器皿。值得一提的是,餐厅现在由一位日本主厨掌勺,还有一位常来助兴表演的日本演员,他们都在花园里开垦了“亚洲领地”。

   创始人 Shaw 说自己对耕作的浓厚情感传承自祖母的影响 :“因为经历过战争时期,她非常看重通过自力更生来拥有充足的食物。”而今,花园的养护者们不仅掌握了诸多农耕的种植技能、食物的保存方法,也实现了创始人的愿望 :让这片土地的种类多元化和生态化,尽最大可能避免化学物质,拒绝使用含有添加剂的肥料和杀虫剂。其实,生产和收获都在社区中进行,省去了交通运输环节,这亦是“公主花园”对社会的环保贡献。

   花园的低碳“脚印”食物总是为人们带来愉悦,何况出自亲手耕耘,最后可以在自家厨房享受成果,许多人最初为这简单的诱力而加入农耕。此后,花园的名声开始远扬,慕名前来探访的客人络绎不绝起来,分享、互动、亲子……花园这片乐土,早已不再局限于耕种本身。

   住得不太远的家长们找到了一个理想的“亲子游艺”场,他们会带孩子来玩耍、观察花园里的生物,一点点认识大自然。不过最热闹的还数农园中不定期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可以容纳 60 ~ 100 人的花园办起盛宴来总是别开生面。

   在秋天,收获土豆的黄金季节,在花园的“土豆节”上可以同时吃到 16 种土豆,最为历史悠久的品种或最稀有的品种都在这里亮相。

   在花园的一次英式艺术展览中,大家用大街上找来的各种废弃材料和胶合板一起搭出了 7 座小树屋 ;花园中的作物非常便于移动,有一次,整个花园还全体搬家到一个剧院中,在为期整整一周的时间里,将剧场装扮成了一个农场。

   公主花园不仅是一个城市农耕的典型,而且在社区中的人们以菜会友,彼此交流如何利用厨余来堆肥、新的种子怎么适应土壤,人们在闲谈中发现自己离自然越来越近,也过上了一种纯净而快乐的生活。

   Shaw 和 Marco 乐于与人们分享成功之道,他们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城市规划者组织研讨会,也和欧洲其他地区开办城市农耕的带头人进行网络会晤和探讨,分享交流有关城市农耕的一切。这对夫妇所创办的“绿色牧民”公司受邀为政府或私人设计城市农耕的方案,执行分析,为他们担当财务咨询,向他们展示不施加农药和人造化肥的传统农耕技术﹑生态食物的保存手段。

   “绿色牧民”为花园吸纳了不少资金,此外,花园开始得到一些国际人士的捐赠,也因此建立了一项基金。当然,这个非营利组织的初衷并未动摇,花园的项目伊始,他们就确定了不为钱做事,但允许这个花园挣钱,只是财务上的所得一定要回馈到花园中去。

   在当地的市集上,人们可以购买到产自“公主花园”的各种有机食物,花园的餐厅和咖啡吧生意也不错,这些同样是花园“收支链”上的一部分,花园始终需要承担租金来拥有这片土地,却轻松地达成了“自给自足”。

   其实,世界上的任何国家都可以发展“城市农耕”产业,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到美妙的城市农耕队伍,做城市农夫并不遥远。

   自从公主花园建成后,周围的居民都爱上了这块城市中的绿洲。新鲜的蔬菜可以直接从花园中采摘,只要要付出相应的劳动即可。

 

责任编辑:枏子




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888229.html

上一篇:国际商标注册谁最强?
下一篇:爱尔兰政府《科学、技术与创新战略2006-2013》的目标性指标

1 zhaorzh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