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st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star

博文

楚辞神话9

已有 2452 次阅读 2019-3-9 16:06 |系统分类:诗词雅集|关键词:学者

              

            河伯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

灵何惟兮水中;

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

流澌纷兮将来下;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

 

1.歌词译文,旋律是《哭砂》:

你是我游九河的伴侣,

乘风破浪奋勇向前,

水上漂龙车,荷花盖车头,

双龙驾辕,双螭来拉车。

 

登上昆仑,眺望四面八方,

心意飞扬,胸怀多宽畅。

太阳下山,流连竟忘归,

突然警醒,更怀念水乡。

 

鱼鳞做屋瓦,厅堂画蛟龙,

紫贝门阙,珍珠饰玉宫。

河伯为何久住水中?

乘着白龟,追赶文鱼。

你我一同游到河边,

绵绵情深,爱如流水。

 

你是我一路向东的伙伴,

送你送到南浦河岸,

水波对你滔滔不绝欢唱,

文鱼相伴成双,你我共逍遥。

又是凉的水,愁无尽地流,

波涛滚滚,一去不复返。

2. 神话传说

河伯即黄河之神,河神是尊贵的地祗,商周以来一直列入祀典的主要对象,而楚国虽一向十分重视祭祀活动,但早先似乎只祭祀楚国境内的江汉等河。《左传·哀公六年》曾记载这么一件事:“(楚)昭王有疾,卜日:‘河为祟。’王弗祭。大夫请祭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睢、章,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榖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遂弗祭。可知春秋时代楚昭王因为黄河不在楚国地望之内,所以不肯祭河伯。而据顾观光《七国地理考》、程恩泽《国策地名考》的考证,战国时楚国的势力范围,已达到黄河流域的南侧,故陈子展以为这时楚国王室祭祀河伯,已经不算违犯‘三代命祀,祭不越望’的什么大道理,也就是不违犯他们的先代昭王的遗教了。”(楚辞直解)不过,也有学者如姜亮夫认为《庄子·秋水》以及《外篇》诸篇皆言河伯事,南楚传河伯之事最丰盛,不得以不祀河为说”(《屈原赋校注》)。总之,不论楚祀河伯起于何时,在屈原的时代,确有此事,当可无疑。

河伯本名冯夷或冰夷,最早指的是黄帝的儿子之一,后入赘于开明白虎族分支流黄辛氏,以鳖为图腾。传说庖妃原来是河伯的妻子,后来后羿射河伯,改嫁后羿为妻。在《山海经》中,冰夷神长着人的面孔,乘着两条龙,住在三百仞深的极渊中。河伯有丧妻之痛的传说,后来演变出祭祀河伯要用少女投河作新娘的迷信与恶习。

 

长江的水神是水伯天吴,有虞氏的后人。《山海经·海外东经》载:朝阳之谷,有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其为兽也,人面八首八足八尾,皆青黄也。《山海经·大荒东经》载:有夏州之国。有盖余之国。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吴。”

在影戏《永乐王还愿》中为天将,龟蛇二将作乱,张天师请其下界降服。图为天吴左手捉龟,右手捉蛇。 吴人属于炎黄族系,最初居住在今山西、陕西一带。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吴人在这一带留下了许多以命名的地名,如吴山、虞山、虞城等。大约在炎黄之世,随着炎帝族系和黄帝部族的向东扩展,吴人也被迫大规模东迁,到尧舜之世,吴人已有许多支系都迁徙到东南海滨长江三角洲一带。这样,吴人告别了茂密的原始森林和剑齿虎,而开始征服波涛滚滚的大海。那原来保佑子孙狩猎时多有所获的族神天吴,这个时候当然就又得变成保护吴人子孙在与江湖大海打交道时平安、丰收的水泊了。也正因为这一微妙的变化,中国文字的那些聪明透顶的创造者们,有时又将吴族的吴宇,与鱼挂起钩来。在金文里,吴国的,就可通作了。甚至吴字有时也活脱脱的就像一条鱼。难怪卫聚贤先生在《吴越文化论丛》中,会误把字解释成象鱼之形,把鱼当作吴人的图腾了,实在是事出有因。

天吴天虞就是先秦和秦汉文献中常可见到的,也叫驺虞。《山海经·海内北经》这样记载:有珍兽,大若虎,五彩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吾,乘之日行千里可见,远古的吴人,也是以崇拜一种叫驺虞的动物得名。这种动物在名,被吴人尊为图腾和族神后,就成为了天吴”——伟大神圣的吴了。从字形上讲,的合体,天吴的原型其实是虞。所以,天吴在《南山经》和《大荒西经》中也被称为天虞

天吴还应该被称作开明兽,《误解的澄清及对〈山海经〉的再认识》里引述过《山海经》中《西次三经》、《海内西经》及《庄子·大宗师》的文字,从这些记载可知,古人认为司掌昆仑的神就是开明兽陆吾,也就是肩吾,是一个长着九个人头的虎身神,这个形象在汉墓中发掘出来的汉画像

blob.png

开明兽陆吾

石上很常见,被当作一种祥瑞之兽。 开明兽实际上就是夏王朝开国君主夏后启的神像。夏人崇拜白虎,以(白虎)为图腾,他们给最敬畏一位先公和一位先王都塑造成了虎形图腾神像,一位先公就是大禹,他的图腾神像就是《海外东经》和《大荒西经》中的天吴,《海外东经》说其形象是八首人面、八足八尾,背青黄”,《大荒西经》说它是八首人面,虎身十尾”;一位先王就是夏后启,夏人对夏后启甚为敬畏,把他当作神来看待,《归藏》说他乘飞龙以登于天,《大荒西经》说他上三嫔(宾)于天”,《天问》也说他曾“宾啇(帝)”,《大荒西经》还说他珥两青蛇,乘两龙”,《海外西经》也说他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行为威仪与常人不同,的确带有神的性质,所以才根据崇拜的图腾为他制造了一个九头虎身的神像,就是开明兽。

开明本来应该作启明,就是夏后启的本名,因为汉代人避景帝刘启的讳而把改成了。夏后启是夏人的开国之君,而其时夏人诸部族还居住于昆仑增城,则夏后启自然就是昆仑增城的执掌者和庇护者,所以才有了开明兽陆吾镇守昆仑增城的说法。究其情况,实在是和埃及的法老一样,把自己称为神,让臣民顶礼膜拜,并把自己的头像植于其崇拜的狮子身上,成为狮身人面像。而这种人兽结合、形状怪异的图腾神在《山海经》中十分常见,张岩先生认为:在我国大型原始文明较早期阶段,曾出现过一个神形由鸟兽虫鱼的形态为主向以人形为主的过渡过程”、启的图腾神像天吴、陆吾正是这个过渡过程中的具体例证,这是人类由野蛮向文明过渡的一个重要标志。


吴权、仲虞建立虞国,而让西岐首领之位于季历。东荒海神天吴,又称大吴、天俣、大虞、天虞,绰号十尾,是东海第一神箭手,从森林里走出,征服了星辰大海的男人,就是吴权狩猎的神话传说。在《尚书》中,唐尧虞舜先于夏禹,说明周人把吴权封圣为“尧”,类似于成汤(唐);把仲虞看作“舜”,并假冒商族太阳神帝俊,其实是组织投毒的蟾蜍精,就没有封圣。接受西岐王位禅让的季历,自然就是治水不力被帝舜(文武丁)处死的鲧。而姬昌就是夏禹的再世,有了来自昆仑的窈窕淑女——太姒的扶持,就成为受命于天的姒文命。夏后启代表的就是投靠西岐,认太姒为干娘的微子启。夏启流放三太子武观,传位于太康引发亡国,就是帝乙三太子帝辛亡商,武庚叛乱失败的神话隐喻。夏禹治水,过家门而不入,说的就是姬昌坐牢期间以及出狱后,冷落太姒,助纣为虐,吞并反商复夏的崇侯虎(鲧的另一化身),而忘记了帝舜的杀父之仇。传说中的远古夏史,其实是周人根据政治需要伪造的埃及在华殖民地——区夏(有夏州)的历史,“天吴”就是有夏州之国的一个图腾:白虎,而且还有类似埃及的狮身人面图腾。而黄飞虎很可能是跟着微子启叛逃的将领,是天吴的八首人面黄虎。夏禹之妻涂山氏来自九尾狐部落,而夏启是石头所生,说明微子启投靠太姒干娘时,忘不了武庚母亲九侯女曾经对自己的支持;他取代武庚管理殷民,是男权文化大革命否定母系政治地位的产物。一旦读懂伪造的夏史,我们发现河蚌精太姒更类似九尾狐狸精,利用女色贿赂救姬昌,把色情间谍邓婵玉之类打入商王宫。而与伯邑考通奸的珠妃,原来可能是玄菟国派到西岐处罚在昆仑山企图偷天书的太姒,企图让太姒不孕,削弱西岐,来推动禅让民主事业的。因为姬发出生后,太姒也被人暗算,长期不孕。但散宜生把珠妃改造后,作为色情间谍在商王宫投毒。所以,昆仑山是公正的,他们发现西岐在姬昌时代走上独裁道路,投毒计划就同时瞄准商与周,还有其他独裁方国。商末的方国叛乱,是反侵略自卫、禅让民主、反商复夏三种运动的混杂。太姒与姬昌是利用反商复夏的天命名义,扼杀禅让民主运动的罪魁祸首,武王伐纣远远超越了反侵略自卫的范围,而被伯夷叔齐等正义人士反对。



                              





https://m.sciencenet.cn/blog-1668877-1166602.html

上一篇:楚辞神话8
下一篇:爱因斯坦的星空2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8 05: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