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强
从化学反应的角度看中药的熬制
2024-3-26 10:59
阅读:728

1、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

 家人买了中药,自己熬制,吃后上吐下泻,几乎崩溃。还好今早好多了。我从事化学很多年了,有些思考。

2、看这个博文的前提:

在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基本点要一致,否则没法讨论。 这个前提就是:物质第一,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换句话说,人必须得吃饭,人的气场能量皆来自吃的以及转化的。

3、化学反应的复杂性:

  化学反应的产物和很多因素有关,物质的种类,物质的数量,聚集状态,温度,浓度,催化剂,催化剂,时间等等。

  中药熬制的产物:和药的种类,所用的溶剂种类(是水还是酒,是自来水还是深井水等等),数量,加热温度,熬制时间, 等等都有关系。 很多种中药,在一起熬制,时间不同,温度不同,产物肯定不同,到底是什么, 很难说清楚。

4、人体的复杂性:

  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有的怕冷,有的怕热,有的喜欢吃酸的,有的爱吃辣的。吃这个药,对你有用,对别人可能就不起作用。

5、熬制产物的复杂性: 

   产物是什么?产物中有机官能团的空间排布,也将影响药物在人体中的作用。

 思考: (1)我曾把几种中药,进行熬制,将提取物进行红外分析, 发现产物的官能团基本接近,也很乱,要提取纯净物,很难。(2)中药的发展。中药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如何将其发扬光大,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果总是几种药一起熬制,在病因不明,熬制产物不明,用量不明的情况下,服用。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精:精确地确定到底是哪种化学物质在起作用;准:找到明确的病因;深:深入研究中药提取的化学物质与病灶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药物对疾病的治愈过程,精准深,以及与现代技术的紧密结合,是中药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知道,说着容易,做起来相当的不容易。相信只要找准路,坚持下去,中医中药必将迎来大发展。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丁克强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m.sciencenet.cn/blog-1684054-142693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7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