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科学家的个人知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fei 民间科学家@中国 scientist@world

博文

研究生就业问题 精选

已有 8397 次阅读 2009-1-3 10:04 |个人分类:大众评论|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研究生就业问题

2009.01.02

我的经济学知识只算皮毛,不过知道需求与供给,流通与周转这些简单的基本概念。

就业之所以成为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市场上劳动力供给相对过剩和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不足。如果一个社会缺乏创造新的工作机会的动力,对劳动力的需求不仅会相对不足,而且会绝对不足,就业当然会成为严重的问题。

大家往往指望政府帮忙解决问题,可是政府本身并不能创造任何对劳动力的真正需求,所以能做的事情最好也不过是让三个人干一个人的活儿,在危急的情况下救救急还可以,可是这些救急措施如果使用过度往往只会进一步降低市场的效率,延缓市场复苏。在经济发展的问题上相信政府的干预非常有害,对经济的政府干预其实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手段,而且必须非常审慎和节制的使用。这些应该说都是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可经济有问题的时候,常常会病笃乱投医,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相对更为薄弱的地方。

这些和我们这些做研究的有什么关系?

2001年左右如果有博士学位,即使是国产的,找工作也相对比较容易,因为国内高校和公共部门对于这类学生的需求还比较大。我当时就给我的学生说,我的判断是等你们几年后毕业的时候,就远不是这个样子了,因为现在大家都觉得念博士划算,再加上研究生和博士扩招,几年后在市场上找工作的博士会很多,而目前适合博士的工作机会却不会有显著的增加。就算国家一年增加20%的研究经费和教育经费,扣除通货膨胀和工资的上升,相关的研究和教育工作的数目的增加也不会超过10%。所以,你们将面临的选择是训练期限和等待与寻找工作的时间的延长,收入的相对下降,以及同一性质的工作的基本要求更高。当然,如果是属于人才专门化较强和人才相对短缺的领域,应该影响不大,不过我看这样的领域也无往往都是那些冷门了好几年的领域,或者一些传统的学科较少覆盖的领域,和绝大多数人现在涌入的领域没有关系。

所以,不管有没有经济危机,研究生和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这些年在整体上都是没有办法乐观的。

工作越是难找,公平问题就越来越难保证。把一个人就能胜任的工作分给三个人做还算有点可能,可是真把一个人就能胜任的工作分给十个人做,即使是政府干预应该来说也不会管用。当然,社会上绝大多数的人是不希望关心这些事情的。

这样就回到我们一直在讨论的那些关于社会公平和教育理念的问题。

社会公平是社会追求的整体目标,基本的社会公平需要建立在社会的基本经济效率能够得到保证的前提之上。绝大多数的有志之士往往一讲到社会公平和正义问题就义愤填膺,但是对于如何保证和提高社会经济的基本效率和增加个人的利益却束手无策,还常常反着干。照他们的干法,神仙打仗百姓遭殃,普通百姓其实得不到实际的好处,历史教训一直摆在那里。所以,广大劳动人民站在自己的角度,虽然有可能钦佩和赞赏他们,但是实际上应该要警惕他们。

教育本身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素质教育更是如此。对于绝大多数的家长和学生,我建议他们在教育中还是多关心一下将来找工作和养家糊口的事情。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时间,出一个精英人才绝对没有那么容易。不要因为看到一个穷光蛋一夜暴富,就以为暴富是一件普遍可能的事情。反过来说,既然家里好不容易出了一个精英人才,就不要再期望他去追求平庸的事业和生活,要不然以往那几代人的持续努力和投入有起码又得延缓一代人的时间才能更上一层楼。我最不理解的两件事情就是很多没有什么社会和家庭基础又不希望成为社会的精英的人在那里不停地读无用的书(比如那些只希望拿个文凭就去找工作的人),以及那些经过好不容易的努力已经有机会成为社会精英的人又在那里浪费生命不好好地读书和追求知识(比如那些在念博士又天天抱怨社会不公平的人,老实说,让这些人来念博士才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事情)。

离开家庭、出身和社会背景以及个人的能力与天赋来抽象地谈论社会公平、教育与个人选择是没有用的。原则上讲每个人都不应该只甘于自己的环境和先天条件的限制而不去追求可能更好的生活,但是同时也应该要明白要超出环境和先天条件的限制远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而个人为了摆脱这些限制的不解追求和努力才是改变自己和社会的最可靠的力量。如果我们不能让人相信个人的不懈努力才是最终能够依靠的力量,而把希望错误地寄托在对社会和政府,以及其它的外在力量(比如教育方式等等)的等待之上,更好的生活的将会离得更远。

这些是我关于此类问题的最简单的看法。



https://m.sciencenet.cn/blog-176-208283.html

上一篇:北大清华排第几?
下一篇:当《教授》成为叫兽

11 翟保平 徐磊 任胜利 向峥嵘 刘进平 王春艳 俞立平 曹聪 刘立 迟菲 WeiBin628

发表评论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2: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