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科学家的个人知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fei 民间科学家@中国 scientist@world

博文

与兴趣无关 精选

已有 10664 次阅读 2008-11-1 12:00 |个人分类:一家之言|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与兴趣无关

2008.11.01

所谓兴趣,对我来讲,从来不是一个问题。只要你看见我在努力地做什么,时间花在什么上面,你就知道我的兴趣所在,但那并不是我所有的兴趣。因为我的兴趣很多,和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一样,我会把不同的时间会花在不同的事情之上。

当有人告诉我他对某件事情很有兴趣的时候,我大概会有兴趣知道究竟是什么东西会让他如此感兴趣。当有人告诉我他对某某事情没有兴趣的时候,我常常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因为世界上的事情很多,没有人可能对所有的事情都兴趣。

有研究经验的某些老先生常常说,如果要做好研究,首先要对研究有兴趣。这些老生常谈就成了很多学生不做好研究的借口,因为他们可以说自己本来就对研究没有兴趣。

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曾经有一位老先生对我私下说:“我最感兴趣的其实并不是做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只是我的职业和谋生的手段。”可是这位老先生现在已经退休多年,没有任何谋生的需求,却仍然盎然地坚持做科学研究。

我看见过很多学生,甚至很多很有成就的科学家,一开始对做研究并没有太多的兴趣,但后来都兴趣盎然,那么他们后来产生的兴趣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那个“首先要有兴趣”的“首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当一个研究生来对我说:“王老师,我没有兴趣做一辈子研究,我只希望能够比较顺利地拿到学位找个工作。”这个时候我会怎么回答他呢?

我大概会对他说:“你的兴趣与我无关。不过这真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你已经主动让我对你在我的研究组的存在有一个基本定位,如果我有很有趣的想法和问题,我也知道尽量不要和你去讨论,因为你不感兴趣。如果你想要退学,我现在就可以给你签字表示同意。我其实不关心你对研究有没有兴趣,如果可能的话,你可以告诉我你究竟对什么更感兴趣,为什么你没有去做你最感兴趣的事情,或许我可以在这个方面给你一些帮助。只要我能够相信你有做好那方面的事情的潜力,我会尽我的能力给你建议和帮助去追求那些你感兴趣的事情。如果你找不出来这样的兴趣,我的现实的建议就是收回你自己刚才说的话,给自己一个能够做好研究的机会。你不是我的子女,我不会在乎你将来干什么和过什么样的生活。因为现在我是你的老师,所以我才给你说这些为你负责任的话。如果我不是你的老师,就凭你小子给我说的这些话,完全是在浪费我的时间,我马上就会让保安把你请出去。”

我曾经给学生讲过一个我们科大老校长郭沫若早年推荐中国科大的生物物理系学生曲信先去上海戏剧学院读书学戏剧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在翟保平兄的《于无声处听惊雷》博文以及网上搜索中找到。我当然没有我们老校长的本事和影响,不过我起码会效法先人,以老校长的这种精神去鼓励和帮助青年学生追逐自己真正有潜力和真正有兴趣的事情。

翟保平兄《于无声处听惊雷》博文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02

可是,我们周围的绝大多数学生,根本就不值得这样去鼓励和费心,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兴趣和潜力,绝大多数不过是嘴巴上说说而已。人们常常说:如果有足够的支持,我就会去做我真正感兴趣的事。老实说,这种话基本上全是鬼话,这是我们常常在科学网上看见的东西。因为我知道,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是没有人支持自己也要争取和创造条件去追求的东西。

和很多有经验的老师一样,我常常发现问题不在于学生对某件事情没有兴趣,而在于他们究竟对什么事情有兴趣。很多还算比较聪明的学生,常常用缺乏兴趣来掩盖自己在某方面的失败和无能,这种情况在北大、清华和科大等这些公认比较好的学校学生身上最常出现,这其实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在另一个极端上,很多人没有那么好教育背景的人会更诚实地承认自己没做好事情是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问题,于是放弃任何努力的打算。对于没有兴趣努力追求什么和只是把有无兴趣作为回避努力和责任的借口的学生来讲,谈论是否对某件事情感兴趣其实从来就没有什么必要。

所以我认为对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还是少谈些什么兴趣不兴趣最好。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兴趣不过是一个水性杨花的狗娘养的,不谈也罢。

兴趣原则上不是一个可以自己长久存在下去的东西。兴趣往往只是个人在某一段时间对某一件事物的感觉或情感所系。心理学上大概会用心理投射(projection)之类的术语来描述它。不管怎么说,兴趣如果不能在现实世界中予以强化,往往会随环境和心情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兴趣其实是一个可能的动机的起点,而不是心理驱动力的全部。本能、习惯、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强化,才是某种兴趣能够被保持和成为一种长期从事的个人努力或职业选择的保证。

所谓兴趣,常常是没有兴趣的失败者的借口。如果能够把某件事情坚持做好,很难不对它产生持久的兴趣。实在做不好的事情应该选择放弃,但在放弃之前,应该搞清楚做不好的原因,而不是找一堆自己都不信的借口。这是我对那些盘算着选择轻易放弃和整天抱怨的年轻学生的忠告。



https://m.sciencenet.cn/blog-176-45034.html

上一篇:关于保守与创新
下一篇:政府能够解决研究生津贴问题吗?

12 杨玲 徐磊 王桂颖 任胜利 孙学军 耿佳佳 侯振宇 littlejoy angewchem countryroad ggdh bodhi517

发表评论 评论 (3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8: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