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JUlijiang 分享以科学家为对象的研究论文

博文

诺贝尔科学奖是否应该取消学科限制?

已有 5730 次阅读 2018-12-1 13:1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2.png

1895年设定的按学科颁发诺贝尔奖的规定是否应该修改?毕竟过去这100多年,科学在学科交叉的道路上已经越走越远。


李江 / 南京大学


2.jpg

注:图片来源于参考文献[1],图 a:Shechtman于1984年发表关于准晶体的论文,20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对化学领域的影响仅占10%;图 b:Schwarz等人1985年发表关于乳突病毒的论文,2008年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对生理医学的影响占96%;图 c:Dixon等人1986年发表关于细胞受体的论文,2012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对化学领域的影响仅占2%。


1984年,Dan Shechtman发现了准晶体,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学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并在物理学领域产生重大影响,27年后,Dan Shechtman获得诺贝尔奖并不让人意外,让人意外的是,他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美国东北大学的Szell等人分析后发现,Dan Shechtman那篇论文被引3000多次,52%的引用来自物理学,27%来自工程领域,只有10%来自化学[1]。


近年来,类似的让人意外的故事似乎频繁在诺贝尔奖颁奖过程中发生。

 

学科交叉是科学发展的趋势


近代科学中的重大发现和重要问题的解决,常常依赖于多个学科的知识交流和相互渗透。不同学科的交叉点往往是新学科的生长点和科学前沿,也最有可能产生重大科学突破。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叶开始,无论是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领域,还是在社会科学领域,国际学术圈的研究成果引用其他学科论文的比例越来越大[2]。

 

淡化学科边界,以促进学科交叉

 

哈佛大学认为:传统的院系制对学科交叉是一大障碍,院系文化会催生出强烈的专业认同,而这可能会造成对其他领域的偏见。因此,如何打破原有院系的束缚,让来自不同院系的科学家围坐于同一圆桌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哈佛大学一直努力解决,并开展了改革试验——奥尔斯顿计划[3]。在奥尔斯顿,院系之间的壁垒不再分明,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同一屋檐下进行学术探讨,开展学术研究。关于跨学科的种种设想,都将在奥尔斯顿得到试验的机会。


淡化学科边界以促进学科交叉的尝试,并非只出现在哈佛。在国内,很多高校设置了『XX高等研究院』,鼓励来自不同文化和学科背景的学者开展跨学科交流。只不过,在国内以院系学科为界限的领地之争常常让这种跨学科的合作仍难以获得广泛认同。


在淡化学科边界这件事情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诺贝尔奖是否可以淡化学科边界?


Szell等人找到108篇1980年之后发表的、获诺贝尔科学奖的论文(25篇生理医学、43篇化学,40篇物理)来分析它们的跨学科影响,并发现:生理医学奖和物理学奖论文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各自的领域,而在化学奖中,有13篇论文几乎没有对化学领域产生影响。

 

他们又选了10000篇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被引次数最高的论文,发现绝大多数论文囿于自己的学科边界,并没有产生跨学科的影响,只有来自人工智能、网络科学、地质学、信号处理、量子粒等领域的论文同时对物理、化学和生理医学产生了跨学科影响。

 

这个结果是让人失望的。


在单一学科已经很难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情况下,如果科学研究还囿于学科边界,对科学发展是不利的。于是,Szell等人提出:诺贝尔科学奖或许应该按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奖励,而不是按学科奖励。的确,在1895年诺贝尔奖设立之时,按学科奖励是有道理的,毕竟那个时候学科的独立性强,但如今科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诺贝尔奖的规则不是没有与时俱进过,当初一个奖项只奖励一个人,如果可以最多三人分享;当初每个奖项只颁给一年前的重要发现,如今都颁给了几十年前的重要发现。


3.png

[1] Michael Szell, Yifang Ma & Roberta Sinatra. A Nobel opportunity for interdisciplinarity, Nature, 2018.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7-018-0314-6#ref-CR4

[2] Noorden, R. V.(2015).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by thenumbers. Nature, 525(7569), 306-307, doi: 10.1038/525306a

[3] Lok, C. (2008).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harvard underreview. Nature,454(7205), 686-689.

林墨末尾.png






https://m.sciencenet.cn/blog-1792012-1149312.html

上一篇:那些被要求向全世界开放的论文,真的开放了吗?
下一篇:2018全球最热研究话题揭晓 | Digital Science 全球首发 Altmetric Top 100

8 李毅伟 武夷山 杨正瓴 强涛 黄永义 崔锦华 shenlu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0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