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人生的丑小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utefay 犀利的灭绝师太

博文

我们的快乐太依赖于外界的人和事物了

已有 5445 次阅读 2013-3-17 19:09 |个人分类:菲亦所思|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快乐, 内心, 清净, 外界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是最快乐的,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往往只会去做让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所以我们可以无忧无虑,没有烦恼。

而我们长大一点,接受各种教育,受到各种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逐渐失去了这种无忧无虑,烦恼多了。

烦恼多了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总为别人或别的事物而活着,而不是为自己而活着。于是,我们追求的快乐,往往是依赖于外界的人和事物。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往往更倾向于不断地去讨好别人,一直在意着别人对自己的眼光,“别人如何看待我”,就成了一个人经常思考的问题,也成为很多人做事情的准则。我们太在意别人的目光与评价,反而失去了人天性中本身存在的快乐。我记得之前看过一句比较有哲理的话,大意是,与我们不喜欢的人相比,人们往往会对那个不喜欢我们的人更耿耿于怀。这就是人们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目光、太想去讨好别人的体现。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的快乐感往往是要依赖于我们金钱、地位、名誉的多少,或者依赖于爱人对自己好不好,孩子是否孝顺。我们没有这些身外之物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不快乐。

当我们的快乐太依赖于外界的人和事物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患得患失,烦恼由此而来。因为外界的事物是人们难以控制的,一旦我们失去这些我们快乐依赖的事物,那么我们内心可能会很不快乐。

在科学网上,往往结怨最深的情况是这样的:A博主不喜欢B博主的博文,说了几句B不中听的话,于是B就对A耿耿于怀,非常介意,以至于视A为死敌。反而A对B不像B对A那么介意。

其实,我们的快乐又何须依赖于外界的人和事物,如果我们能够内心保持清净,怀着一颗善良和感恩的心,做真正的自己,那么我们就能够一直保持着快乐。这样的快乐是长久的,也是我们能自己控制的。我们无需做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四大皆空境界,只要能做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境界,就足以内心清净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0071-671176.html

上一篇:那随处可见的被供奉的地藏王菩萨
下一篇:北京的春分之雪

24 刘立 刘洋 韩飞 蔣勁松 李学宽 王春艳 陈安 曹聪 蒋继平 徐晓 文双春 罗帆 陈冬生 彭思龙 逄焕东 陈沐 汪晓军 李宇斌 林中祥 徐传胜 姚强 oxygen2010 FloatingRose ccgoodluck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9: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