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il反面教材☆凤雏先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baoski 鸿鹄焉知燕雀之志? 人贵没有自知之明!

博文

Neil反面教材:我是怎么学英语的

已有 11119 次阅读 2008-10-10 00:57 |个人分类:博客大赛|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反面教材, 说说我的英语学习

☆该文章正在参加博客大赛,点这里给咱投票☆

也许是因为平时成绩占40分的缘故,博英通过得异常顺利。

一下子知道以后不用再上英语课的我,忽然觉得有些失落。

回想自己十几年学英语的过程,不禁非常的唏嘘。

在这里写个回顾贴吧。

1

记得第一次接触英语是在小学6年级,学校组织所有的学生到另外一所小学去上英语课。那个时候我很小,不知道英语为何物,也不知道有什么用,只是觉得老师每节课上都揪着学生念abcd,说good morning之类的很无趣。所以每每上课,总是盼着赶紧放学,好跑到学校旁边的游戏厅玩三国志。那时候在我眼里,相比起学习而言,研究电子游戏才是更具有技巧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术活动(顺便吹个牛,在我的童年时代,我一直都是自己家所在街区玩电子游戏的No.1)。

后来,非常出乎我所在小学班级所有人(特别是班主任)的意料,我考上了重点中学。这在之后的很多年里一直是老爸老妈引以为自豪的事。他们每每想起这事,都会说:记得中考的那天,班主任对他们说你们儿子不行,不是那块料子。谁知道最后考上了吧?!再到后来上大学,全小学班里60号人,就2个上了重点大学,就有咱们儿子,这说明是那老师眼神不好!

虽然考上重点中学这件事让我小人得志了很久,但在英语的学习上,那却是我恶梦的开始。出于某种我直到今天都琢磨不清楚的原因,我初中的英语老师,从初一一开学到初三毕业,都一直非常的讨厌我。在整个初中三年的课程中,我没有听她说过一句鼓励我,肯定我的话,相反,在课上每当轮到我读英语或者跟同伴对话时,她都保持沉默,或者有时会说一句:读得真难听!

这一度让我感到非常的郁闷。以致于到后来我干脆不再听英语课了,老师上课讲她的英语,我在下面做我的数学题。她看见我这样,也不管我,上课时更不再叫我起来读英语。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我初中毕业。幸运的是,英语学习上的郁闷并没有对我的学习造成致命的影响,我最后还是靠数理化的分数顺利的升入了本校的高中。

有时候回想起那段日子,心里总觉得很诡异,这世上的人,也许总有那么一些是讨厌你的,不论你是否做错过什么,不论你是否真的那么讨厌,也不论你是否故意那么惹人讨厌的。总之,她讨厌你,这是你自己无法改变的。也许,唯一能改变这种情况的,只有时间吧。在毕业很多年以后,当我再次见到曾经的英语老师时,终于发现她不再那么讨厌我了。sigh。。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高中英语的学习状态是初中的延续,虽然此时的英语老师并不讨厌我,但已养成的惯性却一下子难以改变。我发觉在我眼中英语的学习已变成了上课讲语法+做练习题+课下背单词这种死板的routine。相比起让人思维活跃,精神抖擞的数学物理课而言,英语课已经完全失去了魅力。

所以我依旧在英语课上干别的。新的英语老师对我的这种态度一度很担忧,对学生负责任的她曾经私下里跟我聊过几次,她对我说英语这门语言,单靠老师教是学不好的,你自己一定要积极的面对。你要爱上她,才能学得好。

可我就是爱不上她!我不爱她,我自己也没办法啊!所以非常对不住我的英语老师,高中三年我的英语学得依旧一塌糊涂,特别是语法跟词汇,每次考试拿到一张卷子,我有大概一多半的题属于要么题目看不懂,要么答案看不懂,要么题目答案都看不懂的。

但第三次比较幸运的是,高考英语150分卷子只得了95分的我最后仍然拿到了重点大学的入场卷。

2

 

虽然说进了大学,一切都是新的,但仍有许多事是让人感到失望的。

我大学的英语课就是这样。这次教我的是一个男老师,在大一开学的第一堂课上,他就对所有的学生说要求每个学生交200块钱,因为他要买一个办公用的笔记本电脑。这个事情让不少人感到很气愤,就悄悄的向上面反映。后来学校知道了,就处分了这个老师。我现在还记得他当堂读自己检查和给学生退钱的情形。

虽然说给了他处分,但因为那时候大学师资不够,所以英语课还是由他教。结果此君之后在教学上就不怎么卖力了。整个大一大二,他的英语课就一个模式:上课找一段英文,每个学生读一句,然后发给每个学生一个练习题,大家做一下,就下课了。

在这样的课上,很多同学老老实实的跟着老师学。但我是绝对坐不住的,我认为这根本不能叫课。所以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我所有的英语课都逃了。。。。。

我的4级考试是大二时候参加的,第一次58分,没过,第二次过了,67分,这两次都是懵的。所谓懵,就是题目都看不大懂,就看给出的4个选项哪个长得像正确答案,就选哪个。

6级靠这招就不行了,我大学考了4次,加一块都不够130分。。-_-##

记得大二的时候,身边有些朋友开始准备考GT,准备出国,但我丝毫没有那样的觉悟。人都说对一个学生而言,成功的大学时代都是有规划的。然而很可惜,在大学时我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任何的规划,我想这就是我大学时代最大的败笔吧。

现在总结一下我之前的英语学习,说白了就是混日子。混日子这个事,谁都知道不好。可它在很多时候由不得自己(当然这也怨不得别人,毕竟学习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人自己的事情)。

3

之前有那么一段,我脑袋里面全是偏见。也许是因为自己生在大漠,从小的环境就很闭塞的原因,我一直弄不明白从小到大花那么多时间去上英语课有什么用,更不理解为什么要把英语作为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合格的标准(这个是指英语4级跟学位证挂钩的事)。


那时候每每提起英语这个东西,我心里总有一些抵触:我是中国人啊,又不是外国人!我也没想过要出国啊。所以那些课那些考试,很扯淡啊!那不是崇洋媚外是什么?

这样的想法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到我大三的时候才有了一些转变。

要说脑袋一下子就开窍了,倒也不是,只是那时候在学习上受了点打击。

那阵子我刚好在学量子力学,看书的感受只有三个字:看不懂。课本里的每个字我都认得,都是中国字嘛!但是连在一起,我就不知道在说什么,非常郁闷。

我自己分析原因,一半是因为自己数学和物理的基础不好,大学时物理系没有给我这级学生安排过线性代数课,我自己也因为无知而没有私下去学,所以我没有数学基础,同时我的分析力学也学得一塌糊涂,因而我也没有物理基础。

另一半则是因为我对书里使用的中文术语严重过敏。什么宇称啊,手征啊,么正啊,内禀啊,厄米啊,我通通觉得很诡异。大言不惭的说,我从小到大读过的中文书,不管是白话还是古文,都不少了,可偏偏上面这些词,即不是白话,也不是古文,四不像!

当然也有人曾经对我说:那是你自己的问题。别人就不过敏!也许吧,我承认我对字句比较挑剔,同时也不排除生物个体的差异性。

但总之,我那时候是非常的过敏。过敏到我第一遍学量子力学,没学好,考试挂掉了。又重修了一遍,重修一遍虽然考过了,但又觉得学得不好,自己换一本书再学一遍,学了又觉得不好,再换一本。。。。。。

我一共学了4遍,换了不知道多少本中文教材(反正那时候市面上有的我都读过),
一直到自己最后实在受不了了,跑去买了一本世图出的Landau的量子力学读,这才算完。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我过去那是很明显的自虐。当然这段是后话,我刚开始学的时候,虽然过敏,但也没想过自己会跟自己死磕这么多遍的。
-________-


后来,在一次听报告的时候,一个教授的一段话算是真正点醒了我,他说(大意):


科学诞生在西方世界,我们现在所学的物理学是从西方传过来的,在传播的过程中
为了方便中国人去学习,前辈们把所有的知识翻译成了中文,这非常有利于科学的传播和普及。

但是,翻译这个东西,永远没有百分之百的准确性。中西方的文化和语言差异决定了中文造的词不会百分之百精确的反应西方语系词汇的意思(当然反过来也一样)。同时,但凡翻译的东西,都已经不再完完全全忠于原作,而是要受到译者水平的限制,同时也加入译者的理解了。


所以如果你想做一个优秀的科学研究人员,你想学到西方科学最精髓的东西,你就一定要追溯它的源头。


有人会问:西方世界也很大,德国人说德语,法国人说法语,英国人说英语,另外再加上俄国人说老毛子语。怎么追溯啊?理论上说,你懂得语言越多越好,你懂得语言越多,你对科学词汇的理解就越深入越精细,你最好懂个七门八门的。。。。但你得足够牛才行啊!在你没有办法学那么多门语言的时候,就应该选择一个应用最广泛最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实惠的语言,很显然那就是英语。

另外,从工作的角度讲,现在全世界最好的论文期刊,全都是用英语写的,全世界科学家交流的会议报告也都是用英文做的,你说你不学英文?你说你不用看那些期刊?你说你不用跟别人交流?那你一辈子就只能做个土鳖了。所以,一定要学好英文。


这个报告听得我哟,出了一头汗。。。。

4

听了那场报告,我出了一头冷汗。
我能够意识到自己以前想法上的误区了。一个人,如果要想成为一个人才,那他的思维和视野一定要开阔,不能太受局限,特别不能因为一些无知和偏见自己束缚自己。回过头看看,我以前就是因为无知而束缚了自己,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

但是,在反省自己的时候,我却有了一种恐惧感。我发觉,比起身边的同学,我的水平实在是太差劲了。

当他们轻轻松松的考过6级,相互攀比分数的时候,我却悄悄的把30分的成绩单扔进马桶冲掉。当他们准备考GT,准备出国,每天在一起谈论offeradmissionGPA的时候,我却连admission这个词怎么拼写,offer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

我为这种差距所深深的震慑,自信心在很大程度上受了影响,那恐惧感伴随着自信心的受挫,使得我在之后的半年里始终不敢面对现实,这情况一直持续到我上了大四。

一天,一位打算要出国的兄弟拉我去听了一个讲座,这讲座令我终身难忘。

做讲座的是一个刚从国外回来的曾给某美国大型跨国公司总裁做过翻译的三十出头的年轻人,他做讲座的目的是为了给他的英语学习法和他的英语培训班做宣传。在讲座上,他讲了他个人的学习经历(这里用第一人称):

我和你们在座的大学生不一样,我不是一个好学生,我没有上过大学。在我上初中时,因为打桌球被学校开除了。被开除了之后家里人也不养我,我就只好一个人来广州打工。

刚来广州的时候,我给一家瓷器店做学徒捏泥罐子,每天捏17个小时,挣6分钱,没有休假日。我就这样捏了好几年的泥罐子,一直到后来自己攒了一些钱,就开了一家瓷器店做起了老板。

我那时候雇了6个店员,其中2个通过了英语4级,2个通过了英语6级。但有一天发生的一件事深深震撼了我。那天店里来了一个外国客人,他很欣赏我店里的瓷器,想批量的买。他当时一下子就带来了几万元的订单!

你知道吗,那时候几万的订单对我的店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但是,令我吃惊的是,我店里的6位店员,包括那2位通过英语4级的和那2位通过英语6级的,居然没有一个人能和老外正常的交流,最后买卖没有谈成。

这事情让我好几天都睡不着觉,我感觉到很困惑。对于我一个初中都没有毕业的人来说,不懂英语可以原谅。但是对于我的员工,那几个正规大学毕业的通过了国家英语等级考试并且拿到等级证书的人来说,居然不能跟外国客人说一句完整的英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What's wrong with them
?!!

这事情让我觉得,我们的英语教育有严重的问题。并且我下定决心要自己去好好的学英语。于是我就把我的瓷器店卖了,用所有的钱去云南报了李阳的crazy English

由于我是零基础,所以很努力,每天早上天不亮起床背单词,一天到晚都在课上课下学着说英语。但上完了这一期学习班,我觉得还不够,于是又跟我姐姐借了几千块钱到深圳去上二期的学习班。

我那时候住在广州,每周要去深圳上课。我就利用每次从广州到深圳坐一个多小时大巴的时间在车上大声的读英语。我不在乎别人怎么想,别人怎么看我,我只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学好英语。就这样我坚持了大半年。

后来,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在去深圳的大巴上结识了一个人。他说他觉得我的英语说得很好,问我愿不愿意做翻译工作,他可以帮我介绍,就这样我开始了新的生活。


由于一开始就是做口译,所以难度比较大,压力也很大,但我还是凭自己的努力坚持了下来。2年后,我就被我的boss,美国xxx公司的总裁看中,成为了他的翻译。直到今年,我打算写书,同时开自己的英语培训班,所以辞掉了工作回国。


我今天给你们做这个讲座,讲我自己的经历,主要是想告诉你们,学习英语,第一,基础不重要。你不要害怕自己什么都不会。第二,学历不重要,是否有很高的考试分数,是否通过了级别考试,这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肯努力。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在他的讲座结束之后,我没有报名参加他的英语培训班,但在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琢磨:

我已经23岁了,但自己的英语和本专业都学得一塌糊涂,惨不忍睹。但比起这位老兄来,我似乎混得还不错啊。那既然他能够从啥都不懂开始学,几年后就做了翻译,为什么我不能?!!


neil
,是时候努努力了。

5.1

我是一个懒人,本来一早打算好了要认真学英语的,但一直拖到大四下学期什么杂七杂八的事情都忙完了才开始落实这个事。

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用什么教材合适。看身边有同学在读新概念的34,我也找来翻了翻,但很快觉得不合适。这不是因为新概念的书不好,而是我觉得它远水解不了近渴。

虽然我的英语整体水平不行,但当务之急还应该是在专业英语上。我认为我应该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从专业英语入手,通过提高专英水平来提高整体英语素质。

另外考虑到我当时后续工作没做好,自己眼看要毕业了却没有找工作,也没有读研,无业游民一个,估计在未来几个月里工作和生存压力会比较大,所以对泛泛的学来说,时间是不允许的。

后来也有同学推荐我读一些科普的英语读物,但试着翻看了几本都不如意,那些书不是不够专,就是不够英。。。。。。

最后,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从同学那里复印了一套费曼物理学讲义。考虑到费曼在俺们心目中的良好声誉,我决定就读这本试试看。才看了第一卷前面的一点点,我就有预感这次碰对了。

当然这也有一些歪打正着的意思,因为我是到很久以后,自己对书籍的知识积累得多了才知道费曼物理学讲义是最好的物理类专英读物,同时也是一本很好的练习口语的教材。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费曼讲义是根据他在Caltech给学生上课时的录音整理而成的。它的每一个句子都非常的通俗,非常的口语化。同时它的知识面覆盖得非常广泛,第一卷专讲普通物理,第二卷讲电动力学,第三卷讲量子力学,全书115chapters,涵盖了物理系本科绝大部分授课内容(甚至包括一些研究生课程的内容)。


读这个书,一练口语,二练阅读,三练专英,一石三鸟,一箭三雕。
实为居家旅行,上山下乡之必备。

。。。。。。

书有了,接下来该找个地方读了。
我不敢大清早趁舍友还在被窝里梦神仙姐姐的时候在宿舍读英语,那是活腻了的表现。我想找一个清静的没人的地方,这样一来不会打扰别人,二来我也不至于太害羞。

找来找去,最后发现物理系主楼前面有块草坪不错,人很少。平日上午只有一个年轻人会在那里打太极拳。草坪附近还有几棵树,刚好适合坐着看书。所以我就抱着费曼讲义兴冲冲的去了。

第一天感觉很不错,那兄弟在草坪上打他的太极拳,我在一边树下大声读我的英语,很和谐。

第二天我发觉,伴着我朗朗的读书声,他的太极拳打得有点像八卦掌了。。。

第三天我过去时,看到他不打太极了,而是拿着一把宝剑在挥舞着,呼呼生风,
虽然我能感觉得到周围杀气腾腾的小宇宙,但却依旧坐下镇定自若的读我的英语。

第四天我又来了,但是他没有来。

从那之后我每天上午都会去草坪上读英语,但是他却再没有出现过。

-_-

5.2

刚读费曼讲义的感受是,我觉得这本书对我来说很有难度。

主要是我太菜,词汇量太小,那时候我连像particlepotentialassume这样的词都不认识。随便翻开一页,找一段话,每一句里都有一大堆生词,我只能拿文曲星一个词一个词的查。

起先,我会把不认识的词抄在一个笔记本上,但抄了3页就不抄了,因为我不认识的词实在太多了,根本抄不过来。另外有些词是重复出现的,我今天查了文曲星,然后把它抄在本子上,以为认真的抄在本子上,看几遍就算自己记住了。但是等到了明天这词在另一个地方出现时,我又都忘了。所以这样的做法只是形式上的,根本没有实质效果。

那一段日子我是比较痛苦的,基本上一个单词我要反复查5-10遍才能记住意思。另外光记住意思还不行,我还想练口语,我想学会那个词怎么读,这也不容易,比如类似statisticalcharacteristicrepresentation这样的词,每一个词我都要瞅好久才能弄清楚怎么读,重音在哪里。


学会了那个词怎么读,我还要学着一整句话连着读,要读顺了,不结巴。这非常的耗时间,基本上我读一章(平均10页)要花4个小时。读完了嗓子受不了,我就吃个咽喉片,明天再来。

我像这样坚持了不到2星期就撑不住了。因为费曼物理学讲义并不单纯是一本英语书,它同时还是一本物理书。要求自己在学英语的同时把书里所有的物理内容也理解并且掌握了,对当时的我来说太难了。

这个难不是说做不到,只是越往后面读完全消化一章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弄懂后面的章节需要的时间可能不是4个小时,而是8个,甚至1天,2天。
。。。。。。

相比之下,有另外一种方法可能更好一些,那就是把读书的过程拆开,一本书读好几遍,每一遍的侧重点都不同。第一遍重点在单词的读音和基本意思,能够准确的读每一个句子。第二遍做到能够流利的一口气读一个段落。第三遍再弄懂里面的物理内容。如果三遍不够就再多读几遍,反正费曼讲义这本书不少得过诺奖的牛牛们
到老了也还在读,所以我多读几遍也不吃亏。

这样的话读这本书就变成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可能要花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一遍一遍的去读它(事实上我也是这么做的),但好处是我不会因为一下子感觉强度太大,因为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而放弃。

5.3

选择了这样的方法之后,我的压力小了不少。
由于第一遍我打算把重点放在专英词汇的意思,发音,以及句子的阅读上,所以对于那些一下子弄不懂的物理内容还有具体而烦琐的数学计算,我都选择跳过。这样重点明确,读一章也只需要2个小时,而且嗓子也不会那么难受。

曾有兄弟说我这样的读书方法是偷工减料,以这样的读法过一遍,不能算作真正读过费曼讲义了。我同意他的观点,但我坚持我的做法。因为我不是牛人,我只是一个物理和英语水平都很差的菜鸟。我的目标不是读过了这书然后跑去跟别人炫耀,而是希望通过这个过程改变自己的困境。能学多少学多少,依靠水滴石穿的方法去达成目标,这是菜鸟的智慧。

又过了一个月,我发现自己的进步挺快的。除了认了很多单词以外,我的嗓子也适应了每天上午两小时连续的blahblahblah。所以我加大了工作量,每天上午2小时,晚上再来两小时。反正大四要毕业了没事做,闲着也是闲着。

每天在白天,我大概8点多起床,然后跑到草坪上坐在大树下面读一章,中间读累了就休息几分钟,追追路过的蝴蝶,捏捏树下的蚂蚁,我还给那棵大树起了个名字,叫费曼树。

在晚上,我就跑到物理系的实验楼里,找个没人的楼梯垫一份草稿纸就着楼里的灯光读一章。那时候物理系的楼里很少人,只有看门大爷和一个实验室里打工的同龄人是经常能见到的。但我们三个,都不觉得很寂寞。

我就以这样的方式度过了自己大学生涯的最后几个月。记得在临毕业前的一个晚上,我读完了一章讲义,收起来东西准备回宿舍时,那个在实验室打工的兄弟突然走过来对我说:同学,我们不认识,我也不知道你叫什么,但我想对你说,你将来一定是个人才,祝你成功!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汇形容自己当时的感受,或者那感受根本就是无法形容的。
。。。。。。

在那晚之后,没过几天,我就毕业离开了学校。

6.1

我花了大概4个半月的时间读完了费曼讲义的第一卷。在合上书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是一位大学生,而是一名社会闲散人员了:(

读完第一卷,成就感是大大的。我基本上已经可以做到比较流利的读很长的句子,而且在语速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不过这时候我也意识到了自己最严重的不足之处,那就是词汇量。因为我从小学刚接触英文开始就一直没有背过单词,所以估计到大学毕业,自己的词汇量可能还不到2000,比高考要求的词汇量还要小。

虽然通过读费曼的讲义,我认了不少单词,但总的来说还是远远不够。另外,在这几个月里,我始终脱离不了文曲星。没有了文曲星就不能正常的阅读,这已成为我学英文最大的障碍。

考虑到这些,我决定认认真真的系统的背一下单词。我的目标并不高,我只希望在背完单词以后,自己对文曲星的使用率能减小到以前的十分之一。当然最好是不用,次好是少用,但如果背了单词还和没背一样,那我不如一头撞死算了。

怀着这种必死的决心,我冲进书店买了一套星火考研词汇(我还得考研呢),这个套装包括一本词汇书和几盒磁带。

现在决心有了,装备也有了,剩下就轮到该怎么背了。

我忽然记起在很多年以前,一位要考G的兄弟曾经跟我说起过背单词的事情。他说考GRE,最流行的背单词的方法就是横背,一天背400600个,在23个月的时间内把20000个都背完。我听了觉得很诧异,那样背能记得住吗?

这位兄弟当时就给我算了简单的一笔帐:
假设你一天背80个单词,记忆率为90%(这个效率已经很高了),那么你记住了72个单词。但假设你一天背200个单词,记忆率只有50%,即使这样你仍记住了100个词,比之前多记了28个!

之所以要这样算,是因为人大脑的工作效率与工作量的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而对背单词这个工作,我们最后要考察的,不是大脑的记忆率,而是所记忆单词的绝对量!所以横背最管用。

有的人也许会担心,一下子背了那么多单词,过一段就都忘了。事实上人大脑的诡异就在这里,你如果是集中注意力去背过的,即使记忆量很大,也不会很轻易就忘记。一般对于短时间内背几千个甚至上万个单词,在几个月后大脑仍会记得其中的百分之八十。如果此时你再稍加复习,那么你终生记忆这些词汇,都是完全可能的。

另外,别看有些人跟你说什么学英文,记单词不是靠背的,但凡有点水平又说这话的人,即使是没有通过最野蛮的方式来记忆单词的,也必定是在记忆单词方面花过功夫的!什么叫?什么叫?这俩本来就是一个东西!所以他那种说法只是在炫耀罢了,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和实际意义。

我想了想,觉得当初这位兄弟对我说的这段话似乎挺有道理的,于是怀着好奇心想去尝试一下这种所谓的单词横背记忆法

6.2

开始背单词是在04年的8月下旬,我搬来北京之后。那时候我在清华西门附近租了房子,安顿好之后就跑到清华6教开始学习。

起初我制定的目标比较乐观,我打算在10天内背完全书的5500个单词。我这样打算是因为在这5500个单词里有一千多是我自己以前就比较熟悉的,所以真正要记的大概有4000个左右,平均每天背400个,对应这本书的80页,刚好符合这本词汇书的章节分类。

我以为这样的强度对我来说是适中的,但真正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那阵子我大概每天早上7点多从被窝里爬起来,洗漱完了骑车去6教找自习课室,等找到位置安顿好了,大概8点多一些,然后开始背单词。

一上午背2个小时单词,中间休息半小时。到了11点就骑车去十四食堂吃红烧肉,一边吃一边回忆自己觉得没记牢的单词。

吃完了饭就在清华校园里散一会步。散步时候准备一个单放,把词汇书附带的磁带放进去听自己当天背的单词。我这样做是因为我认为单词的读音很重要,知道并且熟悉一个单词怎么正确的读,不但对提高口语有帮助,而且对记忆单词也会有很积极的效果。

散完了步回教室趴一会,等下午2点多再开始学习。整个一下午不再背单词,而是看一章费曼讲义(因为怕影响别人,所以是看不是读)。在看讲义的时候,我会格外注意那些自己背到的单词,一旦发现没记牢就马上反扑。

等到5点多看完了讲义就去吃晚饭,这次去十食堂点两个菜换换口味。吃饭时候依旧想单词,吃完了依旧去散步,散步依旧带着单放。

晚上继续背单词,一直背到10点,中间休息半小时,10点以后收拾东西回自己住处。11点我躺在床上听半小时听力,如果突然觉得哪个单词没记牢,就拿起书翻一下,直到自己觉得累了,就把书扔在一边,睡了。

我就这样坚持了一星期,跟我一起复习考研的兄弟对我说:要像你这样学,如果能一直坚持,那就牛了大X了!

这话我爱听!

我也很希望自己真能牛了大X

但很不幸,从第八天开始,我忽然觉得很烦。印象中记得我那时候刚好背到字母表的S,不知道是因为姓S的单词太多还是什么别的原因,有几个单词我总是记不住,看了就忘,忘了再看,看了又忘。而有另外几个词我总是记混,这帮家伙长得实在是太像了,郁闷。

C的也有一堆单词长得很像,但那时候我精力充沛,扛过来了。这次不行了,我有点心烦意乱,沉不住气。

另外,中午我发现自己买的新新单车在6教门口被偷了,鼻子都给气歪了。这一下子学习的心情是彻底没有了。

我下午就干脆回自己的屋里睡了一大觉,然后去自己住处附近馆子里狠吃了一顿,吃完了又理了个发,洗了个澡,买了一堆报纸专看花边新闻娱乐八卦,看完了睡觉。

第二天又跑去上了一整天的网,一直到晚上才回来。第三天上午我托同学在清华校内联系买了一辆二手单车,下午就骑车去逛海淀图书城,晚上又去清华的同学宿舍看了部电影。

就这样那3天什么都没学,嘻嘻。

从第4天开始,我觉得自己发泄够了,也缓得差不多了,就重整旗鼓,继续开始背。 这样又连着背了5天,终于把那本书finish掉了。

掰指头算算,前前后后加起来,我背那5500个单词一共用了15天。

背完之后个人感觉还不错,我在一个月之后重新翻看那个单词书,还能非常准确的记得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单词。在半年后,大概还记得百分之八十。在三年后,也就是现在,还记得多少,我不知道,但肯定不会低于百分之七十,因为在这三年里,我一直在看英文书。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在背完这个单词书的一刹那。我的心里豁然开朗,自信心一下子彪高,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感觉自己吃吗吗香,干吗吗成,您瞅准咯,单词横背记忆法。

。。。。。。

然而,虽然通过那段日子的专门背单词,我的水平提高了一大截,自信心也得到了很大的膨胀,但我当初那个希望最终能够减少文曲星使用率的目标却没有达成。事实上,在背过单词以后,我不但没有减少在读书时使用文曲星的次数,反而还跑去书店又买了一本朗文大字典。

为什么呢?下篇再说吧。

6.3

单词,不背不知道,一背吓一跳。
很多单词,我背了,知道了它们的中文意思,知道怎么拼写,但是不会用。同时也有很多单词,单词书上的中文意思一样,我不知道它们的区别在哪里,甚至有一些相当基本的短语和句式,却彻底把我弄糊涂了。

举个例子:I knowI see的区别。
过去我所知道的是,当别人跟你陈述一件事之后,你听懂了,就说I see。回答I know是错误的(我过去的老师都是这么教的)。但我发现,事实上,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和情况下,你是可以说I know的,比如看friends,你会发现在很多时候从主角嘴里会蹦出一句:I know
那么老外到底在什么时候会说I know,什么时候说I see,它们之间是否有什么区别?我不知道,我身边也没有人知道。

类似的例子太多了,我想把它们都弄懂了。但是没有人教我,文曲星上却只能查到中文的意思,所以我只好跑去又买了一本朗文大字典。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的英语学习主要就是抱着费曼讲义和朗文字典狂啃。

 又过了3个月,我把第二卷和第三卷也都读完了。这样前前后后,我一共花了8个月的时间读完了费曼讲义全部的115章。

总的说来,读费曼的讲义,虽然我在物理上并没有能一下子学到太多东西,但是英语,特别是专英水平的提高,非常的明显。在读完费曼讲义之后,我开始正式读一些物理专业的英文教材,比如Landau的书,这个时候在语言上已经没有太大的障碍了。

7

我也参加过一些培训课程。档次不高,不是GT,也不是口语,只是新东方的考研辅导班。

收获还是挺大的。在单词方面,学了一堆词根词缀,同时也发现新东方老师倡导的背单词的方法,就是单词横背记忆法。

在阅读方面,我学了不少偷奸取巧的方法,当然老师是不会用这个形容词的,他们把这样的方法称为考试技巧。同时还有一条规律:对于那些中国人出的用来考中国人的英语阅读,你完全不用把文章看懂,一样能把题目都作对。从我之后两年的实践看来,这条规律完全正确。

所以我有一句感慨:当代中国社会的一大特色:不通过正当途径来获取利益。在这个上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写作方面我不喜欢背例句,背范文,而自己看的英文书也太少,所以没有真正学到多少。

最重要的,我学到了一种练习口语的方法:去买一个mp3,或者搞个电脑的话筒,把自己读的一段话录下来,然后和标准读音对照,这样很快就能知道自己哪个音发得不准,通过这种方式来纠正自己的发音,提高是很快的,我建议你也试试。

不过,纠音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用新东方老师的话说,叫生命不息,纠音不止。所以要坚持噢~~

。。。。。。

平日里休闲的时候,我比较少看电影,也不看电视剧和综艺节目,但Friends我是必看的。

看的方法和标准方法一致,就是准备看3遍:第一遍中文字幕,第二遍英文字幕,第三遍没字幕。但是我没有坚持下来,我只看了两遍半:(

如果你问我看friends的收获是什么,我要说的是,从只读费曼讲义,只学科技英语,到日常用语之间的过渡,全靠friends

。。。。。。

最后说一个个人习惯,就是我平时喜欢自言自语。没学英文的时候,我经常用中文自己跟自己聊天。开始学英文的时候,我就中文夹着英文自己跟自己聊天。后来说多了,就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我经常不自觉的从自己嘴里脱出一个句子,或者一堆英文单词。可我自己也不知道说的是什么,甚至这些单词之间没有任何的逻辑关系。这很像是发癔症。

但却有一个好处:我练熟了很多单词之间连读时的发音。
这篇全是砸碎,就写到这里吧。

8

来科院上了一年英语课,感觉挺过瘾的。也许是因为自己很多年很多年没有上过英语课了吧,总有一种新鲜感和好奇感。

这一年里一共有4个老师教过我:金辉,韩诚忠,刘彬和Wayne

金辉,这位美女老师,相信她对我的印象一定很深刻,因为我在第一节课就跑上讲台问她:Are you married

^_^

老师,我经常在厕所碰见他,两个人一起聊聊天。当我知道他只比我大4岁半时,彻底郁闷了。虽然他的口语不是我见过最好的,但是如果给我4年时间,能赶上他现在的口语水平吗?我很怀疑。

刘彬,这位秃头老师,竟然和我是同一个城市的老乡。我选了他的口语ABC,一次上课点名,我迟到了。他拿着名册盯着我问:“Who are you我回答他:“I'm sorry.”

Wayne,这老头很诡异,超喜欢大熊猫。我选了他的写作课,但他一个学期也没记住我的中文名字,每次碰见我都喊我熊猫,真不知道我哪里长得像了!!

上他们的课,我都很冲动,经常上课打岔,提问,聊天。没别的意思,就是练胆子。我自己抱着费曼讲义念了那么久,周围一个人都没有。现在好不容易碰到那么多人专门坐在一起研究英语,此时不放开大胆的说,更待何时?

有时候,我能听到老师们对我的鼓励,这是我过去一直都未曾听到过的。有时候,也能得到他们的肯定。


Wayne微笑着对我说“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的时候。我在心里也微笑着对自己说:嘿嘿,那是因为兄弟我有练过。

然而,当我和Wayne在大街上碰见,一起聊天,他因为发现我不知道yoghurt就是酸奶的意思而感到诧异时,我的心里却很镇定。因为我知道,如果把英语的学习当作漂洋过海的话,那么我自己充其量只能算是刚刚上了贼船。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基本上可以用英语跟人聊天了。自己也能看得懂英文书英文paper。但我不知道这些到底够不够,到底怎么才算够?

我只知道,这条贼船我上了,既然上了,能漂就多漂一会吧。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完)

Neil反面教材:

Neil:我给Yale教授当翻译的经历

Neil:我的前途

Neil:讲个老爱的八卦笑话

Neil:那里的记忆

Neil反面教材☆凤雏先生语录

Neil: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出发点

Neil:理论物理考研功略

痞子版Neil反面教材

反面教材同学与诺贝尔奖得主的合影

反面教材的卧室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0147-201471.html

上一篇:狂人日记(2)——你没文化
下一篇:狂人日记(3)——just do it

1 虞左俊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05: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