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il反面教材☆凤雏先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baoski 鸿鹄焉知燕雀之志? 人贵没有自知之明!

博文

狂人日记(66)——所谓道德,所谓评院士

已有 14770 次阅读 2009-9-2 04:37 |个人分类:不谈理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评论, 反面教材

所谓道德:

1.中国人喜欢打道德牌,因为道德二字是最具威力的杀人利器,谁能把这两个字紧紧握在自己的手里,谁就能秒杀一切对手。

2.中国人一直都搞不清楚“职业道德”和“生活中的品德”二者的区别,与之相对应的,中国人一直都搞不清楚“工作”和“私生活”二者的区别。需要我举例子吗?

3.道德用于约束人的行为,但道德的存在,本质上是为了保障人最基本的权益,所以真正意义上的道德应该是遵从于人性的。如果道德的标准凌驾于人性之上,从而使之成为一种超乎正常人能够遵从的准则,那么这样的道德便是伪道德。遗憾的是,我们生活中挂在嘴上的所谓道德,多半是伪道德——你可以用它来要求别人,用它来评判别人,可把事情放你身上,你也办不到。

4.不要说什么道德底线,这个社会根本没有道德底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已经向金钱和权力投降了,而就在我们为这两样东西付出灵魂的那一刻,我们就已经放弃了原则,放弃原则的社会,哪里会有道德底线?

所谓评院士:

爱因斯坦,薛定谔,费曼,居里夫人,这些科学家虽然伟大,但在中国却都当不上院士,为什么呢?因为爱因斯坦绯闻多,薛定谔情人多,费曼嫖妓,居里夫人勾引有妇之夫——这些都不满足我们对院士在“道德上”的要求。。。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同样可以大胆的宣布,百分之九十的诺贝尔奖得主在中国都评不上院士,为什么呢?因为这些老家伙们,每一个人在他们的“私生活”中都会多多少少有那么点那个,哪个?就是那个,只要你足够眼尖,你一定能挖得出来!

脑子好使点的可能还能联想的到,已当上院士的人,要么真的是那百分之十,要么就是有那个却隐藏得很深,以至于当初没被挖出来——嘘,这话要小声点说。

可是,私生活之所以叫私生活,就说明那是一个人的隐私,是不应该被挖出来的,应该受到保护的啊!”这时候一个人站出来质疑。

对不起,比起保护隐私,中国人更喜欢挖掘别人的隐私。”

可是,评院士是工作上的事,一个人的私生活跟他的工作有什么关系?”

对不起,too。在中国评院士,私生活也是重要的指标!如果私生活不达标,咱也照样不发证!”

“那请问什么叫达标?”

请参照唐三藏法师。”

“Oh,that's weird! 在我们国家,一个人算不算优秀的科学家,关键是看他研究做得好不好,而不是看他下班以后做什么,blahblahblah”一个美国人评价说。

“对不起,three。我们是评院士,不是单纯评优秀的科学家。二者不能划等号。”

你们的院士真奇怪。”这个美国人留下一句话走了,他没有注意到在听完这句话之后,我们脸上那难看的表情。

。。。。。。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0147-252790.html

上一篇:停博一段时间
下一篇:赴澳大利亚监督指导世界拉力锦标赛的工作报告 zz from 韩寒 blog

13 刘全慧 郭胜锋 毛飞跃 肖重发 吴飞鹏 杨秀海 王继华 柳东阳 刘晓瑭 饶海 唐敬平 xilihutu h8l53ocp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22: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