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的闲坛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oness 科学、学习里的坛子

博文

科学目标随想(1)——解释过去,预测未来

已有 3772 次阅读 2008-11-16 23:24 |个人分类:读思笔记|关键词:学者| 科学

解释过去,预测未来
  科学发展中,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假说、检验构建着科学理论的体系,以解释着人类所能感受到的物质存在。而能且仅能解释所能感受到的存在,包括看、听、触,包括实验及假想实验的推测,也包括“善假于物也”的感知拓展,至少在以事实是检验科学的惟一标准的时代。然而这种人类与几千年前的脊索动物相差无几的感官能力,在冥冥中为科学的发展圈了一个苑囿,然后归结为“测不到”,或者是现在还不能推测、理解的物理量(例如上帝)。
  而就我们所建立的科学而言,随着越来越多的事实而不断的完善,而大凡推翻。一代理论的土灰被新一代的理论掩埋,把时间一刀切下去,仿佛沉积岩,而我们的世界是由最上层组成的。数学严格的限制在其封闭的理论世界中推演,则更多的是更多理论的叠加;而物理理论则“想精密确切地描述复杂现象和系统的任何现实的物理状态,事实上是办不到的”(L.A.Zadeh,模糊数学学家),所以物理更多在推翻与被推翻的更迭中。
  解释过去是科学的发源与目标的回归,而科学目标未止于此。预测未来——这里还是不用“掌握”“控制”为好,以述其和谐、能动一面。科学用来指导人类对未来的实践,或现实的说,指导人类发现、制造活动。则一个科学理论,无论是相对的正确或是绝对的错误,只要有利于我们的发展,就不负于此“科学”之冠。
  不可否认牛顿力学定律在人类发展中的光辉地位,尽管是更正确的相对论在宏观低速的退化近似,但是在几百年中指导了人类通常的宏观低速存在的社会发展;亦如相对论指导了高速运动存在下的人类宇宙观察、实践,以及量子力学之于微观世界一样。
  事实固然是强有力的,或者说是可以令我们信服的惟一证据;而也要从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沿着时间将科学的沉积一刀剖开,每一页都夹藏着绚烂的发展,土灰成了积淀,才有了现在的油然。因此不管胖老鼠瘦老鼠,能指导我们找到奶酪的就是好老鼠。

科学不为战争
  诚然,近世纪科学研发的动力最主要来自于军事需求,有时惊讶于其竟大于“万恶”的资本商业目的。
最近一直观看“二十世纪科技发展史”系列片,一个深刻感受是科学时常伴随着战争迎向人类,例如合成氮化合物、例如原子能……我想起小时看到的科学家画册,当爱因斯坦最终永远的沉睡在全世界的鲜花当中,却流下了二滴注定性遗憾的眼泪——一滴是他未竟的大统一理论,另一滴则是“为错误的建议研制原子弹而赎罪”的和平事业。
  曾经,科学用它自身解释着人类感受到的一切,才让人类开始有了真正的安全感,所以少了图腾、少了膜拜;未来,科学不会成为让人类毁灭的悲哀。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0236-205495.html

上一篇:题油诗怀实习历路
下一篇:两首怀念食堂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7: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