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蜗居,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aoborui

博文

Banana

已有 1287 次阅读 2008-10-13 11:12 |个人分类:教育心理|关键词:学者| 心理, 教育, 体制

开家长会,武老师特意提到有些孩子可能习惯在家里的墙壁上涂鸦,所以在教室里也随心所欲了。武老师说学校可是对班级卫生每天一小检每周一大检的,墙面地面应该保持绝对干净的。
想到了在上海,看到Ding的4岁儿子去上“创意宝贝”的课。他向我介绍说“创意宝贝”课程主要是最大限度地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白色的T恤上或者家里涂鸦,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看到Ding的家里墙壁上也是被孩子n次地涂鸦。国外大多数家长都是这么教育孩子的。
但是孩子长大后,上学后,还得遵从校纪校规。
我们当家的一直标榜自己对孩子实施的是所谓“西式教育”,并津津乐道。可是上学之后孩子难免是班里所谓淘气的一个,难免被贴上自由散漫的标签。于是随着孩子心智的成长,认知水平的提高,我们不得不一步步让他变得“规矩”起来。
记得当初,幼儿园里家长们竞相争着让孩子上唯一的一个“蒙班”的时候,有的家长也曾困惑。她说如果让孩子在学前接受的是西式教育,而在小学后依然是货真价实的中国传统教育,会不会让孩子无法适应过来?
最典型的要数那些随父母出国念过一年甚至几年书尔后回国继续就读的孩子们。听说,在这些孩子们的班里,其他同学都戏称他们“Banana”——“香蕉人”。那些香蕉人管内心里都是西式(白人)的教育观念,而事实上因为自己是黄皮肤的中国人还得置身于传统的中国教育下。他们不断地经历着从一种文化到另一种差异极大的文化之间的过渡,切换,幼小的心灵和身躯是否承受得了呢?他们会有怎样的困惑会面临怎样的挫折呢?面对两种文化的激烈碰撞,家长们都已快晕菜,孩子们还不会更晕?
传统教育的优势,基本功扎实,学习系统。劣势是应用水平差,创新能力差,在竞争激烈的升学压力下,学习过程更多是被动而痛苦的,孩子学习的动力主要源于父母而非自己,即奥苏贝尔的所谓附属内驱力,而非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西式教育的理念更多是顺其自然,快乐学习,不求结果,只求孩子身心健康。缺点是孩子有可能在不了解社会和自己,当孩子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错失了发挥其潜能、学习更多知识的黄金时期。
有人说,我们不能为了放任孩子的童年和青少年,而给他们一个糟糕的成年。传统的教育模式与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模式相结合,在不同的时期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模式。父辈不能完全以过去的学习经历作为子女的教育范本。
当很多家长也接受了西式教育的理念之后,只是对孩子以后的教育模式心存困惑、无所适从:单一的中式教育模式好?单一的西式教育模式好?中西结合的教育模式难道真的是最好?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0279-201669.html

上一篇:你是后院王者
下一篇:You are special!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8: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