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德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eminglei11 招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硕士生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博士研究生,欢迎报考

博文

圈起来培养 真的能出精英?

已有 3385 次阅读 2012-3-13 10:4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精英

    最近教育部准备建立精英教育体系,有人建议作为精英教育的试点,可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建立两个“园中园”;两“园中园”学子着各自校服组成两个方队 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要增强精英学子对国家的高度忠诚和高度责任感,国家应毫无保留地给予其相应的优质教育、高度的社会荣誉及相应的人才使用政 策。联系到现在很多985高校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本科生学院,如浙大的竺可桢学院就是优秀本科学生“特别培养”的荣誉学院,搞得就是精英教育么,可是这样圈起来单独培养,真的能出精英?
    由于被圈的学生肯定是优中选优,被人为地贴上准精英的标签,他们是否
要与自己眼里的普通学生“划清界限”,处处显示自己的特殊,是否会因此
无形中培养出特权意识,其实上述建议已经给了园中园学子的特权,他们凭什么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而成功的精英教育是反对培养教育者的特权意识的,在美国很多精英家庭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公立学校去,因为贵族学校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特权意识,还有一些家庭,干脆自己掏腰包,让孩子去非洲、拉美、南亚等相对贫困的地方当志愿人员,因为这些家长相信,真正的精英人才必须了解下层社会。
    过分过多的物质投入也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之道,
耶鲁大学校长在谈到如何培养精英人物时,他并没有过多地谈及耶鲁的硬件设施在培养精英学生过程中的意义,而是谈到了学生社团。他指出,耶鲁的学生有自己组织的 250个社团,由于每年都有学生毕业,这250个社团中,每年都有一些要更换领导班子。耶鲁大学有 1万多名学生。这样算来,20% 的耶鲁学生都有机会成为某个社团的主席,他觉得学生在自己的社团中会培养各种有用的能力。事实上,这些社团实际上就是培养领导才能的一个实验室与人合作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说服动员能力等许多重要能力都是在这些社团活动中得以培养。由此看来,学生最高贵的修养并不一定需要过高的教学成本,需要的是教育理念,譬如:善意的微笑、妥帖的语言、团队合作的精神、组织能力等等,这都可以通过课堂与生活教育而获取。圈起来,一定需要增加新的投入,而学生还得通过与校内的普通学生沟通交流,培养精英人才该具有的人文精神,做人做事良好的态度,又何必多此一举。
     其实,圈起来部分学生,对未被圈的学生也不公平,无性当中让这些未被圈的学生低人一等,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严重影响他们的自信,同时优质资源都投入到少量的被圈学生上,普通学生的机会也就少了,这种牺牲大多数学生利益,来培养少数学生的做法,是否值得?是否有成功的经验?值得思考!!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954179.htm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1176-547217.html

上一篇:如何让学生爱学?
下一篇:拼爹或拼命

5 吕喆 向峥嵘 李志俊 张骥 laokank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8: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