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水.熵.复杂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w 张学文的文章,涉及气象、水分、熵、统计、复杂性、一般科学等

博文

“个体”是比集合更基础的概念...

已有 4303 次阅读 2010-8-6 12:00 |个人分类:个体通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个体, 集合

个体是比集合更基础的概念...

 

张学文,2010.8.5

1.         2010.8.2日我在新疆昌吉参加一个学术与教学的讨论会(刘全慧教授也到会了),可我思想跑题,想到了这样一个认识,即个体是比集合更基础的概念。于是回家把这个认识备存到日记里。我想,这可能正是我写的一本小册子的好书名。

2.         也是82李炳铁先生在我的博客上留言说:感谢张学文老先生发起关于的问题谈论。北京信息交叉科学研讨会(2005)后,张学文老先生就发起关于的问题谈论,并主张大家共同议论,然后出一本小册子。当时我也参加了讨论,并提出两个观点,1是:应该是比基本单位更基本的自然单位,2是:并立。当时张老先生回复说次也是个,我很赞同,只是保留了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
今天看来,其重要性则在于,越是最基本的问题,越是具有普遍和深远的意义。也正是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的思考,才使得我在普朗克量子公式上,得到了应用,并得以修正普朗克量子公式和普朗克常数。
在拓变论之前的普朗克常数是h=6.6260755*10^-34(J*s),普朗克量子公式是E=hν
拓变论修正后的普朗克常数为hJ=6.6260755*10^-34(J),拓变论修正后的普朗克量子公式是E=NhJ),N为量子数,普朗克常数数值不变,单位由hJ*s)变为hJ)。
假如张学文老先生还关注本论坛的话,我敬请张学文老先生,将此内容纳入您那本要出的关于的小册子当中,并衷心的希望您能够出这本小册子,其意义非常之大。

3.         201084我开完会回乌鲁木齐,給李炳铁回复说:李炳铁你好!
好久没有联系了!关于的事的过去的讨论和那些朋友都是值得回忆和再聚的。
去年我们新疆不能上网,我就低头完成了一个气象方面的书稿。其中的一个附录就是关于个体、个的问题,有1万多字。
今年我没有明确目标,年纪也大了。不能对自己提什么要求。不过个体的出书的事,倒是有一些进展。
蔡文的三基元中有物元、事元。(如苹果)一般可以用做自然单位,(如盖个图章)一般可以用做单位。这样“个”与“次”分别表示“物”与“事”的自然单位。
我现在是着手把个体变成一本小册子,也希望把大家的认识恰当地组织进去。如何恢复过去的讨论是个问题。张学文8.4

4.         86,今天,看到李朝辉博客文章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0400中有如下文字:可拓逻辑则是以个体的特征及个体的结构作为认识世界的着眼点。以基元作为描述工具,研究它们的一般性质和关系,以达到认识世界的目的。因此,可拓逻辑不仅研究类和个体,还研究个体的特征或共轭部结构,即研究物元、事元、关系元和共轭部。,我当即表示对这个观点的支持,并且说:“个体”概念上有大量的认识需要展开!

5.         我除了在2003年出版的《组成论》里把个体作为科学概念提出外,2005在给冯向军的论文集稿子里继续延伸这个问题,该文的名称是“横贯多个论域的一个概念和一个单位”,那里说的概念就是“个体”,说的单位就是“个”。

6.         大约在2005年,我在潜科学等网站上就“个体”这个概念,“个”这个计量的自然单位展开了与多位朋友的讨论。2009年我写空中水文学初探,就把对个体的进一步的认识编入附录1。名称是个体集合和它的复杂程度。1-2万字。该书20013月由气象出版社出版。我的科学网博客http://www.sciencenet.cn/u/zhangxw/ 分类中就有一个类称为:个体通论,其中有8篇文章

7.         今年 我打算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把关于个体的小册子的事做推进。现在已经拟了数章,写好了第一章初稿。

8.         而此书的书名已经有好几个候选者:个体论、个体通论都是,个体是比集合更基础的概念是最近提出来的。这个题目突出,但是弱点是过分学术化。

9.         我打算把这个书放到网上写,即把没有定稿的东西就拿出来,欢迎大家批评、帮助、甚至一齐商量充实。

10.     今年我在可拓学方面思考了不少(学的不够)。我感到其三基元都是个体,不同类别的个体。所以可拓学需要给个体概念以基础地位。而这反过来也使我热心提倡的“个体”概念丰富了内容。实现了创新的知识之间的融合。

11.     也许这个说明就是我后面的“个体通论“(或者“个体是比集合更基础的概念”,)小册子的内容介绍(网络版)的开场白了

12.     欢迎关注新概念提炼的朋友关注,以致参加这个进行中的学术建设。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24-350483.html

上一篇:求证陈安博士的论题,我等待多份工资!
下一篇:《个体通论》-第1章提炼一个科学概念--“个体”

2 武夷山 杨学祥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7: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