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中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ping

博文

美国的鱼为什么好钓? 精选

已有 17970 次阅读 2012-2-23 09:01 |个人分类:故事感想|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中国, 美国, 感想, 钓鱼

美国的鱼为什么好钓?


蒋继平

2012223


最近肖海先生发了一篇[在美国钓鱼] 1)的博文, 因为很有情趣,已经被精选。


我认真地读了这篇博文, 从博文中得到的印象是, 博主强调的是美国的鱼很多也很好钓, 而且钓鱼的地方环境也很好。一些对此博文发表评论的人也有同等的感受和经历。这篇文章,引起我的兴趣主要是因为我从小也对鱼特别感兴趣,几乎跟博主描述的情况差不多。 因为家乡是长江黄金三角洲, 富产各种鱼类, 所以,从小就跟鱼结了不解之缘。 十几年前, 从加州搬到弗罗莉达州,专门找有水的地方买房子, 因而,房子的后院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湖,湖里有很多种鱼。 工作的地方更是池塘湖泊遍布, 野生水生生物品种繁多。


在我的经历中, 我也确实觉得美国的鱼特别的好钓。记得1978年我大学一年级暑假回家乡, 在池塘边钓了三个小时的鱼, 也没有一条鱼上钩。 19997月份,我们一家刚搬到弗罗莉达州的新住地, 就在自家后院子的湖边钓鱼,没有想到的是, 钩子一着水就被一条鱼咬着了, 我很快地提起钩子, 一条脸上带着花纹的热带鱼就被我钓上来了。大约十几分钟的时间, 我一共钓了二十几条鱼。 虽然它们不是很大, 但是, 也是很可爱的热带鲫鱼。 在我全神贯注地钓这些热带鲫鱼的时候,旁边来了一群鲶鱼(在美国, 我们中国人都叫猫鱼 (catfish))。 它们浑身黑色, 个子很大。 因为我的鱼杆是小型的, 一条大鲶鱼把我的鱼钩咬着不放, 我想把它提起来,可是, 它拼命挣扎, 结果我的鱼线因为太细而断裂, 鲶鱼带着我的鱼钩游走了。


后来我又到体育用品商店专门买了更好的钓鱼工具。 鱼线也粗了强了好多。 我在一根鱼竿上挂了两个鱼钩。 有一次,两条大粘鱼各咬着一个鱼钩被我钓上来了, 它们加起来大约8斤多一些,每条4斤以上。 后来有一次, 我的一位中国同事和朋友带着两个孩子从加州来我家做客, 当我告许她我一个鱼竿可以同时钓到两条鱼时, 她说我是牛皮大王,尽会吹牛。我听了以后, 就跟她说:“信不信由您, 我和太太马上要上班去, 我女儿今天放假在家陪你们, 你们自己在后院子里钓鱼吧。不管您钓鱼的技术如何, 我保证您能如愿以偿, 不过,无论如何,请您把钓到的鱼放回去。” 下午下班回到家,这位朋友首先笑嘻嘻地跟我说,她今天一杆子钓到两条大鲶鱼,真是太有趣了。


凡是来我家做客的,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企业家, 我给他们的第一个娱乐活动就是在后院子钓鱼。 只要对钓鱼感兴趣的,他们通常都会有所收获,兴奋不已。 我在这个湖里一共钓到过8种不同的鱼, 包括甲鱼。 甲鱼是最难钓的。


说了这么多,还没有说到题目, 为什么美国的鱼好钓? 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让我来说一个钓鱼的故事。有一天, 我钓到了一条大鲶鱼, 体重在五斤以上。从它的身材来看, 它已经有相当的年龄。 当我正在想办法把鱼钓从它的嘴巴里取出来,准备把它放回去的时候, 它拼命地挣扎。 我跟它说:“不要乱动, 你越是挣扎, 越是不利于我取出钩子, 所以,请你忍耐一下,马上就好了。还有,下次请你千万不要贪嘴, 不要吃鱼钩上的东西, 难道你很笨吗?”我的话刚停,那条鱼就不挣扎了, 不过,它张开大嘴跟我说:“你才笨呢,我们吃不吃鱼钩上的东西都一样,反正很安全, 不会死的。你不是照样会把我放回去的吗? 我们的祖辈一直跟我们如此说的, 美国人很善良, 他们钓我们只是跟我们玩玩,不会吃我们的。所以,不用怕,尽管吃就行了。 而且,我们还受到动保组织的保护呢。 还有,我们的肉也不是很鲜美, 你不喜欢吃。 你钓鱼纯粹为了好玩, 满足欲望。 是不是?所以,在我看来,你才笨, 花时间做着这种损人利己的事。”


虽然被它批评了一顿有点儿不舒服, 但是我还是好心地跟它说:“在大多数情况下, 我们不吃你们, 可是, 要是想吃了, 还是会吃的。 所以,还是请你和你的同伴们小心为妙。”说完,我已经顺利地取出了钩子, 把它放回湖里。它依依不舍地在湖边游来游去, 一直到我离开为止。


从此以后, 我很少看到黑色的鲶鱼群在湖里游弋。现在基本上已经绝迹。 它们似乎不愿意与难以理解的人类相处。


从那以后, 我也对钓鱼失去了兴趣。


附记: 写完这篇博文, 产生一种感想:中国人聪明, 中国的鱼也聪明, 真是华夏大地人灵地杰, 什么环境孕育什么养的生物。 可是, 我弄不清楚, 中国人的聪明是因为吃了“聪明的鱼”, 还是中国的聪明行为影响了中国鱼的“聪明”?


  1.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54907&do=blog&id=539859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3132-540459.html

上一篇:决定研究生“钱途”的六个基本要素
下一篇:读研期间我的时间安排

20 刘全慧 李学宽 吴飞鹏 武夷山 金小伟 赵建华 曹聪 徐耀 褚海亮 谢鑫 姜永进 张玉秀 徐迎晓 徐明昆 王春艳 李宇斌 占礼葵 neilchau tuner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7: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