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长明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angminglu 关心基因工程与转基因安全

博文

抗虫转基因水稻安全吗?

已有 10508 次阅读 2010-2-11 17:21 |个人分类:转基因思考|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转基因, 水稻, 安全性, 抗虫

一. 抗虫蛋白

苏云金芽胞杆菌长到一定阶段,身体一端会形成一个卵圆形的芽孢,用来繁殖后代,另一端则产生一个菱形的结晶体,有很强的毒性,称内毒素(或被称为杀虫晶体蛋白)。有杀虫活性的δ-毒素由Cry基因编码(控制合成这种蛋白质的基因在质粒上),对鳞翅目(如蛾与蝶)、双翅目(如苍蝇、蚊子)和鞘翅目(甲虫)有很大杀伤力。早在1938年,法国就开始使用Bt毒蛋白作为农田杀虫剂。1958年,美国步法国后尘开始使用Bt毒蛋白。由于这种农药对人体没有毒副作用,对环境没有污染,因此时下大行其道的有机食品广泛使用Bt毒蛋白作为杀虫剂。因此,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发酵生产制成高效生物杀虫剂,或用Cry基因制成防虫害的转基因产品。苏云金芽孢杆菌的防治对象是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等多种害虫,其药性的持效期可达7~10d左右。

二、抗虫转基因水稻  

 通过基因操作把来自微生物的Bt 基因导入到水稻中,使Bt 杀虫蛋白在水稻植株中表达,从而达到毒杀害虫的目的。抗虫转基因水稻 自身具有抗虫能力,不用使用农药就可以防御害虫,因此可以大大减少农药污染环境和人员中毒事件的发生。

三、抗虫转基因水稻安全吗?

有人问,抗虫转基因水稻虫子吃了会死,难道人吃了就没关系吗?”。这个想法是很自然的,答案是没有关系。首先,Bt毒蛋白对人来说并非陌生的东西,Bt毒蛋白由苏云金杆菌产生,苏云金芽孢杆菌原毒素具有很强的杀虫特异性,不会伤害天敌,不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不污染环境,没有残毒,生产的产品可安全食用,所以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生物杀虫剂。Bt毒蛋白可以毒杀特定昆虫,但对人畜都是安全的,这一点已经被大量事实和历史证明。自然状态下,苏云金杆菌以一种生物细菌的形式生存于土壤和水中。也就是说我们经常可以接触到苏云金杆菌以及它产生的毒素。如果这种毒素会毒害人体,就不可能长期存在下来。

虫子吃了会中毒,而人吃了不会中毒并不奇怪。就像人吃了会中毒,而动物吃了不会中毒一样正常。自然界很多昆虫吃了会中毒,而人吃了很安全甚至有好处的东西。昆虫食用Bt毒蛋白后中毒死亡,原因是没有活性的原毒素在昆虫体内经蛋白酶消化后,产生有活性的毒性肽,作用于昆虫中肠上皮细胞,与中肠道上皮细胞纹缘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细胞膜穿孔,消化道细胞的离子、渗透压平衡遭到破坏,最终导致昆虫死亡。 苏云金芽孢杆菌原毒素的杀虫特异性受其溶解性和昆虫消化酶体系的影响。必要条件是象昆虫肠道那样具有1)碱性环境,和2)具有毒蛋白靶位。在动物的胃肠道内,酸性环境下蛋白质晶体不能溶解,而且不具备毒蛋白作用的靶位点,因而对人畜无害。抗虫玉米和抗虫棉在全世界大面积种植达14年之久,至今未发现安全问题,转基因水稻虽然属于新生事物,但批准之前经过了多年的安全性实验,从各个角度看其食用安全性是可以放心的。

转基因技术是传统育种技术的发展和延伸。今后的品种培育将越来越多地依赖转基因技术。也就是说,未来的品种都将是转基因品种。转基因品种在我国还是属于新生事物,由于不太了解,在心理上产生抵制情绪是很正常的。值得指出的是,我们不能因为原子能可以用于制造原子弹武器,就全盘否定原子能具有为人类造福的一面。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它是未来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幸福,我们理应全力支持它,发展它,决不能肆意诋毁和阻挠。



环境问题思辨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3436-294507.html

上一篇:转基因作物监测原理与方法
下一篇:参加维也纳"植物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国际会议有感

1 李小文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