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anrongchen

博文

钱学森问题的现代证据-----我们为何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已有 4438 次阅读 2009-12-17 08:51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教学, 职称, 条例, 岗位聘任

大学的聘任竟然堕落到教学工作量达到80%(聘任教学岗位的基础线,不满足就不能聘任)就可以,科研成为一个唯一重要的评价标准,难怪我们有一个人才培养的误区:没有培养出杰出的人才。

注意:这里是教学工作量,而不是教学,教学时数是一个钟头一个钟头在讲台上赚来的,教学工作量是包括如研究生教育,论文答辩参与,指导本科和研究生等等杂七杂八的数据。没上讲台甚至有很多教学工作量。  

科研是找到项目,然后写论文,出国花钱,或者在国内花钱。有人脉,有关系,甚至领导的关系户经常会得到资助。

请看某大学某单位的聘任文件:

 

XXxxxxx学院教师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细则

 

根据学校要求,为落实我院教师岗位的设置、聘用和管理工作,完善以岗位设置管理为中心的人才使用、评价、激励与保障机制,按照《XX大学岗位设置与聘用暂行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岗位设置

1设置原则

(1) 在学校对学院核定的教师岗位总量内,按照学校对学院各类人员等级及结构比例的要求,设置副高级及以下相应岗位

2、岗位名称及等级

(1) 副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副教授一级岗位、副教授二级岗位、副教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专业技术五至七级岗位。

(2) 中级教师岗位名称为:讲师一级岗位、讲师二级岗位、讲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专业技术八至十级岗位。

(3) 初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助教一级岗位、助教二级岗位,分别对应专业技术十一级、十二级岗位。

二、副教授岗位聘用

1、副教授岗位聘用基本条件:

(1)具有良好的品行,恪守师德和学术规范,爱岗敬业。

(2)具备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专业知识、学术水平、任职资格和身体条件。

(3)近三年年度考核为合格及以上等次。

2、副教授岗位聘用基本年限要求

(1)担任副教授职务满10年且符合以下一级岗位基本聘用条件者,可申请参加副教授一级岗位的评选和聘用。

(2)担任副教授职务满5年且符合以下二级岗位基本聘用条件者,可申请参加副教授二级岗位的评选和聘用。

(3)教学科研业绩突出的教师可不受上述年限要求限制,直接聘用到比任职年限对应岗位高一级的副教授岗位。

3、副教授一级岗位基本职责

(1)了解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把握学科和专业发展方向, 提出具有前瞻性、创造性的研究构想;在人才培养、创新团队建设、教学科研基地建设、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积极组织学术活动,与国外高校或科研院所建立一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关系;组织团队成员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出版有影响的专著或教材。

(3)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或技术开发课题,协助团队成员取得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或重要技术开发课题,或获得国内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成果奖、国际学术奖。

(4)承担本学科专业主要课程;指导青年教师研究生;举行专题学术讲座。

(5)承担或参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组织管理工作及其它公益活动。

4、副教授一级岗位聘用条件

具有副教授职务,教学工作量满足基本工作量的80%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按照有关程序可直接聘用到年限要求相对应的高一级副教授岗位:

(1)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省“青蓝工程”学术骨干及以上;

(3)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和科学技术带头人;

(4)省级教学名师;

(5)国家重大项目(973863、行业专项等)一级子课题主持人;

(6)主持2项及以上国家级项目。

(7)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其中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三等奖(第1名);

(8)省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其中特等奖(前5名)、一等奖(前3名)、二等奖(第1名);

(9)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获得者(前4名)、二等奖(前2名);

(10)科技开发年均到院账15万元以上。

注:奖、项目、专利等均需以xx大学名义承担和获取。以下同

担任副教授职务满10年,教学科研成绩显著,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经评选后聘用到副教授一级岗位:

(1)xx省优秀硕士论文奖第一指导教师;

(2)国家重大项目二级子课题主持人(同一项目到账经费15万以上)

(3)省部级重大项目一级子课题主持人;

(4)部级及以上项目主持人;

(5)省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其中一等奖(不计排名)、二等奖(前5名)、三等奖(前3名)

(6)省级研究生创新教育工程平台负责人;

(7)省级特色专业负责人、省级精品课程主持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省级人才培养基地负责人;

(8)获得校教学成果一等奖(第1名)

(9)指导学生获得全国挑战杯大赛二等奖及以上(第一指导教师);

(10)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所发表的论文单篇SCIEISSCIISTP他引达到20次以上者;

(11)近三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以上(排名第一);

(12)近三年年均到账横向科研经费15万元以上;

(13)科技开发年均到院账6万元以上;

(14)担任副教授职务满10年,具有良好的学术声誉,教学科研开发等方面业绩突出,且在学院改革发展、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全局性工作中做出公认的重要贡献者。

(15)担任副教授职务满5年,且符合上述条件之一及以上者,可申请并经评选后聘用到副教授一级岗位:

5、副教授二级岗位基本职责

(1)了解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明确学科和专业发展方向, 提出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构想;在人才培养、创新团队建设、教学科研基地建设、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积极参与组织学术活动,与国内外高校或科研院所建立一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出版有影响的专著或教材。

(3)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或重要技术开发课题,参与国家或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或技术开发课题,或获得省内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成果奖。

(4)承担本学科专业核心课程;指导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举行专题学术讲座。

(5)承担或参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组织管理工作及其它公益活动。

6、副教授二级岗位聘用条件

担任副教授职务满5年,教学科研成绩显著,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经评选后聘用到副教授二级岗位:

 (1)省级项目主持人;

(2)国家重大项目二级子课题主持人(同一项目到账经费10万以上);

(3)省部级重大专项二级子课题主持人(同一项目到账经费15万元以上);

(4)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不计排名);

(5)省教学成果奖获得者(不计排名);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前3名)、二等奖(第1名);省各类优秀教学教改成果奖:一等奖(前3名)、二等奖(第一名);校各类优秀教学教改成果一等奖(前2名);

(6)xx省优秀硕士论文奖入围(校优)第一指导教师;

(7)xx省优秀本科生论文(设计)一等奖指导教师;

(8)指导学生获得全国挑战杯大赛三等奖(第一指导教师);

(9)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所发表的论文单篇SCIEISSCIISTP他引达到15次以上者;

(10)近三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以上(排名第一);

(11)近三年年均到账横向科研经费10万元以上;

(12)科技开发年均到院账3万元以上;

(13)担任副教授职务满5年,具有良好的学术声誉,教学科研或开发方面业绩突出,且在学院改革发展、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全局性工作中做出公认的重要贡献者。

(14)担任副教授职务满2年,且符合上述条件之一及以上者,可申请并经评选后聘用到副教授二级岗位:

7、副教授三级岗位聘用条件

担任副教授职务,考核合格以上。

三、讲师岗位聘用

担任讲师职务满8年,可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经评选后聘用到讲师一级岗位:

担任讲师职务满4年,可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经评选后聘用到讲师二级岗位:

具有讲师职务,教学工作量达到基本工作量的80%,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按照有关程序,申请并经评选后聘用到比任职年限对应岗位高一级的讲师岗位: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

(2)校新世纪人才;

(3)校课堂教学一等奖获得者;

(4)科技三大奖获得者,其中一等奖(前8名)、二等奖(前5名);

(5)省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其中一等奖(前7名)、二等奖(前5名);

(6)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获得者(前5名)、二等奖(前3名);

(7)市、厅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

(8)xx省优秀本科生论文一等奖第一指导教师;

(9)获得校各类优秀教学教改成果奖:一等奖(前3名);

(10)指导学生获得全国挑战杯和节能减排大赛优胜奖(第一指导教师);

(11)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SSCIISTP收录论文2篇以上;

(12)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以上;

(13)任现职期间年均到账横向科研经费5万元以上;

(14)科技开发年均到院账3万元以上;

三、助教岗位聘用

具有助教职务,接受院分派的教学和其他任务,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可申请并经评选后聘用到助教一级或二级岗位。

 

说明:

1、本细则所列具体科研项目级别由校科研处认定。

2、未经学院同意擅自离岗年累计超过一星期者不得申请相应职务的二级及以上岗位;

3、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重大失误者和受到督导严厉批评二次以上仍然没有明显改正者不得申报相应职务的二级以上岗位;

4、有关条列的解释权在院岗位设置与聘用领导小组。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4398-279229.html

上一篇:大学教育向何处去?
下一篇:这样的研究有意义吗?

3 吕喆 贾利军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1: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