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llerMaM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ollerMaMing

博文

秃鹫,秃鹫,寻找秃鹫!

已有 7317 次阅读 2016-4-2 15:39 |个人分类:猛禽|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秃鹫

      秃鹫,秃鹫,我的秃鹫!2012-2016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包括高山兀鹫的繁殖生态研究和秃鹫(Aegypius monachus)繁殖生物学及种群分布状况(31572292),10年研究大型猛禽,心得很多。现在,这个对于我有一点力不从心,队伍参差不齐,后继无人,自己的体力和心力都有所不济,需要大家帮助、支持、理解、参与和共同关心。而秃鹫国内研究属于空白,长期无人关注,生存状况如何,知之甚少。秃鹫(Aegypius monachus)被认为是自然界的清道夫,喜欢食腐尸,俗称为“座山雕”。秃鹫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消费者,位于食物链的顶端,对维持生态平衡有一定的作用,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具有较高的生态和间接经济价值(许维枢,1995;高玮,2002)。以往国内仅有少数描述性报道,且疑点诸多,缺乏繁殖生物学及种群状况本土研究资料。近年由于栖息地丧失,种群状况堪忧。十多年来我们在新疆天山山脉数千公里范围里调查(包括猎隼、金雕、高山兀鹫等),零星发现了几个秃鹫繁殖区,对其习性和种群状况有了初步认识。拟采用样线和样点法,评估其种群大小、集群结构和动态变化。运用地理信息理论、多重回归方程建立生境及巢址因子间预测模型,并应用资源选择函数揭示秃鹫对生境、巢址因子选择性,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进行评价。借助定位观察、卫星跟踪、电子标记、红外监视、食物分析,展开生物学研究。采用焦点取样法观察记录繁殖行为,并构建行为谱。通过毒理分析,比较化学物质在其体内不同组织的含量,获得猛禽食物链中的富集过程。分析污染、生境丧失、食物匮乏、繁殖力下降、兽药滥用、人为干扰与高压电线等因素对种群及生存影响,且通过种群生存力分析确定影响主要参数,提出保护管理措施。

 

拯救三鹫——胡兀鹫、高山兀鹫(马鸣摄)、秃鹫。长期以来人们对鹫类生活史充满误会、蔑视、恐惧和无知,或认为是血腥的、肮脏的、丑陋的、危险的恶神,总是伴随着屠杀、争斗、死亡和腐烂,是疾病或毒菌的传播者,臭气熏天……总之,人们漠视鹫类的处境,即便是知道其与世无争、生存维艰,也是敬而远之。在一些地方,鹫类的生活被打扰,鹫类的生存处境越来越糟糕!

 

三鹫联盟——胡兀鹫(马鸣摄)

秃鹫  Aegypius monachus (Linnaeus) Cinereous Vulture

分布:在新疆见于各地山区(留鸟)。昆仑山、阿尔金山、若羌、民丰、洛浦、和田、墨玉、皮山、叶城、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喀什、莎车、克孜勒苏自治州(克州)、乌恰、乌鲁克恰提、阿合奇、塔里木河上游、温宿、托木尔峰地区、拜城、沙雅(塔里木)、库车(山区)、尉犁(1月)、和硕、和静(巴州)、天山山脉、巴音布鲁克(天鹅湖)、新源、巩乃斯、那拉提、伊犁、阿拉套山(夏尔希里)、博乐(博州)、精河、乌苏、沙湾、昌吉、乌鲁木齐、阜康、北沙窝(冬季)、吉木萨尔、卡拉麦里、奇台、北塔山、木垒、准噶尔盆地(2月)、塔城、布尔津、阿尔泰山、福海、富蕴、恰库尔图、乌伦古河、喀木斯特、青河、巴里坤、哈密、口门子、沁城(留鸟)。

生态:大型猛禽。栖息于丘陵、山地草原和高山裸岩带。海拔400~5500m。以大型动物的尸体为食。

 

秃鹫(Aegypius monachus)繁殖生物学及种群分布状况(马鸣摄)。秃鹫在我国数量居多。有人提出世界种群数量为7 200对到10 000对,在亚洲为5 500~8 000对,叶晓提估计我国为1 760对(Ye,1991)。最近IUCN报告称亚洲在21 000~30 000只之间。因此,乐观一点估计,在我国分布有8000只以上。

 

秃鹫主要栖息于山区,如低山丘陵和高山荒原与森林中的荒岩草地、山谷溪流和林缘地带,常单独活动,偶尔也成小群,特别在食物丰富的地方。要以大型动物的尸体为食,喜在开阔而较裸露的山地和平原上空翱翔,窥视动物尸体。偶尔也沿山谷低空飞行,主动攻击中小型兽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有时也袭击幼畜

三鹫宣言——保护秃鹫(Aegypius monachus)(铁虎)。秃鹫为大型猛禽,体长108-120cm,翼展2.8m。通体黑褐色,头部裸出,仅被有短的黑褐色绒羽,后颈完全裸出无羽,颈基部被有长的黑色或淡褐白色羽簇形成的皱翎。幼鸟比成鸟体色淡,头更裸露,亦容易识别。

三鹫合璧,手机拍摄(铁虎)

秃鹫分布于非洲西北部、欧洲南部、亚洲大部分地区,如西班牙、法国、罗马尼亚、巴尔干半岛,往东经小亚细亚、阿拉伯北部、中亚、伊朗、阿富汗、喜马拉雅山西部、印度、蒙古、原苏联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阿尔泰山区,一直到西伯利亚南部。
在中国,秃鹫的分布面积最广,适应性最强,占到了国土面积的二分之一以上,包括了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西南、东北、华北及华东诸省。卫星跟踪研究结果显示,分布在我国阿勒泰地区的秃鹫可迁飞到朝鲜、韩国沿海等地区,分布面积在进一步扩大。

(马鸣编辑)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48045-967453.html

上一篇:《图览新疆野生动物》(主编:马鸣,李都)出版发行
下一篇:可可西里经验:青藏铁路动物通道建设案例分享

8 张珑 刘全慧 梁红斌 杨正瓴 戎可 许培扬 aliala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6: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