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ngfeng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博文

机会成本,边际效益递减原理与第十名现象

已有 9134 次阅读 2007-10-30 21:17 |个人分类:教育杂谈|关键词:学者

机会成本,边际效益递减原理与第十名现象
 
很久以前,大概还是上高一高二的时候吧,我就从课外书上看到这样一个名词:第十名现象。它说的是一位小学老师在开同学聚会的时候发现以前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的同学在多年以后往往比较平庸,而那些成绩排在第十名左右的同学却反而在日后的生活中表现不俗,进入社会之后往往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关于“第十名现象”的详细介绍可以看看这个网页:http://edu.netbig.com/rank/r1/r03/510/20001009/71290.htm
 
“第十名现象”对我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曾经是我当时不愿用功读书的一个很重要的“理论依据”。在上高一高二时,我上课不愿听讲,自习时不愿做作业,下课和休息的时候就疯狂的打篮球。那时的成绩,已经不仅仅是第十名了,成绩排名大概是二三十几名了吧!记得最差的时候,100分的数学我打30几分,曾经是拿满分的物理也下降到了70几分。唯一引以为自豪的是看来许多的课外书,想了许多不着边际的问题,这些书上的知识有些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由于接触到不同的思想,我才可以加以比较,发现学校的教育方法是不正确或者说不全面的。
 
后来上大学时一度不喜欢学医,大二时差点决定退学该学经济学。虽然最后没有退学,但是我还是“不务正业”地报考了经济学的自学考试。最后由于发现很多东西由于没有运用,学过了就很快忘记了然后就放弃了自学考试,课程只学了一半左右。学过的课程包括:《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基础会计学》,《线性代数》等等。这些经济学的课程虽然我最终没有学完,现在也没有从事经济学方面的工作,但是我发现很多经济学的理论、概念都是可以应用到其它领域包括日常生活中来的,例如,“追求边际效益最大化”的理论就曾经指导过我的考研初试。
 
这其中很有用处的一个概念就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指的是在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当你选择了其中之一,你就放弃了其它的所有。在你放弃的哪些选择中,能够给你带来最大收益的一项的收益即是你的机会成本。举例来说,你毕业了要找工作,这是有三份工作摆在你的面前供你选择。第一份工资是一千一月,第二份是二千,第三份是三千。这时,如果你选择了第一份,你损失的最大收益就是第三份的工资及三千一月,即机会成本是三千。你如果选择了第三份,你损失的最大收益是第二份的二千,即机会成本是二千。如果选择第二份,机会成本还是三千。在经济活动中,应该追求机会成本最小。所以,这时,你应该选择第三份工作,因为它的机会成本是二千,是最少的。
 
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各种选择,有选择,就有放弃,就有收益和损失。如果我们将机会成本的一些概念扩大化,就会发现它有着更为广泛的用途。例如,可以用对成才的作用来代替经济收入,用学习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来代替三种工作,则机会成本的理论就可以应用到教育领域。引入了机会成本的理论之后,第十名现象就很好解释了。
 
一个学生可以有多种选择:可以选择把所有或大部分时间花在用功念书提高考试成绩上,也可以选择把比较多的时间花在提高自己的其它知识和能力上。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当其中一方面花的时间多时,另一方面就会变少。事实是其它的知识和能力对于成才有更大的作用。所以,追求考试名列前茅的学生就放弃了提高自己其它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或部分放弃),而这部分的收益是更大的,因而他们的机会成本也更大。第十名左右的同学则选择了更多的时间放在提高其它知识和能力上,因而他们的机会成本更小。

写到这里,我发现还必须引入另外一个经济学理论才能更好的解释。这个理论是“边际效益递减原理”。简单的来说,边际效益递减指的是随着投入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获得的收益是越来越少的。打一个简单的比方:金钱可以给人带来满足感。当一个人一无所有时,一百元带给他的满足感是很大的(可以回想一下小时候有人给你100元时的感受),但是如果一个月收入有一万的人,他的收入在增加一百,他几乎不会有高兴的感觉了。很容易理解,一个月收入为一万的人的满足感不会有月收入一千者的十个那么多。
 
同理,我们将其加以引申就可以应用到其它领域。例如我在准备考研初试时,有英语、政治、西医综合和诊断学四门课程要准备。我可以把时间作为投入,以一小时为单位,把考分的增加作为产出或收益。假如我将所有的时间共计1000小时都运用到政治上面,在最开始的100个小时,成绩可能可以增加20分,第二个100小时,成绩可能只可以增加10分,在继续增加政治的准备时间,成绩提高得就更慢了。而这时如果把时间用到其它三科上,由于还是最初的100小时,这时成绩的提高就要比用到政治上多。在这四科中,要怎样的安排时间复习才是最好的呢?最好的是时间分配后,每一科的边际效益都是一样的了,这时边际效益是最大的。
 
可见,在教育学中,由于过多的增加了在提高学习成绩上的投入,使得此时的边际效益变得很小了。而这时如果增加在其它知识技能上的投入,则可以使边际效益增加。如果完全不去学习,成绩为0分,当然是不可能成才的,如果把时间完全用到提高学习成绩上去,同样不利于成才,因为这两种情况的边际效益都很小,而把时间合理的分配在这二者之间,则可以使两者的边际效益相等,达到总的边际效益最大化的目的,而第十名左右的同学的时间分配恰恰比较符合这个要求。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68-9957.html

上一篇:论文批判法
下一篇:基于网络的自学方法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5: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