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Su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rSun

博文

新人辈出-北京青年呼吸学者沙龙活动侧记

已有 4587 次阅读 2009-8-10 07:50 |个人分类:学术交流|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青年, 北京青年呼吸学者沙龙, 医师

北京青年呼吸学者沙龙2009年第4次活动200976日举行。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沙龙通讯员工作会议,各单位推荐的新通讯员与沙龙主要发起人和核心成员齐聚一堂,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希望通过更多的年轻新成员的加入,会使呼吸沙龙办得更好,更富于青春活力。

王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青年呼吸学者沙龙于1996年成立,在2006年沙龙成立10周年时出了一本纪念册,其中有很多好文章,是沙龙发展历史上很好的文献记录。总的来说,沙龙取得了很大成功;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沙龙没有所谓的“组织机构”,也就是每次大家“轮流坐庄”,能够充分发挥各单位和沙龙成员的积极性;但其不成功之处也在于这种形式显得有点松散,看来还是有必要适当进行一些组织和管理。青年学者沙龙成立至今十余年,如果没有新鲜血液融入,是不是会显得有点儿老了。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老沙龙通讯员工作会,就是希望沙龙实现“新老交替”,希望更多的青年骨干加入到沙龙中来。新的沙龙成员年龄大多应该在40岁以下,当然也不排除40岁以上的。孙永昌教授是一位“老通讯员”,也是沙龙的核心成员之一,目前兼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建议新的沙龙组织主要由孙教授负责。各单位原通讯员视年龄、时间及精力可继续担任,或推荐更年轻的医生担任。对新一批通讯员的要求是要有活力、激情四射。沙龙活动欢迎“老通讯员”继续参加,但应以新人为主,这样才能实现新老交替,沙龙才能久远。近两年的沙龙活动总体上不错,但有失活跃,希望能通过沙龙组织的更新和年轻化,把沙龙活动做得更好。

孙永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我们的沙龙成立已经有十几年了,在座的很多专家都是第一代的核心成员。北京呼吸沙龙办得很成功,可以说为全国的各种学术沙龙树立了标杆。近两年的沙龙通讯择优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刊登,在呼吸学界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也得到全国各地很多专家的肯定。刚才王辰教授谈到了,其实在沙龙十周年庆典时大家也已谈到,沙龙变得有点儿“老气”了。这种“老气”,一是反映在沙龙核心成员的年龄在“变老”,已经成为各单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了;二是反映在沙龙的氛围不再那么富有朝气,争论和思想的交锋越来越少。我想,年轻不仅仅是指年龄上的,更重要是要保持思想及心灵上的年轻。关于以后沙龙的组织形式问题,我首先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我愿意拿出更多时间负责组织并更多地参与沙龙活动。今天希望各位新、老沙龙通讯员对以后沙龙活动多提建议。

徐作军(北京协和医院):大家都希望沙龙不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变得更活跃些,年轻医生的加入对沙龙活跃气氛及思路开阔很有好处,所以非常支持沙龙新老更替的建议。关于如何使沙龙形式更新颖、更活跃的问题,在每年的总结会上已经提过很多次,这里再次强调的是有些形式必须要放弃:第一,尽可能不要用讲课形式;第二,严格控制发言时间;第三,参加前要做点准备,否则现场发挥可能稍逊色,影响到整个内容的质量。个人认为一些比较活跃的形式可以继续做,如病例讨论、辩论等,都受到大家欢迎。

代华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沙龙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大家都是伴随着沙龙成长起来的。虽然在其成长过程中有一些不够令人满意的地方,但我们总是在不断总结经验以使其发展得更好。这次活动提出,以后沙龙将由更多的年轻医生承担、参与,相信沙龙会办得越来越好。建议:第一,要选择好的议题;第二,活动前把议题发给大家以便有所准备,这点比较重要。如果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拿到题目讨论,效果不一定很好,尤其在辩论时可能需要准备一些素材。

张波(空军总医院):同意大家的观点。我以前参加沙龙活动很积极,这几年参加的相对少一些。我认为,大家能否积极参加,主要看议题是否有吸引力,所以在议题上应该好好下功夫。尽量选大家感兴趣的、不太熟悉的、热点的、有各家医院特色的以及有学科优势的题目,这样的题目更加吸引人。各单位报沙龙活动议题之前,可以在科里开个小会讨论一下,这样能提高议题的质量,使之更加新颖、完善。选择议题可以有以下3个方面考虑:挑战性、实用性、先进性,如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等。很多年轻医生对实用性很感兴趣,而先进性对我们的临床思维及科研思维会很有启发。另外,题目要小而精,不要太大(如合理应用抗生素等)。另外,有时题目讨论不透,原因是大家听的多、说的少,发言单位已经做了充分准备,但参加人员抱着来学习、接受新知识、新观点的想法,坐享其成的比较多,并没有主动思考。这方面要有所改进。有以下几点提议:第一,前期的准备工作很重要,沙龙通讯员事先一定要通知到;发言前要有构思,包括理论上的、经验上的,这样讨论会更加激烈、透彻。第二,活动形式上多一点辩论、争论,如ARDS的诊断标准(1994年),符合这个标准就都是ARDS吗?很多这样的实际问题可以辩论、争论下去。第三,通讯工作要通畅,几家核心单位要加强沟通,组织者在沙龙活动之前把各自的重点稍做分工,加以明确。沙龙活动本质上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过程,这样就可以把问题讨论透,讨论出观点的深度和广度,而不是想到哪说到哪。

王广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呼吸沙龙已经有十几年了,在王辰教授的领导下,其影响力已经不限于北京市,得到了全国很多同道的认可。在一些其他学科的沙龙逐渐杳无声息的时候,我们一直在坚持。并且就呼吸这一学科,其他地区医学会也都有效仿。以上说明沙龙这种形式很有创意。我个人对沙龙的总体评价是很肯定的,主要是比较符合年轻人的特点,而且有学术氛围。如何把沙龙办得更好?第一,要确定沙龙的定位及宗旨,与学术会议有何区别。如果把沙龙开成学术会议,那么沙龙的特色就完全没有了,吸引力也就不存在了。个人认为,沙龙可以由以下几个词概括:奇思不猎奇、追踪热点。这样,对大家开拓思路、促进思考很有帮助。呼吸科医生相对比较内敛,沙龙可以培养年轻医生敢于说话,善于说话。第二,沙龙活动选题最重要,如前所述。选题内容不拘于一个层面,只要是呼吸科甚至呼吸科以外的比如临床科研等,都会受欢迎。第三,主持也非常重要,要改变以往学术会议及讲课的套路,主持者要很好地思考,提出些问题。另外,组织者可以做些工作,比如有些话题可以安排特定的人不发言,而是提问题。既然来参与沙龙,就是沙龙的一员,大家都有相同的发言权,无论对错都有评判。第四,不崇洋媚外,这点现今很重要。过去我们与国外的差距很大,认为国外一些学术思想及观点都是对的,实际有很多内容,包括各种指南,我们应该提出,他们的观点都对吗?要有自己的思路,否则中国永远不可能站在国际的前列。初期我们可以指出国外思想及观点的问题,后期我们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关于活动形式,个人认为是次要的,当然希望有非常活跃的氛围。我认为沙龙的主要成员可以每季度开个会,时间1小时左右,大家总结一下沙龙这段时间的问题,互相借鉴经验,提些要求。另外,对新一代的沙龙成员提个建议,大家要积极参加、积极发言。因为活跃气氛是沙龙的生命,气氛活跃起来了沙龙就有生命力。

刘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2年来对沙龙挺有感情的,我们都各自推荐了科里的一些新人加入,让沙龙更加年轻、活跃。建议讨论的题目要集中,要追踪热点,还要有自己的想法。比如sepsis需要液体复苏,那么什么叫液体复苏,进5000 ml5000 ml就等于液体复苏了吗?这种问题看上去虽然小,但在临床中经常遇到,拿出来讨论也很有吸引力。关于讨论的形式,我也同意上述看法,主持人很重要,他的问题一定要很新颖。另外一定要组织一批人回答这些问题。也就是说题目好、吸引人,那么达到的效果就事半功倍。

许文兵(北京协和医院):沙龙活动是不拘形式的。实际上以前做过的病例讨论,甚至有的讲课,都非常精彩。现在的学术活动很多,要决定参加哪一个,就在于它对大家的吸引力上。建议:1)内容新,能给大家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2)实用,对于初学者很有用,同样的东西,不同人用起来可能千差万别。比如讨论一个指南,这个指南在用的过程中就需要经验,这方面每个医生会有所不同,还有就是适用范围,再有,它可能也有短处,这个短处是什么,在用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如果参加这样的讨论,大家就能学到很多东西。在12年的沙龙活动中,该讨论的大的问题都讨论过了,所以该轮到一些更具体、更细的问题,比如抗生素方面,可以单独讨论一些新的或者老的抗生素。老的抗生素在临床上经常用,用的过程中可能有很多问题,怎么发挥它的优势,避免它的缺点。再有,像斯沃、威凡这种比较新的药物,大家尚缺乏经验,可以让有使用经验的医生,通过具体的病例来加以介绍。这样不管是讲课、还是辩论和讨论,只要内容新颖、有特色,就对大家有吸引力。病例讨论的形式之所以受欢迎,可能是因为各种会议大多采用讲课形式,而病例讨论可以给大家指出一种思维。当然沙龙不仅仅要告诉大家怎么做,更应该激发大家思考一些问题。关于沙龙新老更替的问题,为了保证沙龙的水平和吸引力,可能仍需新老搭配,但主要的发言和组织应该由年轻医生承担。沙龙作为一个平台,应该给大家锻炼的机会、展示的舞台,也是为年轻医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场所。

黄克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同意上述观点。今天提出将以年轻医生作为沙龙的主体,年轻人思维活跃,对活跃沙龙的氛围很有好处。关于沙龙的内容和形式,有以下考虑。从我个人的角度,参加沙龙或其他会议前可能有3个想法:1)学新知识,基本上只听,不发言;2)自己有希望和大家分享的东西,要讲给大家听;3)自己对某个问题很感兴趣,但搞不懂,带着问题来,寻求大家的帮助。以上3个目的有1个符合就会参加,如果都没有,可能就不参加了。所以沙龙可以采用讲课的形式教授新东西,小范围地讨论某个问题也可以。另外,沙龙以前也有跨专业跨学科的内容,但我们提的问题都很宽泛。那些花了时间讨论但讨论不起来的问题,大多都是问题提的不够具体;但是,拿出一个很小很细的问题来讨论,别人有可能都不感兴趣,会冷场。在沙龙上提出临床或科研问题时,可以同时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包括基础和临床专业的,这样大家一起讨论收获可能更大。总之形式不要过于单一,各种形式都可以。

童朝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沙龙总结会每年都开,上面提的这些关于形式、内容的问题,包括氛围活泼一点、不要讲课、不要讲太长时间、多讨论病例等,以前不是没提过,而是还没解决、没落实。所以关键问题是怎么落实,大家应该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要让每个单位在主办活动时,实实在在把这些问题解决好;否则应该减少其主办机会,营造一点儿竞争的氛围。

韩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一,建议听听年轻一代新的沙龙通讯员们怎么想的,对沙龙有什么期望,他们的思路和我们的可能会有些差别。第二,过去沙龙涉及的话题,主要集中在呼吸领域的某个方面,很可能只有感兴趣的、有限的几位医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我认为,除了知识性、热点问题、新的内容以外,还可以涉及一些共性的内容,包括人文的、交叉的、带动学科发展方向的内容。希望沙龙除了加强组织和形式等方面的工作外,其内容在大的方向上也能够有所调整。

王萍(解放军306医院):虽然我参加沙龙的时间不长,总的来说感觉不错,每次参加都有一定收获。同意大家的观点。题目应该很具体,能解决临床的问题,比如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重锤猛击应该怎么“锤”等,给人以深刻印象。另外,带着一个具体的临床问题,如刚才谈到的sepsis,或带着具体的疑难病例来,大家讨论分析,治疗的优点在哪、缺点在哪、怎么改进等,这样具体的问题比较有吸引力。还有,可以带着临床或科研方面的问题来,向各位请教。总之,形式多样化,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都比较好。

新沙龙通讯员发言汇总:关于内容:(1)沙龙要有趣味性,不应该太严肃。以往务实的东西太多,如疑难病例讨论等,同时务虚的东西也要有,包括哲学、人文方面,比如现在医疗环境不太好,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拒诊?这类的问题可以增加大家发言的机会。再有,科学性的问题,可以在前辈、专家指导下进行。另外,可以就前瞻性的问题展开讨论,比如预测明年这一领域会有什么进展,在某一方面会有什么突破。(2)希望沙龙更有实用性,能解决实际问题。除了分享成功病例,还可以分享、讨论失败病例。另外,活动之前可以征集一些疑难病例或者未定论的病例,拿过来向各位专家请教。此外,希望沙龙可以增加更多科研方面的内容,比如请有经验的专家介绍发表过的文章,当时设计课题的思路等。议题可以跨学科,只要跟呼吸相关的都可以。关于形式:(1)让沙龙活跃的关键点是要勇于提出问题,这样才会有辩论、讨论。(2)赞成目前“轮流坐庄”的形式。选题新颖,并提前通知,通过手机短信通知比较便捷、及时。主办单位要做更多的充分准备,例如病例讨论可以做成像娱乐节目一样,有主持人,有设置关节,设计问题,引导与会人员互动。沙龙活动要做得吸引人,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新通讯员可以动员更多年轻人参与,多宣传沙龙。(3)办一个北京青年呼吸医师沙龙网站,每个月都有更新内容,比如说最新的指南、基础医学进展等。其他内容还可考虑医学网站的分享、新书介绍等。网站论坛这一形式很受欢迎,大家可以定期登陆,可以把搜集到的有针对性、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沙龙活动议题来讨论。

白鹭 曹彬 整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9004-248450.html

上一篇: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青年呼吸学者沙龙活动纪要
下一篇:如何学习审稿(临床医学)

1 高绪仁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0: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