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志的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wenzhi

博文

在学界“白毛女”能嫁“黄世仁”吗?

已有 3707 次阅读 2009-10-15 22:15 |个人分类:学术共同体|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学界, “白毛女”, 嫁给, “黄世仁”

近来,“白毛女应该嫁给黄世仁”的观点在年轻人(特别是90后)中流行。华中师范大学的一名90后女大学生提出,如果黄世仁生活在现代,家庭环境优越,可能是个外表潇洒、很风雅的人,为什么不能嫁给他呢?这引起网上的热议,这表明人们由上世纪40年代对群众疾苦的同情,演变成新生代对权钱的膜拜,而对道德、伦理、自尊、人格的缺失和漠视,这是后现代境况下对特定历史时期下价值观的一种颠覆表现。
且慢,我们先不能去妄加评论90后,我们做的怎样。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学界,我们一些“白毛女”早就嫁给了“黄世仁”,他们早就向权力、金钱投了降,科学精神、学术道德、学术水准渐渐丧失。这些人可比现代的90后前位多了,对权钱的膜拜有过之而不及。不是吗?
我们一些学者过分追求功利。在功利主义背景下,极少人会在“为学术而学术”。极端功利的学术价值观,导致学人“有心摘果,无心种树”。过分注重知识的功利性,把做学术当作敲门砖、“混饭吃”,作为争取功名利禄的手段,出现如读书为考试、升学,研究为评职称、报奖、升官、发财等社会逻辑。这种为“致用”而治学的风气发展到极致,自然就形成“活学活用,急用先学,立竿见影”的学术状态,自然也就无学术可言,学人就会丧失“学术良心”。本应是衡量学术职业和学术水平的标识的学术头衔,就会异化为不以学术水平为依据,而以个人待遇、利益分配为取向,任意分配分配的学术符号和社会时尚;本应是解惑授业的学校,异化为利益争夺的场所,出现大学合并、升格成风,以及研究生为“包身工”,导师成“老板”,研究生教育如同“牧童放羊”的现象;被视为学术尊严标志的学位,沦为可供交换的商品,“位”还在,“学”却没有了。
我们的学界笼罩着官本位。“官本位”使素来以崇尚精神自由、主张人格独立的学术圣地,变成等级森严的官场和追逐名利的市场,致使一些知识精英在权势面前丧失自我、丧失独立、丧失尊严、随波逐流,成为对政治权力的崇拜者与屈从者。“官本位”会使一些学术单位的课题分配完全按职务高低进行,导致科研人员热衷于竞争行政职务,通过权力的获得来实现对学术资源掌控和学术话语权的争夺。“官本位”导致在资源与信誉分配、科学评价、学术争论等方面屈从于权力意志,损害良好学风。“官本位”使一些学术机构的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的官僚化,学术机构俨然成为行政机构,造成官衔大于学衔,学术声望附属官位,人人都争相当官的怪现象。“官本位”造就下的官员或学官,会在学术和权术的“互不认可”的怪圈中,变为成功人士,使那些学术尖子必然要当官。在这样一个学术隶属于权术的社会里,如果无权无势,只埋头做学问,可能会“一事无成”。
白毛女”嫁给了“黄世仁”,难怪我国学界就很难有人腾出精力去领诺贝尔奖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2814-262631.html

上一篇:解析科学网博客“意见领袖”
下一篇:大学精神啊,我们都在喊你2010年回家

4 曹聪 吕喆 吴怡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