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转载]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

已有 885 次阅读 2024-1-23 11:27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博客资讯|文章来源:转载

图谋按: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公布《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有关内容将根据各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进程不断调整完善。本文全文转发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

内容概述:1 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简况(学科发展简史、学科发展现状、学科发展趋势简析);学科内涵(研究对象与学科使命、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主要的研究方法);学科范围(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由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数据管理与数据科学、信息分析、数字人文、公共文化管理、出版管理、古籍保护与文献学、健康信息学、保密管理等二级学科组成。);培养目标(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相关学科(与信息资源管理关系密切的一级学科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新闻传播学等。)。 2 学位基本要求: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博士学位基本要求。

信息来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https://www.acge.org.cn/encyclopediaFront/enterEncyclopediaIndex

中文名称: 信息资源管理

学科代码:1205

英文名称: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编写成员: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评议组

来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一级学科简介

       (一)一级学科简况

 1.学科发展简史

 19世纪初以来逐步建立了近现代意义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这三门学科最初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有所不同,但在20世纪中后期,图书馆、情报与档案工作开始出现一体化趋势,三门学科内涵、范畴与边界也呈现融合发展态势,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群逐渐发展成型。

 进入21世纪后,大数据资源在政府、经济、科研、文化、医疗等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数据管理、数据科学、健康信息学等新兴学科方向快速兴起,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以探寻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规律为使命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群得到长足发展,在广泛吸收相关学科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学科领域,初步完成了从重点对传统文献管理到对网络信息资源和大数据管理的历史性跨越。

 2.学科发展现状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使命主要在于探寻如何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并深刻揭示其发展规律。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揭示信息的资源属性,借助信息技术与管理工具,使信息创造新财富,提升信息资源的价值;管理活动的具体职能除了收集、整理、加工、存储、保管、检索、分析、提供利用之外,还要研究信息资源的组织、规划、协调、控制、监督,探索信息资源建设、开发与管理的一般规律。

 3.学科发展趋势简析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与特点:(1)信息资源管理,特别是数字信息资源管理活动将成为各行各业常见的和泛在的基础性管理活动,其价值将更加重要;(2)文献的形式和格式将更加多元,数字化文献将趋向离散化、复杂化和动态化,具备成长性,但其可持续性存储和应用的挑战巨大;(3)信息服务机构将为社会履行信息管理职能,为大众提供知识加工、发现、导航、获取、评价和决策辅助等服务;(4)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将更多融合知识管理和资产管理理论,以及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数据、信息、情报、知识、以及智慧之间的人为的和机器辅助的序化与转化,实现信息资产的增值;(5)信息资源与各行各业,如政府管理、科技管理、文化管理、商务管理、健康管理等将实现深度融合。

       (二)学科内涵

 1.研究对象与学科使命

 信息资源管理是管理学科门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规律的科学,是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信息分析、出版管理、数据管理与数据科学、数字人文、公共文化管理、出版管理、古籍保护与文献学、健康信息学、保密管理等若干具有相同学科使命和共同理论基础的学科的集合。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主要使命是:揭示蕴藏于各种形式和载体的信息记录中的信息资源价值及其服务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以有效的管理发挥信息资源的功能和效用,实现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价值。

 2.基本理论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主要有:

(1)学科基础理论。主要包括概念体系、图书情报档案与大数据等信息资源的价值和价值实现的基本规律,研究方法体系,学科史等。

(2)文献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图书、情报、档案等文献的整序加工、保存利用、提供服务的原理与基本方法。具体涉及各种文献的收集、整理、加工、储存、保管、检索、提供利用,以及文献保护的原理与方法等。

(3)信息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各种信息的属性、价值,信息的利用需求规律,信息价值实现的规律性,信息采集、加工、储存、保管、组织、检索、提供利用和咨询服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信息计量评价的原理与方法,以及数字信息的长期保存、信息分析的原理与方法,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与运行维护,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等。

(4)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信息资源价值实现的基本规律,信息资源化和资产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信息资源管理体制与机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与政策体系、基本原理与方法体系,信息资源规划与配置,信息资源共享的方式,信息资源产业发展,信息资源市场培育,信息资源建设与组织,信息资源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维护等。同时还包括基于信息资源的政府管理、企业管理和机构管理,CIO、CKO等制度及其发展,信息资源国家战略,信息资源与决策支持等。

 3.知识基础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知识基础主要包括:

(1)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方法。信息资源管理不仅形成了主要由学科基础理论、文献管理理论、信息管理理论、信息资源管理理论构成的本学科基本理论,还形成了大量具有直接应用价值的文献管理、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基本应用方法,形成了满足“收”、“管”、“用”基本管理过程需要的应用方法体系。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方法构成了本学科知识基础的主体。

(2)管理与信息科学知识。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是管理学科门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归属于人文社会科学,与信息科学门类有交叉,因此其学科知识基础还包括管理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信息科学知识。管理科学知识,主要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学科创造和积累的一般管理原理。信息科学知识,主要是系统科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学科创造和积累的知识和原理。

(3)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借鉴如下学科的知识:人文科学知识(哲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化学等)、社会科学知识(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新闻传播学、社会学等)、自然科学知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统计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

 4.主要的研究方法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查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田野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案例研究法、分类研究法、计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内容分析法、计算机模拟仿真、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等。

       (三)学科范围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由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数据管理与数据科学、信息分析、数字人文、公共文化管理、出版管理、古籍保护与文献学、健康信息学、保密管理等二级学科组成。

 1.图书馆学

 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的起源、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也是对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主要培养方向包含:普通图书馆学(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图书馆学史、图书馆哲学、图书馆事业建设原理与组织管理体制、图书馆工作流程与机制、图书馆学教育)、专门图书馆学(公共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专业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等)、应用图书馆学(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文献信息组织、信息检索工具与实务、图书馆服务与用户研究、阅读推广、图书馆管理、图书馆新技术研究等)、比较图书馆学等。

 2.情报学

 情报学是研究情报产生、构成、获取、转换的规律并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挖掘、组织、检索、传输并提供有效利用的学科。主要培养方向包含:情报学理论方法、战略情报与国家情报安全、信息组织与检索、情报分析与预测、情报系统构建与管理、数据工程与知识服务、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竞争情报与决策支持、情报服务与咨询、情报用户研究、专门信息服务与情报研究、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情报政策与法律等。

 3.档案学

 档案学是探索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等档案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研究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开发的理论、原则与方法的学科。主要培养方向包含: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专业史、档案事业管理、档案资源管理与开发(档案实体管理和档案信息管理)、档案工作应用技术(如档案保护技术研究、档案缩微复制技术研究、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等。

 4.数据管理与数据科学

 数据管理与数据科学是研究数据采集、清洗、组织、流通与开发利用基本规律的学科。主要培养方向包含:数据管理基础理论、数据管理方法与技术、数据政策与法律、数据伦理与公平、领域性数据管理策略等,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数据生产与准备、数据采集与清洗、数据建模与存储、数据组织与检索、数据统计与分析、数据挖掘、数据迁移与长期保存、数据发布与可视化、数据安全与保密、数据治理政策、数据隐私保护、数据权属与交易、数据质量与数据伦理等。

 5.信息分析

 信息分析是综合运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关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和开发增值的规律,以使信息处于可取可用状态的原理与方法的学科。主要培养方向包含:信息分析原理、信息分析方法体系与工具、信息分析应用。

 6.数字人文

 数字人文探索人文知识的生产、获取、表达与传播规律,以不断发展进步的数字技术等为主要工具,以数字资源构建、信息资源管理等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和案例分析方法等为主要研究手段,致力于跨学科对话中人文知识的组织、表示与传播,以推动人文知识创新和服务。主要培养方向包含:数字人文基础理论与方法、数字人文技术与工具、历史文献资料的数字化、数据化与智慧化、文化遗产智能计算、文化数据建模分析、文化大数据资源构建与服务、数字叙事与数字策展等。

 7.公共文化管理

 公共文化管理是研究公共文化的基本理论、公共文化服务的实现方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与建设路径的学科。主要培养方向包含:公共文化基础理论和方法、公共文化法律政策体系、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社会化、数字化、智慧化、融合化、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中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公共文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国际合作与交流等。

 8.出版管理

 出版管理是研究出版物、出版活动、出版现象及出版机构运行规律的应用性学科。主要培养方向包含:出版基础理论与方法、出版管理实务、数字出版,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出版基础理论、编辑理论与方法、出版营销管理、出版史与出版文化、出版法律与法规、数字出版方法与技术、数字资产管理、数字产品设计与制作、阅读与读者研究等。

 9.古籍保护与文献学

 古籍保护与文献学是探索古籍等文献遗产采集、修复、管理与开发利用规律的学科,旨在探寻蕴藏于各种古籍中的信息资源价值实现的规律性,实现其对社会发展的价值。主要培养方向包含:整理与典藏、保护与修复及开发与传承,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古籍与文献遗产的普查、鉴定、整理与编目,载体与记录媒介的结构和衰变、收藏环境控制、馆藏日常维护、载录格式转换、数字化保护、再造与活化利用、保护管理、修复技术与方案、保护职业伦理等。

 10.健康信息学

 健康信息学是综合运用多学科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医学和健康领域的信息资源及其价值实现规律,探究通过信息组织与管理优化卫生和健康领域文献、信息和数据的获取、存储、检索与利用问题,助力全民健康的学科。主要培养方向包含: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管理、健康信息管理、医院信息管理、医药信息管理、医学图书馆和档案馆管理等。

 11.保密管理

 保密管理是研究保密活动及其规律,包括秘密信息、涉密载体、涉密人员、涉密机构、泄密行为、窃密方法、保密机构、保密制度、保密法规、保密技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专门信息管理方法有效地进行保密要素管理,为维护相关机构安全提供决策支持的学科。主要培养方向包含:定密与保密理论、信息与网络安全、保密工作组织与管理制度、保密监督与检查、保密宣传与教育、保密法规、密码学、信息对抗、窃密与反窃密、物理防护、信息系统安全与测评等。

       (四)培养目标

 1.硕士学位

 培养胜任本学科各相关专业领域文献管理、信息管理、信息咨询服务、行业知识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以及胜任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中高级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人才等。应当受到系统的管理学、信息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有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国内外本学科专业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具有与专业发展相适应的较强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分析力、想象力、自我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自控与应变能力等;有较强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能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和外语的能力,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2.博士学位

 培养本学科相关专业理论研究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重点培养理论工作者和高等学校教师,以及高级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人才等。应当受到系统而严格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理论和方法的系统性训练,有扎实牢固的学科专业基础,全面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具有与专业发展相适应的突出的观察力、注意力、理解力、分析力、想象力、自我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自控与应变能力等;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意识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有战略思维和创新意识与能力,能熟练地运用一种或多种外语开展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相关学科

 与信息资源管理关系密切的一级学科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新闻传播学等。

学位基本要求

A 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相关学科知识,能胜任高等院校或专业研究机构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同时也能承担包括图书馆、情报机构、档案馆、出版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中心和数据管理部门等在内的各类信息资源管理机构的运营和管理工作。攻读本学科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具备以下知识结构。

 1.基础知识

 掌握本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知识体系,重点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信息资源和社会、政治、法律、文化等的基本关系,数据获取、整理、存储、分析以及信息描述、组织、检索和服务的基本技术与方法。需要学习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信息资源管理学、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进展、数据管理技术与方法、信息组织与检索基础。

 2.专门知识

 系统掌握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及前沿动态,学习本专业领域的核心课程,能独立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研究工作。各专业包括的核心知识如下:

(1)图书馆学:图书馆学研究进展、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书目文献理论、信息资源知识产权、信息组织与检索、信息需求与服务、数字图书馆原理与技术、多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等。

(2)情报学:情报学理论与方法、信息服务管理、智能信息系统、信息组织与检索理论与技术、信息系统开发理论与技术、网络数据库开发、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竞争情报、信息计量等。

(3)档案学:档案学研究方法、档案学研究进展、档案学原理与应用、知识组织、电子文件管理、文书学、数字信息资源管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档案保护技术、档案数字化管理、档案馆管理、企业档案管理、档案事业史等。

(4)数据管理与数据科学:数据管理理论、数据管理方法与技术、数据组织与数据治理、数据建模与存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迁移与长期保存、数据管理伦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风险管理、数据服务、数据系统构建、数据政策与法规、数据产权与交易等。

(5)信息分析:信息分析研究方法、信息分析技术及其应用、信息获取的原理与方法、信息分析与预测、信息法学、竞争情报、信息计量、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信息分析软件工具应用等。

(6)数字人文:数字人文发展史、数字人文前沿进展、数字人文理论、数字人文研究方法、数字资源组织、数字人文技术与工具、数字记忆建构的理论与方法、数字内容分析与挖掘、人文数据基础设施等。

(7)公共文化管理:公共文化基础理论、公共文化研究方法、文化政策与法规、公共事业管理、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管理绩效评价、公共文化管理体制、数字文化管理等。

(8)出版管理:出版学研究方法、编辑理论、图书市场、数字出版、出版经济与出版产业、出版营销管理、出版法制、版权研究、数字出版等。

(9)古籍保护与文献学:古籍整理理论、古籍鉴定、古籍保护、古籍修复方法、古籍出版、古籍数字化保存、文献学理论、目录学、文字学等。

(10)健康信息学:信息管理、信息组织与检索、信息服务、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管理、健康信息管理、医院信息管理、医药信息管理、医学图书馆管理、医学档案管理等。

(11)保密管理:保密管理理论、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保密法规、密码学、保密技术等。

 3.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科学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思维。

 4.工具性知识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基本的听、说、写能力,能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和相关资料,具有一定的口头交流能力与写作能力。

 熟悉掌握和应用多种统计类软件和数据分析工具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操作方法,能运用计算机实现专业领域研究所需的计算机支撑服务。

 (二)获本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对本学科的研究和工作有较浓厚的兴趣和较敏锐的洞察力,具备从事本学科工作的才智、涵养。熟悉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学科发展,了解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研究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学术热情,能够用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工具解决研究和实际工作的问题,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主要外语阅读本学科国内外研究文献并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

 2.学术道德

 在研究活动中遵从学术伦理,恪守学术规范,勇于承担学术活动中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尊重他人既有研究成果,引证规范,学风严谨。遵纪守法,自我约束,把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贯穿在研究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养成优良的学术品格。

 (三)获本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备从传统学术信息源、学术交流平台和网络信息源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领域相关经典知识与技术、前沿研究领域、传统和新兴方法、实践领域进展等的能力。

 2.科学研究能力

 具备坚实的信息资源管理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技术与方法,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拥有从事信息资源管理基本科学研究工作、发现并解决本学科领域问题的能力。具体分为两点:

(1)评价和利用已有研究成果的能力。尊重前人研究成果,能够评价和甄别相关成果对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的重要作用,避免低水平重复前人研究,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2)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应用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相关知识和研究方法,对课题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判断,能够拟定并实施具体解决方案。

 3.实践能力

 掌握在各层级政府机关、咨询机构、智库、互联网相关行业、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档案馆、情报研究中心(研究所)等开展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挖掘、分析、利用和保管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自控与应变能力等。

 4.学术交流能力

 具备在正式和非正式学术交流场合积极开展高质量口头学术交流的能力、以严谨的学术话语和规范的文字表达撰写学术成果的能力,做到论点清楚,论据充分,表达明确。

 5.其他能力

 具有与专业发展相适应的较强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分析力、想象力、自我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规范性要求

(1)程序的规范性。学位论文的研究与写作需要有开题、中期检查、论文评审与答辩的程序;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向导师组汇报研究与写作进展,接受导师组的监督。

(2)形式的规范性。学位论文格式应该遵循《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和本领域现行国家标准等有关规定。学位论文应包括:中英题目,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独立完成与诚信声明,选题的依据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论文主体部分,结论,参考文献,必要的附录,致谢。

(3)引用、注释与参考文献的规范性。学位论文中的引用与注释应该尊重原意,不可断章取义,应该尽可能追溯到相关论说的原创者,应该保障作者合法权益,应该有明显的标示,还必须坚持适度引用原则,引用与注释的内容与格式遵循一定的格式标准,具体标准由各单位自行确定。

 2.质量要求

(1)学位论文工作量饱满,在分析、设计、实现、实验或应用等方面针对选题完成研究工作。

(2)学位论文概念清晰,结构完整,条理清楚,文字通顺,格式规范。

(3)论文应能够综合运用信息资源管理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解决学术问题或实践问题,论文应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有一定难度,就选题的某个方面提出独立见解或技术创新。3)论文应能够综合运用信息资源管理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解决学术问题或实践问题,论文应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有一定难度,就选题的某个方面提出独立见解或技术创新。

B.博士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具有坚实宽广的专业基础,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独立从事信息资源管理创新研究能力,能够胜任信息资源管理相关学科领域的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和信息管理与服务部门的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开创性研究及相关工作。

 攻读本一级学科下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结构

 掌握本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知识体系,重点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信息资源和社会、政治、法律、文化等的基本关系,数据获取、整理、存储、分析以及信息描述、组织、检索和服务的基本技术与方法。掌握交叉学科相关知识,能够开展跨学科特别是新兴交叉学科的研究。

 熟练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具有宽广的视野和敏锐的洞察力,了解本一级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所从事研究领域的沿革、现状及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独立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2.培养方向与专业知识领域

 图书馆学主要培养方向包含:普通图书馆学、专门图书馆学、应用图书馆学、比较图书馆学等。

 情报学主要培养方向包含:情报学理论方法、战略情报与国家情报安全、信息组织与检索新兴方法和技术、信息行为研究、数据工程与知识服务、情报分析与预测、情报系统构建与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竞争情报与决策支持、情报服务与咨询、情报用户研究、专门信息服务与情报研究、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情报政策与法律等。

 档案学主要培养方向包含: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档案专业史研究、档案事业管理研究、档案资源管理与开发研究、档案工作应用技术研究等。

 数据管理与数据科学主要培养方向包含:数据管理基础理论、数据管理方法与技术、数据治理政策与法律、数据管理伦理与公平、领域性数据管理策略等,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数据生产与准备、数据采集与清洗、数据建模与存储、数据组织与检索、数据统计与分析、数据挖掘、数据迁移与长期保存、数据发布与可视化、数据安全与保密、数据政策与法律、数据产权与交易、数据质量与数据伦理等。

 信息分析主要培养方向包含:信息分析原理、信息分析方法体系与工具、信息分析应用。

 数字人文主要培养方向包含:数字人文理论体系、数字人文技术体系、数字人文学科发展等。

 公共文化管理主要培养方向包含:公共文化基础理论和方法、公共文化法律政策体系、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社会化、数字化、智慧化、融合化、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中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公共文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国际合作与交流等。

 出版管理主要培养方向包含:出版管理基础理论与方法、出版管理实务,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出版管理基础理论、编辑理论与方法、印刷复制技术、出版宏观管理、出版微观管理、出版营销管理、出版经济、出版文化、出版法律与法规、数字出版、受众研究、出版史等。

 古籍保护与文献学主要培养方向包含:整理与典藏、保护与修复及开发与传承,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古籍与文献遗产的普查、鉴定、整理与编目,载体与记录媒介的结构和衰变、收藏环境控制、馆藏日常维护、载录格式转换、数字化保存、保护管理、修复技术与方案、保护职业伦理等。

 健康信息学主要培养方向包含: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管理、健康信息管理、医院信息管理、医药信息管理、医学图书馆和档案馆管理等。

 保密管理主要培养方向包含:定密与保密理论、信息与网络安全、保密工作组织与管理制度、保密监督与检查、保密宣传与教育、保密法规、密码学、信息对抗、窃密与反窃密、物理防护、信息系统安全与测评等。

 (二)获本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本学科的博士生应具有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和学术热情,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学风严谨、积极进取,拥有崇高的学术理想和学术追求,立志为学术繁荣发展而奋斗。对本学科的研究和工作有浓厚兴趣,具备敏锐地发现、深入地分析与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高效文献阅读、科学研究设计与强大归纳推理能力。

 熟悉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学科发展,了解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研究伦理等方面的知识,能用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工具解决研究和实际工作的问题,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主要外语阅读本学科国内外研究文献,具有一定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能够提升本一级学科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影响力。

 2.学术道德

 本学科的博士生应在研究活动中严格遵从学术伦理,恪守学术规范,自觉遵守国家法律、社会公德和学术惯例,尊重他人既有研究成果,引证规范,学风严谨、实事求是。遵纪守法,自我约束,把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贯穿在研究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养成优良的学术品格。

 (三)获本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具备本学科方向丰富的专业知识积累,熟悉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基本理论,掌握本学科学术研究前沿动态,具备从多种渠道获取相关研究文献和分析数据的综合能力,能够综合运用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展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能够结合理论与实践,能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评价和辨析知识来源的可靠性与有用性,并能够进行研究方法的科学选择与运用推导。

 2.学术鉴别能力

 本学科的博士生应具备对学术理论创新和业务实践中的关键问题、研究过程、已有成果等进行价值判断、评价鉴别与批判吸收的能力。

 能够对研究思路、理论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手段、研究结果的先进性、创新性进行甄别与判断,能够聚焦重大应用问题与关键科学问题、核心技术问题,注重研究结果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避免低水平重复。

 能够科学应用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相关知识和研究方法,对课题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抓住问题实质和解决难点,理解核心思想和解决方案,发现局限性与不足。

 3.科学研究能力

 在科学研究中,本学科博士生应能通过实践感悟、文献阅读、调查研究、讨论交流等综合分析,提出本学科具有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的研究问题,提出结构完整、思路清晰的研究方案并具有可操作性。在学术研究中,能够独立完成问题分析、研究设计、数据获取与分析验证,能够通过学术交流、项目工程、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锻炼组织协调能力,能够运用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与业务问题。

 4.学术创新能力

 本学科的博士生应具有在信息资源管理研究领域进行创新性思考、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和取得创新性成果的能力。能够针对具体科学问题开展创新性思考,提出新观点和新方法,能够不断学习和采用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或新技术来改善研究结果,不断凝练学术问题,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系统设计并开展研究活动。

 5.学术交流能力

 本学科的博士生应具备在正式和非正式学术交流场合积极开展高质量学术交流的能力,具备以严谨的学术话语和规范的文字表达撰写学术成果的能力,做到论点清楚,论据充分,表达明确。

 6.其他能力

 具有与专业发展相适应的较强的观察力、注意力、理解力、分析力、想象力、自我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是博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系统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应能反映出博士研究生已经掌握了本学科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

 1.选题与综述的要求

 选题为学科前沿,具有创新性;研究方向明确,符合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学位点研究领域,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对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解决本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具有推动作用。选题应体现一定的研究难度和工作量。

 文献综述需要条理清晰,语言凝练,系统反映研究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

 2.规范性要求

(1)程序的规范性。根据学位授予程序,应通过同行专家评审、完成并通过论文答辩环节。

(2)形式的规范性。学位论文格式应该遵循《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和本领域现行国家标准等有关规定。学位论文应包括:中英题目,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独立完成与诚信声明,选题的依据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论文主体部分,结论,参考文献,必要的附录,致谢。

(3)引用、注释与参考文献的规范性。学位论文中的引用与注释应该尊重原意,不可断章取义,应该尽可能追溯到相关论说的原创者,应该保障作者合法权益,应该有明显的标示,还必须坚持适度引用原则,引用与注释的内容与格式遵循一定的格式标准,具体标准由各单位自行确定。

 3.成果创新性要求

 学位论文应为作者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剽窃他人成果。学位论文应观点鲜明、具有明确的创新点,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开拓性、创造性,具有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

 研究论文能反映作者掌握了本学科、专业方向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学术观点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论文内容清晰、数据可靠、推理严谨、立论正确,学术价值能得到同行专家认可。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3646-1419036.html

上一篇:一名图书馆领域权威专家的思想画卷——顾犇先生博文书系列推介
下一篇:专家之名与专家之累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4 0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