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读《书库调整之解决方案》有感

已有 3860 次阅读 2010-8-29 10:35 |个人分类:学海泛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图书馆学, 馆藏建设

   书库调整是所有图书馆的基础工作之一。暑假期间,笔者参与了一次馆藏大调整,比较完整的参与了全过程,边劳动边学习边思考。我们的工作给我留下的印象:突出特点是采取人海战术,缺乏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知识指导,缺乏科学地组织与实施。因为紧接着就读到邓友诚先生《书库调整之解决方案——以重庆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见:邓友诚.书库调整之解决方案——以重庆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4):45-50),这是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上升为理论的佳作。比如通过宏观掌握藏书情况,科学地进行架位分配等问题,我曾思考过,但远未理清,而这篇文章做了很好的回答。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写点读后感。
    这篇佳作是适当的人做适当的事的结果。借阅部主任是书库调整的灵魂人物。邓友诚先生是该馆借阅部主任,对书库调整工作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既参考了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又对本馆的实际做了周密的调研,且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此项工作,多头领导或者领导乏力都是不可取的,后遗症不得而知。
    邓先生的文章,给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但不宜全盘接受。“面对堆积如山的图书,我们先分大类,再分小类,直至分到每个小类在500册左右才开始细排。”,“找了一间地面光滑、面积最大的房间(约2000平方米),在地上排序,这样工作人员可坐在小板凳上或蹲着操作;排书时,只需前后推移图书即可,若一排无法完成,可在任一位置将其截断,分成二排或多排排序,从根本上解决了倒架问题。……排完一个大类就按类号分类打捆,并编号码放,同时统计各类图书长度。”这样的工作方法是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笔者可以想象的是,地上排序其实非常辛苦,坐小板凳或蹲着,看贴近地面的书标会非常累,假如放在阅览桌上(可以拼接多张),这样可以坐在椅子上,平视书标,效果也许会更好。 关于每册图书的平均厚度数据,因为统计的样本已足够大。大家可以直接参考利用,“A类1.719cm,B类1.538cm……Z类1.583cm”(见原文表5)。关于图书的平均年增长率,笔者认为这个数据的计算方法可能会有问题。根据近5年的数据来测算通常是很难形成规律,时下许多高校馆都面临教育部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多数馆有临近评估时图书激增,评估之后图书增长缓慢甚至数年零增长的现象。因而预测平均增长率时需要密切结合实际,慎之又慎。
    我想给邓先生的文章(简称邓文)做些“优化”工作。其一,延伸其应用范围。邓文针对“新建书库”的,书库调整的形式有非常多,比如我馆这次是拆散新书借阅中心,将图书分配到对应的社科文献中心等,而社科文献中心的书要将部分图书下架到二线书库,在这样的情形下邓文同样有参考价值。有些数据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甚至可以做点抽样验证,并根据本馆实际进行校正(因为各馆文献收藏,通常是个性化的。)。可以减少不少工作量。其二、充分利用好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邓文基本未提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其实书库调整工作必须利用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如果利用好有事半功倍之效。比如可以批量调拨的,不要使用单本调拨(单本调拨需要逐本翻书皮,而且容易漏扫,吃力不讨好)。不少统计工作让图书馆集成系统来做,比如某小类有多少书、借出了多少本,考虑到存在图书遗失的情况,可以人工逐本清点辅助。其三、同时进行必要的修补工作。在密集的搬迁中,会出现不少问题书,比如书标脱落、条码脱落或存在其它损毁。其中书标脱落最常见,而且比例比较大,对于这部分书,尽量及时修补,比如可以采取钢笔手写书标贴好、用铅笔记下其索书号(随后再打印书标贴上)。有较大问题的书可以将其集中起来,另找时间集中处理。其四、采取更科学的图书排架,将工作做细做实。邓文书架每节的长度是按0.66米(也就是每节放2/3)计算的。书架有很多规格。假定“书架高度:2200mm,节距长度:1000 mm,宽度:450mm,标准层6层,格板厚20 mm,每层格板均匀承重80kg”,第1层和第6层的图书尽可能的少放点比如放1/2(0.5米),其它层2/3(0.66米)。可以在书架上做标记,第1层和第6层标记1/2处,其他层标记2/3处。(笔者建议书架厂家出厂时就标记上。)
    平凡的图书馆工作其实不乏学问。一方面需要加强应用研究,一方面还需要扩大成果的应用范围。
 附:

原文摘要:书库的新建工作一般包括组织书源、图书排序、架位分配、图书上架、整理等,而价位分配始终是整个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重庆师范大学图书馆在新建数据的各个环节都有一些新的举措,特别是在架位分配方面,以小类为单位统计相关数据,通过公式计算出各类图书的架位需求数,并据此分配架位数量,使其更趋合理、科学。
相关文献
1 邓友诚.图书搬迁之架位预留技术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0(1):32-35
2 郝朝军.架位预留技术是图书馆藏书搬迁的核心技术[J].图书馆建设,2007(6):125-126.
3 王科 李敬平.谈高校图书馆的搬迁工作[J].图书馆论坛,2005,(2):.
4 钱嘉燕.图书馆的藏书搬迁与藏书组织[J].图书馆论坛,2006(3):262-263.
5 郑晓东.图书馆搬迁过程中的架位测定方法[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17(3):74-75.
6 张思辉.书库藏书快速迁移的组织与实施[J].图书馆建设,2008(9):107-110,112.
7 严永康.馆藏文献架位测算中的统计应用策略.图书馆建设,2008(9):111-112
8 王亚玲、贾雪梅.价值工程——图书馆搬迁中的最优效率管理方法的策略选择.现代情报,2006(2):89-91
9 张思辉.如何规划与组织大型图书馆的藏书搬迁.图书馆建设,2005(4):104-106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3646-357246.html

上一篇:硕士类型知多少?
下一篇: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图书情报学项目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9: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